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oyer的研究基础上尝试用Lewis酸代替H2SO4去促进分子间的醛与烷基叠氮的反应。首先用正己基叠氮分别和正庚醛或苯乙醛反应,以此来进行酸的筛选(SnBr4, BF3.H2O, Ti(O-i-Pr)3, Sc(OTf)3, CF3SO3H, and 1N HCl),但是没有一种酸能够单一的得到酰胺类化合物,只有TFA和TiCl4相对其它酸能够得到较好的产率。然后,该小组用TFA和TiCl4这两种酸拓展底物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最后发现TiCl4对该类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底物适用性最好。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底物筛选后他们得出结论:苄基叠氮的反应活性最差,但这也并不难解释因为在酸性环境下苄基叠氮容易分解;相反,苯基叠氮和正庚烷基叠氮却能使反应的产率得到提高。但是该反应的迁移基团的选择性却不好,反应过程中同时有氢迁移和烷基迁移的产物生成。所以,这类醛与烷基叠氮在Lewis酸催化下的反应并不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