邱苏坤吧 关注:2贴子:98

回复:河南死刑保证书案警方曾在现场发现第三种血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位干警坦言,命案事关重大,但县级公安机关侦办力量相对薄弱,有的侦查人员收集证据的意识不强,缺乏对证据的敏感性,不懂得收集证据时效性的重要,不掌握或不熟悉收集证据的工作方法;有的侦查人员对物证与案件的关联性缺乏认识,不注意对物证证明力的收集和固定,不知道如何收集与案件有关联性物证的各种信息;有的侦查人员收集言词证据时,缺乏对证据与案件事实所形成的关联性的认识,对证人证言和审讯工作往往抓不住关键要点。
 


54楼2013-04-29 12:58
回复
     “命案发生后,在不改变现有刑事管辖体制的情况下,应建立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及时介入侦查取证的机制。一旦错过时机,不仅不利于证据的搜集,还有可能造成证据灭失。”这位干警认为,受传统侦查模式的影响,侦查机关仍然存在传统办案弊端。
      


    55楼2013-04-29 12:59
    回复
      “好在新刑诉法的施行,好在省高院错案责任追究制的推行,好在公检法三机关既重协作配合又重相互监督制约理念的深入……”曾经办理李怀亮一案的一位法官一口气说了三个“好在”。


      56楼2013-04-29 12:59
      回复
          这名法官说,刑事审判生杀予夺,事关公民的名誉、财产、自由乃至生命,事关社会稳定,但要坚决守住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走出“侦查机关‘做饭’、公诉机关‘端饭’、审判机关‘吃饭’”的怪圈并非易事。
         


        57楼2013-04-29 12:59
        回复
           一直关注此案的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认为,李怀亮案件的无罪判决,既是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关于人权保障原则的现实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所蕴含的现代法治精神的理性选择。


          58楼2013-04-29 12:59
          回复
              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法说,与国内屡见媒体的其他因真凶现形、被害人“生还”而被宣判无罪的故意杀人嫌犯相比,李怀亮是幸运的,他是新刑诉法“疑罪从无”司法理念的受益者。


            59楼2013-04-29 12:59
            回复
                刘德法认为,对于李怀亮而言,迟来的公正着实不易,但这份具有标杆意义的无罪判决,对于牢固树立司法人员法律至上、人权保障,公正司法、程序正当的思想,促进深刻理解和贯彻新刑诉法,培育现代刑事司法理念来说,何尝不是我们热切盼望的一场及时雨。


              60楼2013-04-29 1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