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剂分散在水中的有效成分粒径为0.1~50
滋m,因而外观为乳白色,是疏水性液体或低熔点(<60℃)固体农药,在适量不溶于水的溶剂或无溶剂存下,经激
乳剂烈搅拌,借助适当的乳化剂将原药分散于水中,然后加入稳定剂、防冻剂等助剂,经高速剪切制成,其中有效成分必须在水中长期稳定,水中溶解度较小。加工最高浓度一般在30%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溶解比较难溶的固体活性物质(如精恶唑禾草灵)时,所需的溶剂比例是活性物质的几倍,有的甚至超过水的比例,似乎失去了水包油的意义。
水乳剂的加工成本一般低于同等规格的乳油。
国外在我国注册的水乳剂有:6.9%威霜(精恶唑禾草灵)、45%施保克(咪鲜安)、10.4%列喜镇(生物烯丙菊酯)、60%饶地奥(丁草胺)、5%杀飞克(氯氰菊酯)、10%喷杀克、13%炔螨-唑螨(速霸螨)。国内有: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卫农1号(杀虫单水乳剂)、0.3%氯氰菊酯水乳剂、2%阿维高效水乳剂等。药物
乳剂(乳状液、乳状物)是一种液体制剂,系指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根据连续相和分散相不同分成油包水型乳剂和水包油型乳剂,前者连续相为油脂分散相为水溶液,后者连续相为水溶液,分散相为油脂;除了上述这两类乳剂之外还有复合乳剂。
油相、水相和乳化剂是乳剂的主要组成成分,药物根据自身的物理性质分散在水相或者油相;乳化剂应具有显著的表面活性;能在液滴周围形成界面膜;能在液滴表面形成电屏障;能增加介质粘度;并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对酸、碱、盐的稳定,无刺激性。常用的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油水平衡系数(HLB)较高者适合配制水包油型乳剂,油水平衡系数较低者适合配制油包水型乳剂;天然乳化剂,多为亲水性胶,可以提高连续相粘度,增加乳剂稳定性,适合配制水包油型乳剂;固体微粒乳化剂;以及辅助乳化剂。
乳剂的配置有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超声乳化法)等。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经常发生如下变化:分层,絮凝,转相,破乳,酸败等。对乳剂的质量通常用以下指标评定:乳滴的大小、分层现象、乳滴合并速度、稳定常数。
配制乳剂时乳化剂的油水平衡系数值必须与油水两相相协调,因此混合乳化剂一般比单一乳化剂要合适使用,混合乳化剂的油水平衡系数为两种乳化剂油水平衡系数的重量加权平均。乳剂的稳定性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乳化剂的性质;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③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2.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1)分层:指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
(2)絮凝:指乳滴聚集成团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
(3)转相:系指O/W型乳剂转成W/0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又称转型)。加入外加物质、改变相体积比和温度都可能导致乳剂转相
(4)破裂:指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
(5)酸败:指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
☆☆考点32:浸出制剂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1.含义: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有效部位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特点:①复合组分的综合疗效适应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②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
3.分类:①以水为溶剂的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等;②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酒为溶剂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大部分流浸膏剂和浸膏剂。乳剂的制备
(1)干胶法: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应掌握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乳化植物油时一般为4∶2∶1,乳化挥发油时为2∶2∶1;乳化液状石蜡时为3∶2∶1.
(2)湿胶法:系指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油、水、胶的比例与干胶法相同。
(3)新生皂法:系指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例如石灰水与花生油组成的石灰擦剂的制备。
(4)两相交替加入法:系指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油或水,边加边搅拌,制成乳剂的方法。
(5)机械法: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用机械法乳化,一般可不考虑混合次序。
乳剂中添加药物的方法为:若药物能溶于内相或外相,可先溶于内相或外相中,然后制成乳剂;若药物在两相中均不溶解,可加入亲和性大的液相中研磨混合后,再制成乳剂,也可以在制成的乳剂中研磨药物,使药物分散均匀。
该剂型由液态农药、表面活性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属于热力学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其特点是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因而不燃不爆、生产操作、贮运安全、环境污染少,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农药分散度极高,达微细化程度,农药粒子一般为0.1~0.01微米,外观近似于透明或微透明液;在水中分散性好,对靶体渗透性强、附着力好。微乳剂也属于液态农药剂型非溶剂化剂型,是有发展前途的新剂型,有逐渐取代传统乳油的趋势。我国研制成功的有8%和20%氰戊菊酯微乳剂、45%吡虫啉微乳剂、5%和10%氯氰菊酯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20%氯氰菊酯与灭多威混合微乳剂等。
又称可溶化乳油,水质乳油等,因乳状液粒径极小(0.01~0.1μm),故又得名微乳剂。配制微乳剂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以水代替溶剂,乳化剂用量比乳油用量高,且需加表面活性剂,以促进微乳剂的形成和稳定。该制剂由于表面活性剂用量多,使油水间的表面张力极低,在使用浓度下仍保持微乳状态。因此具有增加活性、提高原油利用率的特点,而且稀释液稳定,对电解质耐性高。另外,水代替了有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不易燃,使生产、运输、贮藏安全。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c139ab7f3d3572c66e29cd4ba126352/0a0ce9160924ab18c1e92c6934fae6cd7a890b5f.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a8f954c4e4a20a4311e3ccfa0539847/da6863afa40f4bfb9274530a024f78f0f63618b6.jpg)
值得注意的是,在溶解比较难溶的固体活性物质(如精恶唑禾草灵)时,所需的溶剂比例是活性物质的几倍,有的甚至超过水的比例,似乎失去了水包油的意义。
水乳剂的加工成本一般低于同等规格的乳油。
国外在我国注册的水乳剂有:6.9%威霜(精恶唑禾草灵)、45%施保克(咪鲜安)、10.4%列喜镇(生物烯丙菊酯)、60%饶地奥(丁草胺)、5%杀飞克(氯氰菊酯)、10%喷杀克、13%炔螨-唑螨(速霸螨)。国内有: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卫农1号(杀虫单水乳剂)、0.3%氯氰菊酯水乳剂、2%阿维高效水乳剂等。药物
乳剂(乳状液、乳状物)是一种液体制剂,系指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根据连续相和分散相不同分成油包水型乳剂和水包油型乳剂,前者连续相为油脂分散相为水溶液,后者连续相为水溶液,分散相为油脂;除了上述这两类乳剂之外还有复合乳剂。
油相、水相和乳化剂是乳剂的主要组成成分,药物根据自身的物理性质分散在水相或者油相;乳化剂应具有显著的表面活性;能在液滴周围形成界面膜;能在液滴表面形成电屏障;能增加介质粘度;并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对酸、碱、盐的稳定,无刺激性。常用的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油水平衡系数(HLB)较高者适合配制水包油型乳剂,油水平衡系数较低者适合配制油包水型乳剂;天然乳化剂,多为亲水性胶,可以提高连续相粘度,增加乳剂稳定性,适合配制水包油型乳剂;固体微粒乳化剂;以及辅助乳化剂。
乳剂的配置有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超声乳化法)等。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经常发生如下变化:分层,絮凝,转相,破乳,酸败等。对乳剂的质量通常用以下指标评定:乳滴的大小、分层现象、乳滴合并速度、稳定常数。
配制乳剂时乳化剂的油水平衡系数值必须与油水两相相协调,因此混合乳化剂一般比单一乳化剂要合适使用,混合乳化剂的油水平衡系数为两种乳化剂油水平衡系数的重量加权平均。乳剂的稳定性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乳化剂的性质;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③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2.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1)分层:指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
(2)絮凝:指乳滴聚集成团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
(3)转相:系指O/W型乳剂转成W/0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又称转型)。加入外加物质、改变相体积比和温度都可能导致乳剂转相
(4)破裂:指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
(5)酸败:指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
☆☆考点32:浸出制剂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1.含义: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有效部位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特点:①复合组分的综合疗效适应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②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
3.分类:①以水为溶剂的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等;②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酒为溶剂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大部分流浸膏剂和浸膏剂。乳剂的制备
(1)干胶法: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应掌握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乳化植物油时一般为4∶2∶1,乳化挥发油时为2∶2∶1;乳化液状石蜡时为3∶2∶1.
(2)湿胶法:系指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油、水、胶的比例与干胶法相同。
(3)新生皂法:系指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例如石灰水与花生油组成的石灰擦剂的制备。
(4)两相交替加入法:系指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油或水,边加边搅拌,制成乳剂的方法。
(5)机械法: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用机械法乳化,一般可不考虑混合次序。
乳剂中添加药物的方法为:若药物能溶于内相或外相,可先溶于内相或外相中,然后制成乳剂;若药物在两相中均不溶解,可加入亲和性大的液相中研磨混合后,再制成乳剂,也可以在制成的乳剂中研磨药物,使药物分散均匀。
该剂型由液态农药、表面活性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属于热力学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其特点是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因而不燃不爆、生产操作、贮运安全、环境污染少,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农药分散度极高,达微细化程度,农药粒子一般为0.1~0.01微米,外观近似于透明或微透明液;在水中分散性好,对靶体渗透性强、附着力好。微乳剂也属于液态农药剂型非溶剂化剂型,是有发展前途的新剂型,有逐渐取代传统乳油的趋势。我国研制成功的有8%和20%氰戊菊酯微乳剂、45%吡虫啉微乳剂、5%和10%氯氰菊酯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20%氯氰菊酯与灭多威混合微乳剂等。
又称可溶化乳油,水质乳油等,因乳状液粒径极小(0.01~0.1μm),故又得名微乳剂。配制微乳剂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以水代替溶剂,乳化剂用量比乳油用量高,且需加表面活性剂,以促进微乳剂的形成和稳定。该制剂由于表面活性剂用量多,使油水间的表面张力极低,在使用浓度下仍保持微乳状态。因此具有增加活性、提高原油利用率的特点,而且稀释液稳定,对电解质耐性高。另外,水代替了有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不易燃,使生产、运输、贮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