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是不同的,先天和后大都有很大差异。在你炼功时,炼到气盛自行的时候,气先走哪条脉后走哪条脉,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你的身体条件、你的气脉状况所决定的,是自然而然的。如果人为地、主观地用意念去引气,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第一,你要引气,必须气盛。但什么时候才气盛呢?你不知道。一般人总以为感觉大了便是气盛,你错了。感觉大,多是气机不通、不和之象。这个道理,大家务必要知道。 一般人总是在感到有气的时候,就以为气盛了,每每觉得有点气就可以引了,结果恰恰是在气虚的时候你就引它,于是造成虚阳妄动。本来气盛才能走,可是气还没盛你就引它走,下虚上引,结果是气虚上浮。你若引之,又会导致妄引表脉。为什么以意领气的结果都是引向表脉,而不能往里面引呢?这跟前面讲的意守丹田则漏气是一个道理。因为人的感觉都在表层,人的触觉都在表面。功夫不到,深的感觉你还没有。所以你以意领气,就只能往表面引,往你有感觉的地方引。你不可能往你还没有感觉的地方引,因为没有感觉的地方,你不会知道。这就使正虚邪盛,反而影响你正常气脉的循运。
第二个问题,你要以意领气,你就要先知道要引哪一通脉,要知道这脉络怎么走。如果不知道,你当然没办法引,对不对?可是,能让你知道的脉,也就是已经公开的脉络线路 ,中国从古至今,唯一公开的一家就是中医。但是大家注意,这是医家脉,即中医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当作以意领气的根据,妄以医家脉来代佛家、道家脉。但他们不知道,佛家有佛家的脉,道家有道家的脉,医家有医家的脉,甚至武家还有武家的脉。各家有各家的脉。
医家、佛家、道家各有不同的脉
医家的脉,是生理、病理性的,所以它只能为诊治服务。道、佛两家的脉,是功理、境理性的,所以它是针对养生服务的。两者岂能混为一谈?混为一用。
道家是二十四部大脉,佛家是三脉五轮,或是三脉六轮、三脉九轮。一个是二十四根,一个是三根,它的走向,它的位置,全和医家的不一样。而且,道、佛两家的脉是保密的,口传心授,不立文宇。只是到近年,佛家的三脉五轮才表面性地公开了。在我的《气功传统术语辞典》中,以及近来刚刚出版的《养生修其证道弘典》一书中,就公开了一些可以公开的脉路。但是它的真正内涵仍然没有公开。道家的二十四部大脉,直到现在没有立过文字。
人为必然有失
所以说,你要搞以意领气,就只能是以你所知道的医家脉来领,结果把气引到不该走的地方去。医家的脉,是属于诊断治疗用的,而佛家脉和道家脉是养生修真用的。它们是两回事。一个是用于治病健身,个是用于修道,方向都不一样。而且医家脉是外脉,都在表面;佛道之脉是内脉,没有一定修为的人不可能感觉到。人为的引气走医家脉,必然引起阳气外泄耗散,这与气功修为向内炼气聚气的方向恰恰相反。
本来是气盛以后,它自己会走,会去通脉的,这叫自然天成;而以意领气却是反自为而人为,反自通而人通。而人为必然有失,人通必然不通。以意领气,严重的还会妄引致病。既然医家脉可以因通行而治病,当然也可以因妄行而致病。因为人为地引,容易邪,容易乱。本来气应该从这里过去,但是你人为地引,它却从那儿走了。可是那儿不是气该走的地方,所以就不通。结果气就只能往旁边乱冲。这样一冲,就更乱了。也就是你自己把脉搞邪了,搞乱了。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搞得不好,把气引到那个地方,气往旁边的岔道上走也走不通,最后就堵上了。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有些炼气功的人以意领气,炼来炼去,长出了一个气包,还有的长出好几个。气功没练好,炼出气包。 原因就是气回不来,堵上了,就在这儿长了包。而且这种包治起来很麻烦。他以意领气炼出了包,有了包以后更是老想着那个包,气就不断地往那里聚,这个气包也就老是消不了。我在门诊上碰到这样的病号已经有一二百个,多数是腋窝、胸部等处,那包一摸是软的,一问就知道是以意领气搞的。只有用气道针在下面扎一针,让他的意念注意下面,把气引下来,逐渐疏通,才可能好。
所以,以意领气往往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气本来是自己会走的,它走自然能走和该走的路,你却非要人为地去搞,当然就要搞出麻烦。这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且这种以意领气搞的气包还特别难治,不是这偏差有多大,而是他那执著的意念解决不了。他的意念长期都集中在那儿,越有包就越想打通它,意到气到,那包就越长越大。起了包就不舒服,不舒服他的意念就更要过去,更要去注意那个地方。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有时候我们给他治了,好一点了,可是过两天以后又长大了;再治好一点。但是过几天又大了。最后没办法,只有吓他,就给他这作讲,你这个包,代表你另外那个地方要长癌。一听这个,他吓坏了,意念过去了,这包也就逐步好了。
“大小周天”的误会"
“大小周天”,这也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气功术语了,在各种气功书籍和气功杂志上,经常会出现这个词。尤其是气功杂志上,就像1958年大跃进放卫星一样,经常报道这样的消息:某某“三个月炼通大小周天”,“三十天炼通大小周天”,“三天炼通大小周天”等等,层出不穷。
“大小周天”是道家丹鼎门的秘传诀法,它的内涵决不像现在社会上流传的那么简单。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古往今来,便遍地都是神仙了。什么叫作“周天”?气机在人的体内运转,或说某个方面的东西在运转,这叫“周天”。周天周天,就是周运天地。我们生在其中的天地是中天地,宇宙当然是大天地,而人则是小天地。三周天地,一法、一德、一道,这便是道家丹鼎门秘传的本来含义。
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这个“周天”,可就太简单了。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意守丹田,感觉有点热了,就用意念领着它走,从身体的后面上去,再从前面下来,或者从前面上去,从后面下来。反正就是围着中医的那个任脉和督脉打转转,这就叫“小周天”;而能够在全身转一圈的,就是“大周天”。其实,这个“周天”与真正的修为还差十万八千里。如果要给它一个名相的话,那么它只能叫做“浮阳周天”。
现在我们就把丹鼎门的周天内涵讲一讲。在丹鼎门修炼的传统理行上,素有“三周天”之说。在所谓的三周天里,第一个周天是阴阳周天,即周运形神天地;第二个周天是神气周天,它周运的是神气天地;第三个周天是元神周天,它周运的是元神大宇。大家注意,元神并不是我们的思维。这就是小、中、大周天。阴阳周天、神气周天和元神周天,就是道家丹鼎门关于周天的内涵。再一个就是浮阳周天。这个周天在道家丹鼎门里面,属于幼儿园的工夫,只是周天的准备而已。
浮阳周天的得失
人的气,外面的称为“浮阳”,又叫“卫阳”,里面的才是纯阳、纯阴。外面的气容易感觉,而里面的气不容易感觉,更不容易控制。人体的感觉都在表面,而表面的气容易动,所以浮阳易动。因此,丹鼎门就把浮阳周天称为“沐浴”。沐浴就是洗澡。洗澡有什么效果呢?这大家都知道,洗了澡以后,一身轻松,面色红润,身体舒适,原因就是阳气走表。所以炼浮气周天的人,就和常常洗澡的效来一样,红光满面,外人一看就像个炼功的。但因为这是浮气,你的阳气都在往外走,走在表面,因此不符合道家传统的内炼要求。
炼功的人要求阳气潜藏,不先要求红光满面。你的气应当往里面走,不能往外走。所以,只有当过了浮阳周天以后,你就会气往里面走,逐步转入内炼。“沐浴”再加“更衣”才是浮阳周天这个境界的真正成就。
浮阳周天的得失有这么几点:一不治病,二没功力,三难以恒定,四不入门。为什么难以恒定呢?你今天以为炼通了,过几天又不通了,再炼通了,再过一段时间又不通了。因为它与天时、地场和气温,与你本人的身体情况等等,都有关系。为什么说不入门呢?因为炼来炼去,你其实还在门外,和真正的周天还没有关系。这样的境界,你在三个月、在三十天把它炼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什么也没有。现在的气功书上把这个境界称为是通了大小周天,那是一个误会。
静而无想的谬失
炼功讲究入静,所以各门各派都讲入静。古人有句话,叫做:“大道全凭静中得。”入静,就可以进入境态功态;不入静,就不能进入那种境界。这是一个基本点。可是有的功法,做一个架式摆在那里,可以看电视,可以说笑话,可以看书,你说这是什么修为?这和传统养修当然没关系。
古来修为讲入静。但什么是入静?怎样入静?许多气功书上都讲,入静就是什么也不要想,无思无想。就是要你静而无想。对不对呢?不对。这种方法,即使你真的做到了,也不是道修正境。此境,古来佛家称为“空定”,道家称为“死定”。“空定”和“死定”,从这叫个词,你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了。空定不生智慧,死定不生道行。也就是说,它处于一个僵死凝固的境界,没用处。
那么应该怎样呢?应该“抱元守一”。
抱元守一的真义
“抱元守一”,这是老子讲的话。所谓元,就是首。首即开始,即先。开始、先,也就是本来。抱元守一,就是守一个本来的东西。你如果真能守到一个本来的东西,才能够守一。现在很多气功书都把这个抱元守一搞错了,说守一就是守一个地方。比如讲意守丹田。认为守丹田就是守一。但是它错了,这不叫守一。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有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意是其中的一根,称为意根。你用意去守丹田,这是几了?意是一根,丹田的位置在身上,属于身根,因此这又是一根,那么这就是守二了,而不是守一。如果你不守丹田,是听声音,那么你用的则是意根和耳根,还是两根。所以不管你守什么,即使在意根上以意守意,也是一样,都不是守一,而是守二。大家注意,老子为什么要在“守一”前面加“抱元”两个字?因为只有抱元才能守一。“抱元”和守一是一个意思。所谓抱元,就是返本,就是要回到意的前面。你能返回到意的前面,连意根都没用,这才能够达到守一境界,才是真正的抱元守一。
不尽性心,不得智慧为什么空定死定会不生智慧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再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比如一股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有清水,也有泥沙。我们把清水比作智慧,把泥沙比作杂念。就像我们现在的心一样,有智慧,也有杂念。如果你为了得到非常纯净的清水,不要泥沙,就把河沟全部堵上,这样一来,泥沙固然是不下来了,可是同时这清水也就没有了。你为了光要智慧而不要杂念,就把百思想全部断掉,杂念是不生了,但智慧也没有了。所以佛家有句话:不尽性心,不得智慧。如果没性,就不能成佛。
我上周也是跟着网上的练功文章乱练一通,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才发现全白练了。后来才想明白,打坐不是苦行求道,如果打坐完整个人没有从内到外感到放松和满足而是疼痛和苦闷,那就真是练偏了。
第一,你要引气,必须气盛。但什么时候才气盛呢?你不知道。一般人总以为感觉大了便是气盛,你错了。感觉大,多是气机不通、不和之象。这个道理,大家务必要知道。 一般人总是在感到有气的时候,就以为气盛了,每每觉得有点气就可以引了,结果恰恰是在气虚的时候你就引它,于是造成虚阳妄动。本来气盛才能走,可是气还没盛你就引它走,下虚上引,结果是气虚上浮。你若引之,又会导致妄引表脉。为什么以意领气的结果都是引向表脉,而不能往里面引呢?这跟前面讲的意守丹田则漏气是一个道理。因为人的感觉都在表层,人的触觉都在表面。功夫不到,深的感觉你还没有。所以你以意领气,就只能往表面引,往你有感觉的地方引。你不可能往你还没有感觉的地方引,因为没有感觉的地方,你不会知道。这就使正虚邪盛,反而影响你正常气脉的循运。
第二个问题,你要以意领气,你就要先知道要引哪一通脉,要知道这脉络怎么走。如果不知道,你当然没办法引,对不对?可是,能让你知道的脉,也就是已经公开的脉络线路 ,中国从古至今,唯一公开的一家就是中医。但是大家注意,这是医家脉,即中医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当作以意领气的根据,妄以医家脉来代佛家、道家脉。但他们不知道,佛家有佛家的脉,道家有道家的脉,医家有医家的脉,甚至武家还有武家的脉。各家有各家的脉。
医家、佛家、道家各有不同的脉
医家的脉,是生理、病理性的,所以它只能为诊治服务。道、佛两家的脉,是功理、境理性的,所以它是针对养生服务的。两者岂能混为一谈?混为一用。
道家是二十四部大脉,佛家是三脉五轮,或是三脉六轮、三脉九轮。一个是二十四根,一个是三根,它的走向,它的位置,全和医家的不一样。而且,道、佛两家的脉是保密的,口传心授,不立文宇。只是到近年,佛家的三脉五轮才表面性地公开了。在我的《气功传统术语辞典》中,以及近来刚刚出版的《养生修其证道弘典》一书中,就公开了一些可以公开的脉路。但是它的真正内涵仍然没有公开。道家的二十四部大脉,直到现在没有立过文字。
人为必然有失
所以说,你要搞以意领气,就只能是以你所知道的医家脉来领,结果把气引到不该走的地方去。医家的脉,是属于诊断治疗用的,而佛家脉和道家脉是养生修真用的。它们是两回事。一个是用于治病健身,个是用于修道,方向都不一样。而且医家脉是外脉,都在表面;佛道之脉是内脉,没有一定修为的人不可能感觉到。人为的引气走医家脉,必然引起阳气外泄耗散,这与气功修为向内炼气聚气的方向恰恰相反。
本来是气盛以后,它自己会走,会去通脉的,这叫自然天成;而以意领气却是反自为而人为,反自通而人通。而人为必然有失,人通必然不通。以意领气,严重的还会妄引致病。既然医家脉可以因通行而治病,当然也可以因妄行而致病。因为人为地引,容易邪,容易乱。本来气应该从这里过去,但是你人为地引,它却从那儿走了。可是那儿不是气该走的地方,所以就不通。结果气就只能往旁边乱冲。这样一冲,就更乱了。也就是你自己把脉搞邪了,搞乱了。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搞得不好,把气引到那个地方,气往旁边的岔道上走也走不通,最后就堵上了。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有些炼气功的人以意领气,炼来炼去,长出了一个气包,还有的长出好几个。气功没练好,炼出气包。 原因就是气回不来,堵上了,就在这儿长了包。而且这种包治起来很麻烦。他以意领气炼出了包,有了包以后更是老想着那个包,气就不断地往那里聚,这个气包也就老是消不了。我在门诊上碰到这样的病号已经有一二百个,多数是腋窝、胸部等处,那包一摸是软的,一问就知道是以意领气搞的。只有用气道针在下面扎一针,让他的意念注意下面,把气引下来,逐渐疏通,才可能好。
所以,以意领气往往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气本来是自己会走的,它走自然能走和该走的路,你却非要人为地去搞,当然就要搞出麻烦。这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且这种以意领气搞的气包还特别难治,不是这偏差有多大,而是他那执著的意念解决不了。他的意念长期都集中在那儿,越有包就越想打通它,意到气到,那包就越长越大。起了包就不舒服,不舒服他的意念就更要过去,更要去注意那个地方。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有时候我们给他治了,好一点了,可是过两天以后又长大了;再治好一点。但是过几天又大了。最后没办法,只有吓他,就给他这作讲,你这个包,代表你另外那个地方要长癌。一听这个,他吓坏了,意念过去了,这包也就逐步好了。
“大小周天”的误会"
“大小周天”,这也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气功术语了,在各种气功书籍和气功杂志上,经常会出现这个词。尤其是气功杂志上,就像1958年大跃进放卫星一样,经常报道这样的消息:某某“三个月炼通大小周天”,“三十天炼通大小周天”,“三天炼通大小周天”等等,层出不穷。
“大小周天”是道家丹鼎门的秘传诀法,它的内涵决不像现在社会上流传的那么简单。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古往今来,便遍地都是神仙了。什么叫作“周天”?气机在人的体内运转,或说某个方面的东西在运转,这叫“周天”。周天周天,就是周运天地。我们生在其中的天地是中天地,宇宙当然是大天地,而人则是小天地。三周天地,一法、一德、一道,这便是道家丹鼎门秘传的本来含义。
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这个“周天”,可就太简单了。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意守丹田,感觉有点热了,就用意念领着它走,从身体的后面上去,再从前面下来,或者从前面上去,从后面下来。反正就是围着中医的那个任脉和督脉打转转,这就叫“小周天”;而能够在全身转一圈的,就是“大周天”。其实,这个“周天”与真正的修为还差十万八千里。如果要给它一个名相的话,那么它只能叫做“浮阳周天”。
现在我们就把丹鼎门的周天内涵讲一讲。在丹鼎门修炼的传统理行上,素有“三周天”之说。在所谓的三周天里,第一个周天是阴阳周天,即周运形神天地;第二个周天是神气周天,它周运的是神气天地;第三个周天是元神周天,它周运的是元神大宇。大家注意,元神并不是我们的思维。这就是小、中、大周天。阴阳周天、神气周天和元神周天,就是道家丹鼎门关于周天的内涵。再一个就是浮阳周天。这个周天在道家丹鼎门里面,属于幼儿园的工夫,只是周天的准备而已。
浮阳周天的得失
人的气,外面的称为“浮阳”,又叫“卫阳”,里面的才是纯阳、纯阴。外面的气容易感觉,而里面的气不容易感觉,更不容易控制。人体的感觉都在表面,而表面的气容易动,所以浮阳易动。因此,丹鼎门就把浮阳周天称为“沐浴”。沐浴就是洗澡。洗澡有什么效果呢?这大家都知道,洗了澡以后,一身轻松,面色红润,身体舒适,原因就是阳气走表。所以炼浮气周天的人,就和常常洗澡的效来一样,红光满面,外人一看就像个炼功的。但因为这是浮气,你的阳气都在往外走,走在表面,因此不符合道家传统的内炼要求。
炼功的人要求阳气潜藏,不先要求红光满面。你的气应当往里面走,不能往外走。所以,只有当过了浮阳周天以后,你就会气往里面走,逐步转入内炼。“沐浴”再加“更衣”才是浮阳周天这个境界的真正成就。
浮阳周天的得失有这么几点:一不治病,二没功力,三难以恒定,四不入门。为什么难以恒定呢?你今天以为炼通了,过几天又不通了,再炼通了,再过一段时间又不通了。因为它与天时、地场和气温,与你本人的身体情况等等,都有关系。为什么说不入门呢?因为炼来炼去,你其实还在门外,和真正的周天还没有关系。这样的境界,你在三个月、在三十天把它炼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什么也没有。现在的气功书上把这个境界称为是通了大小周天,那是一个误会。
静而无想的谬失
炼功讲究入静,所以各门各派都讲入静。古人有句话,叫做:“大道全凭静中得。”入静,就可以进入境态功态;不入静,就不能进入那种境界。这是一个基本点。可是有的功法,做一个架式摆在那里,可以看电视,可以说笑话,可以看书,你说这是什么修为?这和传统养修当然没关系。
古来修为讲入静。但什么是入静?怎样入静?许多气功书上都讲,入静就是什么也不要想,无思无想。就是要你静而无想。对不对呢?不对。这种方法,即使你真的做到了,也不是道修正境。此境,古来佛家称为“空定”,道家称为“死定”。“空定”和“死定”,从这叫个词,你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了。空定不生智慧,死定不生道行。也就是说,它处于一个僵死凝固的境界,没用处。
那么应该怎样呢?应该“抱元守一”。
抱元守一的真义
“抱元守一”,这是老子讲的话。所谓元,就是首。首即开始,即先。开始、先,也就是本来。抱元守一,就是守一个本来的东西。你如果真能守到一个本来的东西,才能够守一。现在很多气功书都把这个抱元守一搞错了,说守一就是守一个地方。比如讲意守丹田。认为守丹田就是守一。但是它错了,这不叫守一。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有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意是其中的一根,称为意根。你用意去守丹田,这是几了?意是一根,丹田的位置在身上,属于身根,因此这又是一根,那么这就是守二了,而不是守一。如果你不守丹田,是听声音,那么你用的则是意根和耳根,还是两根。所以不管你守什么,即使在意根上以意守意,也是一样,都不是守一,而是守二。大家注意,老子为什么要在“守一”前面加“抱元”两个字?因为只有抱元才能守一。“抱元”和守一是一个意思。所谓抱元,就是返本,就是要回到意的前面。你能返回到意的前面,连意根都没用,这才能够达到守一境界,才是真正的抱元守一。
不尽性心,不得智慧为什么空定死定会不生智慧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再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比如一股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有清水,也有泥沙。我们把清水比作智慧,把泥沙比作杂念。就像我们现在的心一样,有智慧,也有杂念。如果你为了得到非常纯净的清水,不要泥沙,就把河沟全部堵上,这样一来,泥沙固然是不下来了,可是同时这清水也就没有了。你为了光要智慧而不要杂念,就把百思想全部断掉,杂念是不生了,但智慧也没有了。所以佛家有句话:不尽性心,不得智慧。如果没性,就不能成佛。
我上周也是跟着网上的练功文章乱练一通,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才发现全白练了。后来才想明白,打坐不是苦行求道,如果打坐完整个人没有从内到外感到放松和满足而是疼痛和苦闷,那就真是练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