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淡淡的家伙吧 关注:23贴子:722
  • 5回复贴,共1

┈┾ ║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金庸十二钗正册之一 女冠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庸的大江湖很是热闹,它很立体,
江湖里有各种各样的白描人物和漫画人物,有山有水,有主有次。
江湖里有和尚尼姑,有武功高手和迷死人的姑娘,
当然更少不了一些起哄架秧子的江湖闲汉。
其中有的人物很丰满,比如杨过,他有比较复杂的人格和内心冲突,有脸部轮廓和阴影。
有的人却是铅笔勾勒,比如石破天那小子,从头到尾只是个未完成草稿。
有的白描人物细细绘出鲜艳欲滴,比如马夫人惊艳的出场,
还有些漫画人物简单几笔但很可爱,比如桃谷六仙、老头子和祖千秋。
当然这些人物里也有笔法的夹杂和转变,
比如田伯光,他的出场就是张神采飞扬的细笔漫画,但结果以粗线条草草收场,
我很喜欢田伯光这个精彩绝伦的采花大盗,为这事一直有点记金庸的仇。
再比如从虚到实两个截然不同手法的胡斐:
在《雪山飞狐》茫茫一片的辽东大雪山里,他是个倏忽来去的淡淡人影,浑不作细部刻画。他的第一次出场是无意间被田青文看到,
满脸虬髯,骑在马背,仰天饮酒,并顺手丢给她一枝黄金小笔,这个形象颇有侠隐之风。
再出场是在很多铺垫之后,众人的故事讲至悬念的至高点,他荡起一根长绳从天而降,
救起曹云奇,同时也飘飘忽忽来到了少女苗若兰心中,种下情根。


1楼2013-05-01 00:53回复
    在这一连串令人想往的碑铭之中,唯一的一个女性名字,
    让人觉出的却是一点温馨和凄凉。
    她是一个飘逸的身影,一个依然年轻的祖师婆婆林朝英。
    只见堂上也是空荡荡的没有甚么陈设,但东西两壁都挂着一幅画。
    西壁一幅中是两个少女,一个二十五六岁,正在对镜梳妆,
    另一个十四五岁,却是丫鬟打扮,手里捧着一只面盆在旁侍候。
    两个少女都是相貌极美,那年长女郎眉长入鬓,眼角之间隐隐带着一层煞气,
    杨过向她多望了几眼,心中自然而然的大生敬畏之念。
    小龙女指着那年长女郎道:‘这是祖师婆婆,你磕头吧。’
    杨过奇道:‘她是祖师婆婆,怎么这般年轻?’
    小龙女道:‘画像的时候年轻,后来就不年轻了。’
    杨过心中琢磨着‘画像的时候年轻,后来就不年轻了’
    这两句话,大有寂寞凄凉之感,怔怔的望着那幅画像,不禁要掉下泪来。”
    这是生具热血的杨过与祖师婆婆林朝英遥隔时空的第一次碰撞,
    正是以这种方式,林朝英寂寞的灵魂得以借这两个后辈的心灵被重新寻觅和再次感悟。
    王重阳和林朝英的故事是神雕中的暗线和衬托,这样的手法是金庸所惯用,
    如同金蛇郎君和温仪之于碧血剑,张翠山和殷素素之于倚天屠龙。
    它们具有的一致性则是,各书中主人公的命运,
    似乎都是这些暗线人物的轮回,而全书的线索则是对他们命运的追寻和突破。


    3楼2013-05-01 00:55
    回复
      2025-05-17 21:37:58
      广告
      神雕是金庸的第一本专注于“言情”的小说,
      他第一次抛开道德英雄,决心要把射雕中的英雄主义扔到一边去,痛痛快快地谈个恋爱。
      射雕的巅峰是华山论剑,也因此有了几个至今为武林迷们所津津乐道的,
      里程碑式的人物--流传天下的华山论剑胜者,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还有一个更在他们之上的天下第一,全真教祖师、中神通王重阳。
      而这一次,为了突破射雕的巅峰,金庸不惮于在五大高手之外,
      平添上一袭夹杂其间的大红嫁衣,在终南山的全真教旁,别添上一座活死人墓,
      只此两笔,武林故事便就此添酒回灯重开宴,由一个主题进入了另一个主题。
      “丘处机道:‘书写此诗之人,不但武艺超逸绝伦,而且智计百端,虽非神仙,却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杰。’
      郭靖大是仰慕,忙道:‘那是谁?道长可否给弟子引见,一瞻丰采。’……
      郭靖想到前辈的侠骨风范,不禁悠然神往,
      问道:‘那一位前辈是谁?不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宗师之一吧?’
      丘处机道:‘不是。论到武功,此人只有在四大宗师之上,只因她是女流,素不在外抛头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不多,声名也是默默无闻。’”


      4楼2013-05-01 00:56
      回复
        这一回的回目名为“终南旧侣”,语气有一点往日岁月里的凄清,
        到这里,故事终于出现了某种预示。
        在此之前,金庸照例用大段叙述主人公的成长,在这一回里终于笔锋细细一转,
        由前奏进入了第一个华章。
        借着“华山论剑”的名头,他轻轻一笔就将林朝英的出场烘托到了极致,
        从此段开始,像一缕镜头外的话外音,
        林朝英的身影时时在杨过和小龙女的故事中若隐若现。
        虽然这短短数句已将她的一生尽述,然而循着蛛丝马迹,
        我们仍可在后文里里一窥她的内心世界,
        并藉着杨过与小龙女的故事,映射出有关她的身世的绝音回响。
        “杨过‘嗯’了一声,瞧着这口花饰艳丽的箱子,但觉喜意之中,总是带着无限凄凉。他将箱子放在寒玉床上,揭开箱盖,
        果见里面放着珠镶凤罐,金绣霞帔,大红缎子的衣裙,件件都是最上等的料,
        虽然相隔数十年,看来仍是灿烂如新……
        杨过把一件件衣衫从箱中取出,衣衫之下是一只珠钿镶嵌的梳妆盒子,
        一只翡翠雕的首饰盒子,梳妆盒中的胭脂水粉早干了,香油还剩着半瓶。
        首饰盒一打开,二人眼前都是一亮,
        但见珠钗、玉镯、宝石耳环,灿烂华美,闪闪生光。
        杨龙二人少见珠宝,也不知这些饰物到底如何贵重,
        但见镶嵌精雅,式样文秀,显是每一件都花过一番极大心血。


        5楼2013-05-01 00:57
        回复
          翻到箱底,只见一叠信札,用一根大红丝带缚着,丝带已然褪色,信封也已转成深黄。”
          ——这真是令人不忍卒读的段落,
          伊人早已逝去,嫁衣愈是华美,那些殷切期待中的岁月就愈是凄凉。
          这座阴沉沉的活死人墓,是如何承载了一个年轻女子如花岁月里的鲜活生命,
          终南旧碑、寒玉床以及玉女心经,这些美丽而古老的物件,都映照出千回百转的难言心事,然而又有谁能知道她究竟忍受了多少孤独,曾拥有怎样饱含激情的梦想?
          高处不胜寒,年轻而才华横逸的女子林朝英,
          伴随她的名字的是一个被人称之为“活死人墓”的终古寂寞的陵墓,
          为了维护高傲的尊严,她为自己精心置办的嫁衣终于落满尘埃,
          在那些寂寞的时光里,她将逐渐逝去的岁月和终生的心血,
          贯注于一套称之为“玉女心经”的武功之中,仿佛是宿命的安排,
          这个谜由她的传人,后辈弟子杨过和小龙女这一对恋人揭开。
          看看这些武功的名字便可以揣想林朝英当日的心境:
          “浪迹天涯、花前月下、清饮小酌、抚琴按箫、彩笔画眉、举案齐眉、分花拂柳、如影相随”……


          6楼2013-05-01 00:58
          回复
            金庸没有忘记林朝英,在全书即将结束的一刻,
            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即将归于圆满的华山之巅,他精心安排了这样的段落:
            “走进殿中,只见玉女的神像容貌婉娈,风姿嫣然,依稀和古墓中的祖师林朝英的画像有些相似。
            两人都吃了一惊。小龙女道:‘难道这位女神便是咱们的祖师婆婆么?’
            杨过说道:‘师祖婆婆当年行侠天下,有惠于人。有人念着她老人家的恩德,在这里立祠供奉,说不定也是有的。’
            小龙女点头道:‘若是寻常仙姑,何以祠旁又有一匹石马?看来那是纪念师祖婆婆的那匹坐骑。’
            两人并肩在玉女像前拜倒,心意相通,一齐轻轻祷祝:“愿咱俩生生世世都结为夫妇。
            忽听得身后脚步之声轻响,有人走进殿来。两人站起身来,见是郭襄。
            杨过喜道:‘小妹子,你和咱们一起玩罢!’
            郭襄道:‘好!’小龙女携着她手,三人走出殿来。”


            8楼2013-05-01 0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