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绘画技术还达不到凭空想象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的时候,建议最好的方法是从临摹开始。 各种绘画大家的作品都可以用来临摹,尤其是要注意大师们所用的色彩和构图方法,以及对人物表情、肢体动作的描绘。 这是非常有用且有效的训练手段。毕竟所谓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临摹多了,某些固定的、常用的表情动作以及角度,都会得心应手很多。 其次就是要多描摹真实照片。毕竟所谓的生动,就是把假的画成像真的。关键的就是所谓的 “真的” 。 真的动作是怎么样的,真的眼神是什么样的,那还是要去看“真的”人物是怎么做出来的。 而如果是想要画写实主义的漫画人物,比如像平凡、陈淑芬、正子公也、甚至张旺之类的插画大师的作品,那么照着照片画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那可以极大地锻炼你的人物比例、身体构造、衣物材质等方面的水平。 而这其中,人体比例是重中之重。如果比例不对,细节上再怎么出色,也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当然,如果你说的是小新、小丸子、加菲猫之类的动漫人物,请自动忽略这一条。 (但其实这种漫画人物也是要用到比例的,只不过不是那么重要罢了) 人体比例实在是非常的重要(我好像已经强调过了?)。如果你对此没有什么信心的话,建议还是从基础学起。 多看一些正规美术教材,至少要看两个部分,一、透视原理,二、人体比例。 这两者是所有好的作品的基础,是根本,是土壤,是骨骼,是红烧肉里面的肉,是钱包里的钱。 其实这两个东西学起来也不是很难,一个小时,或者更短,你就能全部理解了。 但是,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以及毫无差错地绘制出来。 这个就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只有多看,多练习。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知道吧?人家都这么练了,咱们也不是天才,自然就要更努力。 ——当然,如果不是想做那种超级大师的话,也不必天天去练画鸡蛋。 ——多画几个苹果青椒什么的也就可以了。 人体是自然界最复杂的机械结构。抱歉,忘了这句话是谁说的了。 但是很有道理。人所能做出的动作,几乎达到了无法计算的数量。所以在熟悉了人体比例之后,就要开始锻炼画人物的动作。 一般来说,脸部的动作不是很多,当然,金·凯瑞这种能做出一百多种表情的货色不在普通范畴之内。 所以主要需要锻炼的是全身的动作。 这个也是需要多观察和多练习。观察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走路时候打电话又是什么样子的, 走路时候一边打电话一边喝咖啡一边还看身边美女一边脚下还绊到一块石头就要摔跤的刹那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把以上的这句描述能准确地画出来,就是一幅很有情趣的漫画了) 当然,一般来说是没那么凑巧正好能看到这么一个景象的,但是我们的大脑可以想象。 把一些基本动作都熟练了之后,也就能组合出各种复杂的动作来。 至于脸部的表情,可以多照镜子,多自己摆摆姿势和各种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