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元一吧 关注:395贴子:1,297
  • 14回复贴,共1

元一真人 青青草自田间出,来自田间第一人,好把旧书多读到,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义出一言现英明


1楼2013-04-29 13:45回复
    推背预言之人就是苗先生。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7-06-25 14:18
    收起回复
      2025-05-22 05:37:37
      广告
      《推背图概论》的主要结论:
      1金注推背图为李淳风原作
      2金注推背图为易学大作
      3民国元年版和民国四年版《推背图》虽然差别明显,但二者都以之前的另一个版本为宗。
      如果那“为宗”的版本,也是符合易学,那么,就是有两个差别比较大的版本,同时符合易学。
      易学确实博大精深,但却忽略了常识。


      IP属地:广东5楼2017-06-25 19:57
      回复
        台湾翁常锋(现台湾文学馆馆长)对金圣叹批注版本真伪问题进行了辨析,共列出十二处可疑,并分别辨析之。其十二可疑处如下所述:
        一、金批原稿杳踪
        关于金圣叹批点本原稿,何卫国《金陵十二金钗册子蠡测》中提出“金批本原刊本现藏于台北,惜无缘一见”;仲林《方术》中有“现今最常见的本子是明末清初大才子金圣叹评点本,原书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等语。翁常锋在著作中多次指出:“讹传金批《推背图》原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说法,实乃不确。”翁氏通过查考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故宫博物院历年出版品、向“故宫”书画处主事者查证等方法,确认金批原稿并未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传言系空穴来风,以讹传讹”。
        二、金喟自序矛盾
        关于此结论,翁氏提出以下几点证据:一,依金序所称,此批注本在“癸亥”年完成,而此时金圣叹年仅十五岁,不合常理,也与金圣叹求学甚晚的史实不符。二,癸亥之际,金圣叹十五岁,本名金采,此时并无金喟之称。
        三,金圣叹有伪称得有古本《水浒传》前科,《推背图》在其手中之说令人怀疑。
        四,金喟自序及金批充满反清革命情绪,非金圣叹口吻。金圣叹虽可称狂妄恃才,但却称不上是反抗朝廷的激进分子。
        三、旧语新辞混杂
        翁氏认为:即使略而不论该版本图像是否由后人绘制印行,以致各象人物服饰紊乱,单就全书文字来看,文辞用语并无稳定性及时代性,旧语添加新辞,显然非同时代之作。并列举出第四十七象,“匹夫有责”;第五十六象,“飞者非鸟”、“潜者非鱼”、“海疆万里”,翁氏通过查检电子版《四库全书》、《中国基本古籍资料库》,皆无清代以前之出处,因此认为既然唐、宋、元、明四朝皆无,怎能令人信服金批本为唐朝真本传世。
        四、成语出处可疑
        翁氏认为:金批本中有大量成语及用典,如金批本确为唐朝真本传世,则其谶文中的成语出处必得出自唐及唐之前。例如第二十一象,“南辕北辙”,最早出现于宋人文天祥《文山集》中五次,如卷十一“南辕北辙迹,骤隔于江湖”。宋人胡仲弓《苇航漫游》则有“南辕北辙何时停”。
        五、版本内容差异
        经翁氏将金批本与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所藏三种《推背图》相比较后认为,金批本“不仅图式拙略,谶语更是出入颇大,雷同者未达三分之一,并且删改甚多古本所记清末乃至民初图谶,诸如:第三十四象,明指太平天国之乱;第三十七象,点出黎元洪的名字;第三十九象,时人预言日本侵华酉年终败”等等。同时,金批本图像人物衣着出现近人打扮。宋人岳珂《桯史》所记
        《推背图》“开口张弓之谶”,在金本中亦不复见。
        六、图谶重今轻古
        金批本六十图谶中,预言清末至民初史事共七象之多,如太平天国(第三十四象)、八国联军(第三十五象)、慈禧光绪(第三十六象)、民国肇建(第三十七象)、兵祸四起(第三十八象)、抗日必胜(第三十九象)、民国国运(第四十象)。翁氏通过比较后认为,金批本对于清末及民初史事用墨过多,与云《推背图》作者为唐臣李淳风、袁天纲相矛盾,“岂有唐人所作图谶,轻描本朝国事(第二象至第八象),却反独钟距唐千余年后之国事?”
        七、出版时代可疑
        关于金批本《推背图》的流传过程,前有已有论述。翁氏认为,其书初版在民国四年,正值日本逼迫袁世凯同意签下“二十一条”,史称“五九国耻”,国人仇日情绪高涨,而金批本中图谶内容也有浓厚的抗日意识,因此金批本的出版定时有人刻意安排。
        八、革命党人有关
        据陈学霖考证,民国元年面世的《推背图说》,与日本东京反清的革命党人有密切关系。而民国四年面世的金批本《推背图》,更添加反日及清末史事,同时,实为激进革命党人,反清、反袁立场鲜明的报人何海鸣大力宣传金批本《推背图》的神验,因此,金批本的发行面世,与革命党人相关,有其脉络可循。
        九、出书编辑不详
        据翁氏研究,金圣叹批注本《推背图》民国四年五月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文明书局于 1906年由廉泉在上海创立,至 1921 年,因股东分歧、同业竞争,文明书局并入中华书局。该书编辑清溪散人及原收藏者李中,皆属匿名,真实身份无从得知,也未说明该书刊印所本之原件,也就无法查证金圣叹批注《推背图》之笔记真伪。同时,文明书局老板廉泉等人与革命党人关系密切,且金批本《推背图》出现于“五九国耻”之后,“主事者不无藉此鼓吹民族思想之嫌”。
        十、古代官职破绽
        在金批本《推背图》中,记明“唐司天监袁天纲、李淳风撰”,但据翁氏考证唐代官制,司天监官职乃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所置,而李淳风生平为 602-670 年,中间相隔百年,“将后代官职错植前人之谬,合理推想自是后人编造所致”。同时,据《旧唐书》、《新唐书》所载,袁天纲仅官至地方火井令,且以火井令卒,未见有入朝为官的记载。金圣叹批注《推背图》既自称宫藏真本,其他皆属讹本,那么袁、李二人官职当应记载准确,而不应有此差误。
        十一、图像年代不符
        翁氏认为,金圣叹批注《推背图》图像人物服饰,出现清人服饰,且画法采用西方立体透视技法,“图像应系清人或民国时人绘制无疑”。有信者称“此乃刊者因时制宜,图中人物服饰重新修改,绘画技巧有西人技法,无非俾利时人解读”,翁氏进一步指出,“依此类推,图像既已修饰非原古旧作,又何能辩证各象谶文皆一字未改?并确系唐臣李淳风、袁天纲《推背图》抄本无疑?”
        十二、突兀结合易辞
        翁氏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清代抄本《推背图》虽版本不一,然皆只有图谶,并无易辞象卦,“直至清末民初之际,流传之《推背图说》或《推背图》刊印本,则又加入易辞卦象”,并认为这是有心者有意援引焦延寿《易林》,其目的在于提升《推背图》地位。其背后逻辑在于秘密宗教宝卷图式的《推背图》拙劣粗糙、文化内涵不高,因此改造者通过加入焦延寿《易林》,目的在于将二者加以区别。


        IP属地:广东6楼2017-06-25 20:04
        回复
          君不见,美利坚网红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0-02 12:00
          收起回复
            其实有苗疆背景的古代圣人。


            IP属地:广东8楼2017-12-31 12:46
            回复
              试想,翁常锋作为一个台湾文学馆馆长,去了解台北故宫的金圣叹原版,是多么简单的事。可是,还是没有公布这方面的任何消息。当初为了增加金圣叹版的真实性,传说金圣叹原版在台北,所以,这个说法是杜撰的,压根没有金圣叹原版。
              苗元一,他认为《推背图》原作者是李淳风。不过他跟李淳风是老乡,另外,父亲给他起名苗元一(假如不是后期改名),明显是想应金圣叹版中的“来自田间第一人”。先预设结论!或者说先入为主啊。他的结论的权威性,打折扣。


              IP属地:广东9楼2018-04-15 10:28
              回复
                为什么是 来自田间第一人, 种田人,救人,2021年7月以后将会爆发大饥荒,在2020年赶紧种粮,节约粮食! 因为就要出现五千年来的
                大饥荒!一般人是不相信的!


                10楼2020-06-08 23:36
                回复
                  2025-05-22 05:31:37
                  广告
                  为什么是 来自田间第一人, 种田人,救人,2021年7月以后将会爆发大饥荒,在2020年赶紧种粮,节约粮食! 因为就要出现五千年来的
                  大饥荒!一般人是不相信的!


                  11楼2020-06-08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