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记得树下埋了一坛酒。连带着花泥都染了酒香。
偌大的四合院只有她独自一人,她每天能做的事不过是摇着扇子在躺椅上听风吹过的声音。
偶尔会有邻居家的孩子跑来院子里讨糖吃。她自己打的姜糖,包起来往冰柜子里一放,想吃的时候拿出来切上一小块。吧唧吧唧嚼起来格外的香。
她已经82岁,再没多余的力气去做这些杂活。人越老越觉得孤单,这句话用她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
今日她精神格外的好。
微微捋一捋鬓角落下的一缕银丝,她想尝尝那坛埋了多年的酒。
颤巍巍敲开邻居家的门,出来开门的是个中年少妇,围着围腰,手上还挂着未干的水珠。
“婆婆,有什么事么?”礼貌而疏远。
她努力在脸上挂出一丝笑,风霜在脸上划下深浅不一的痕迹,笑容把它们全都凑到一起。她想想,其实这样的笑只怕会吓了人家,谈什么和蔼。
“咳。我今日记起家里树下埋了坛老酒,勾起了酒瘾。可你看我这把老骨头了,稍微动一动就要散架。就想麻烦下你们小年轻。你看。。。”
“哦,这没什么问题,只是现在家里也只有我一人,我得看着我家那小毛头,不然一会儿不知又跑哪儿去了。这样吧,等孩子他爸回了,我让他爸帮你?”妇人回答的彬彬有礼,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她几次张嘴想再说些什么,终还是道了声谢谢。转身回去。头一次觉得,礼貌的背后,是浓的化不开的冷漠,让人讨厌。
<二>
她从屋里找来了把小一些的铲子。把它拿到屋外已累得气喘吁吁。
靠着树干坐下,老树皮粗糙的质感硌着背脊微微的疼。
她等不及男孩他爸来帮忙,大概馋了酒,太想喝。便靠着树,泼一铲土,休息好大一会儿。
她想起50年前那段混乱的战争年代。
那时她刚刚毕业,血气方刚想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对于一出身就定下的娃娃亲没有一丝好感。她是总觉得自己是受过西方思想教育的先进知识青年,自己的婚姻不能由父母掌控。
所以她逃婚了。报了报社随军记者,上前线去了。
命运总是这样,开了无数玩笑,兜兜转转,依旧会把有缘人推向一起。大概是命定的事,逃不脱。
他们是在一次战役尾声认识的。血腥味飘散在空气里浓的化不开,放眼望去都是死人。她穿着军装,站在死人堆中间,脸色煞白。
随军三个月,不长不短的时间。血腥味如影随形,感觉是像内里崩坏,由内而外散发出来,怎么也去不掉。
每次战役的结束她都要与随行人员一同清理战场,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亲身的经历才能酝酿出最真实的报道。她是记者,就算动机不纯,国难担头的时候,也有该挑起的责任。
所以她应该习惯了。血腥,死人,残肢,分别。可是她始终不习惯,湿水的毛巾就算褪下一层皮也褪不去那股令人作呕的味道。半夜惊醒过来,梦里都是血红。交错的枪声,将军的命令,无止境的厮杀,亲人的哭泣交织在一起,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她蹲在角落里呕吐,清理战场回来便再没吃下一点东西。她脑子里已经构思出一篇血泪交织振奋人心的文章,一经发表一定能激起更多民众的爱国知心。这也算是她对亡灵的一丝奠祭。可是她无力提笔。她最先做的,只是蹲在这里,把能吐出来的东西包括胆水,吐个一干二净。
她眼前发黑,嘴里泛苦,扶着围栏摇摇晃晃起身。那是一只手,骨节分明,递过一方丝巾。她接过,触到掌心厚厚的老茧。拿枪人的手。
她记得树下埋了一坛酒。连带着花泥都染了酒香。
偌大的四合院只有她独自一人,她每天能做的事不过是摇着扇子在躺椅上听风吹过的声音。
偶尔会有邻居家的孩子跑来院子里讨糖吃。她自己打的姜糖,包起来往冰柜子里一放,想吃的时候拿出来切上一小块。吧唧吧唧嚼起来格外的香。
她已经82岁,再没多余的力气去做这些杂活。人越老越觉得孤单,这句话用她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
今日她精神格外的好。
微微捋一捋鬓角落下的一缕银丝,她想尝尝那坛埋了多年的酒。
颤巍巍敲开邻居家的门,出来开门的是个中年少妇,围着围腰,手上还挂着未干的水珠。
“婆婆,有什么事么?”礼貌而疏远。
她努力在脸上挂出一丝笑,风霜在脸上划下深浅不一的痕迹,笑容把它们全都凑到一起。她想想,其实这样的笑只怕会吓了人家,谈什么和蔼。
“咳。我今日记起家里树下埋了坛老酒,勾起了酒瘾。可你看我这把老骨头了,稍微动一动就要散架。就想麻烦下你们小年轻。你看。。。”
“哦,这没什么问题,只是现在家里也只有我一人,我得看着我家那小毛头,不然一会儿不知又跑哪儿去了。这样吧,等孩子他爸回了,我让他爸帮你?”妇人回答的彬彬有礼,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她几次张嘴想再说些什么,终还是道了声谢谢。转身回去。头一次觉得,礼貌的背后,是浓的化不开的冷漠,让人讨厌。
<二>
她从屋里找来了把小一些的铲子。把它拿到屋外已累得气喘吁吁。
靠着树干坐下,老树皮粗糙的质感硌着背脊微微的疼。
她等不及男孩他爸来帮忙,大概馋了酒,太想喝。便靠着树,泼一铲土,休息好大一会儿。
她想起50年前那段混乱的战争年代。
那时她刚刚毕业,血气方刚想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对于一出身就定下的娃娃亲没有一丝好感。她是总觉得自己是受过西方思想教育的先进知识青年,自己的婚姻不能由父母掌控。
所以她逃婚了。报了报社随军记者,上前线去了。
命运总是这样,开了无数玩笑,兜兜转转,依旧会把有缘人推向一起。大概是命定的事,逃不脱。
他们是在一次战役尾声认识的。血腥味飘散在空气里浓的化不开,放眼望去都是死人。她穿着军装,站在死人堆中间,脸色煞白。
随军三个月,不长不短的时间。血腥味如影随形,感觉是像内里崩坏,由内而外散发出来,怎么也去不掉。
每次战役的结束她都要与随行人员一同清理战场,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亲身的经历才能酝酿出最真实的报道。她是记者,就算动机不纯,国难担头的时候,也有该挑起的责任。
所以她应该习惯了。血腥,死人,残肢,分别。可是她始终不习惯,湿水的毛巾就算褪下一层皮也褪不去那股令人作呕的味道。半夜惊醒过来,梦里都是血红。交错的枪声,将军的命令,无止境的厮杀,亲人的哭泣交织在一起,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她蹲在角落里呕吐,清理战场回来便再没吃下一点东西。她脑子里已经构思出一篇血泪交织振奋人心的文章,一经发表一定能激起更多民众的爱国知心。这也算是她对亡灵的一丝奠祭。可是她无力提笔。她最先做的,只是蹲在这里,把能吐出来的东西包括胆水,吐个一干二净。
她眼前发黑,嘴里泛苦,扶着围栏摇摇晃晃起身。那是一只手,骨节分明,递过一方丝巾。她接过,触到掌心厚厚的老茧。拿枪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