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葆蕴吧 关注:19贴子:1,397
  • 10回复贴,共1

【蕴吧科普】酸?碱?只不过是那一纸定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观看提示:本帖有大量毁三观内容,推荐能保证现阶段化学考试中不出现混淆的同学观看)


IP属地:北京1楼2013-04-29 16:04回复
    放眼整个初中化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的就是“酸、碱、盐”了
    但是很多同学知道的“SbF5”也是一种酸,而且还是超强酸。这又是为什么呢?
    且看我一一道来


    IP属地:北京2楼2013-04-29 16:05
    回复
      进入正题之前先来聊一段历史吧。
      其实第一个提出酸碱概念的人是被称为化学之父的拉瓦锡(A·L·Lavoisier),那时还是似乎很久以前的十八世纪。拉瓦锡既然发现了氧,那么他的理论里自然有氧的位置。大约177几年,能见到的酸也就是硝酸啊硫酸之类的,所以拉瓦锡的理论认为:氧是酸中不可或缺的组分。有的同学会马上反驳:那时不还有盐酸吗?很简单,拉瓦锡说:这玩意里一定含有氧元素。没办法,因为当时未知的事物太多了。
      这个说法一直被推行了30多年!然后被发现碱金属的戴维(H·Davy)推翻了,反例就是盐酸。顺便说一句,日本元素周期表里氧叫做酸素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有机大神 李比希(J·V·Liebig)发话了,当时研究了一大堆有机酸组成的他当然有发言权。于是在那个鸦片横行的1838年,李比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酸含有氢元素,且其中的氢可以被金属替换。
      是不是和大家所学的酸碱很像了?没错!在这个理论推行了将近50年后。终于迎来了我们熟知的那套酸碱理论!


      IP属地:北京3楼2013-04-29 16:07
      回复
        一、酸碱电离理论
        1884年的时候,阿伦尼乌斯(S·A·Arrhenius,1859-1927)和搭档提出了这个理论。这就是著名的酸碱电离理论,也叫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大神也因此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奖。这个理论沿用至今,它的内容也耳熟能详:
        酸在其水溶液中阳离子只电离出氢离子,而碱则阴离子只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酸碱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H++OH- ====H2O)
        这就是大家所学的那套理论了!于是什么中和反应、酸碱和盐反应之类的就都能说通了。
        但是这个理论的局限性好大啊,你仔细一看:水溶液。那不溶于水的怎么办呢?不需要水就能反应的怎么办呢?于是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没法解释了,氧化钡和三氧化硫的反应更不必说。
        出了问题要去解决问题,新的问题也在推动科学的进步,于是新理论来了:


        IP属地:北京4楼2013-04-29 16:08
        回复
          三、酸碱电子理论
          无独有偶,在质子理论提出的同一年,路易斯(G·N·Lewis,1875-1946)提出了酸碱电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路易斯大神可是共价键理论的创始人呢!他说:“既然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那酸为什么必须要有氢呢?”于是他用结构定义了酸碱:
          碱是具有孤对电子的物质,这对电子可以用来使别的原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想要了解这个理论,首先要了解这个“孤对电子”是什么东西。
          众所周知,原子核外面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可以在任何时刻出现在任何位置。对于电子来说,不同电子都有各自经常出现的位置。当然赶巧了电子与电子有时也会有相同的偏好位置。但空间是有限的,每个位置最多只能装两个电子,正好一对。这一对叫做电子对。而如果他们在分子里忠诚的守着原来的原子,不跑到其他原子里的,就赐予他们孤对电子的称号。
          所以对于氧化钡和三氧化硫来说,虽然没有质子,但是氧化钡有孤对电子,他可以使三氧化硫中的硫达到稳定结构,所以他是碱;三氧化硫能够接受氧化钡的孤对电子,所以他是酸。
          这样的话酸碱理论终于到达了一个比较广义的高度,但是这个理论却没法确定酸碱的强弱。直到1963年,皮尔逊(R·G·Pearson)提出了软硬酸碱理论,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路易斯酸碱理论。由于软硬酸碱理论稍微难懂一点,所以这里不做说明。


          IP属地:北京6楼2013-04-29 16:08
          回复
            原帖转自化学吧,原作者:真·凤舞九天


            IP属地:北京8楼2013-04-29 16:09
            回复
              又来骗精来了~~


              IP属地:北京9楼2013-04-29 16:09
              回复
                。。。。。。萌凤的东西,你也拿过来用。。。。。。 此贴仅供学术参考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4-29 16:51
                收起回复
                  对毁三观
                  叠氮化物
                  叠氮酸的重金属盐,如叠氮银(AgN3)、叠氮铅(PbN6)具有高度爆炸性,由于叠氮铅对撞击极为敏感,故用作雷管。一般地说,其碱盐无爆炸性,其中叠氮钠用途最广,遇水分解,释出水解产物叠氮酸。烷基叠氮化物在室温较稳定,但加热易爆炸;温度升高可分解释出叠氮氢(HN3)。芳基叠氮化合物为有色的,相对稳定的固体,撞击时易爆,熔化时可分解,释出HN3。 叠氮钠易和铅或铜急剧化合生成易爆炸的金属叠氮化合物。叠氮化合物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及多种其他酶的活性,并可导致磷酸化及细胞呼吸异常。叠氮酸及其钠盐主要的急性毒作用为引起血管张力极度降低,此系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所致。该效应类似亚硝酸盐,且较之更强。所不同之处是烷基叠氮化物在体内并不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叠氮化合物可刺激呼吸,增强心博力;大剂量能升高血压,全身痉挛,继之抑制、休克。在有机叠氮物中,乙基叠氮化物和戊基叠氮化物为有效的降血管张力剂;但几种芳香族叠氮化物此作用不明显。


                  IP属地:北京11楼2013-04-30 08: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