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书吧 关注:37贴子:78
  • 5回复贴,共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广泛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内容。道教起源于上古鬼神崇拜,发端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至今约有1900年的历史。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性格心理和精神生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道教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思维习惯、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1楼2013-05-04 14:49回复

    中文名:
    道教,道家,玄门,道门
    外文名:
    Daoism ,Taoism
    基本教义: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
    主要教派:
    全真道,正一道,民间道教
    重要神仙:
    三清,玉帝,王母,财神,妈祖
    道教祖师:
    始祖黄帝,道祖老子,教祖张陵


    2楼2013-05-04 14: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道教教理
      道教的基本教理可以归纳为五大理论:
      道神一元论。道为神之源,神以道为本。道和神仙都是道教的核心信仰,尊道与敬神具有一致性。
      道物依成论。道化生元气,元气生万物。万物之中皆有道,人具有道性,通过修炼能够与道合一。
      生道合一论。道教贵生、重生、乐生,生命是道的体现。养生可以长生久视,修炼能够得道成仙。
      道术体用论。道以术为用,术以道为体。道与术相辅相成,二者互含互摄、相须而行,方能得道。
      道俗圆融论。修道之人应该兼行济世度人和成仙证道,通过炼性炼命,返朴归真,使人性合神性。
      道教的教理五论之中,道神一元论为根本,道物依成论、生道合一论、道术体用论为依据,道俗圆融论为目标。[4]


      4楼2013-05-04 14:50
      回复
        道教教义
        道教的基本教义可以归纳为: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拜神寻仙——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朴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5]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


        5楼2013-05-04 14:50
        回复
          核心概念
          无极:道
          太一:炁

          四象
          两仪:阴、阳
          三宝:精、气、神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五行:金、水、木、火、土
          六合:上、下、东、南、西、北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7]


          6楼2013-05-04 14:51
          回复
            教历史
            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道教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
            道教渊源
            道教思想渊源杂而多端,它有三大基本源头:鬼神崇拜、方仙信仰和黄老道家。
            上古时代,人们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祈祷膜拜。黄帝时期开始祭祀天帝,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等,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灵系统。
            战国时期,燕齐和荆楚等地出现了宣扬长生成仙的方士,尊奉黄帝和老子为得道成仙的神仙祖师,提出寻求仙人仙境和不死仙药的主张,并实践导引吐纳、炼丹服药等修炼方术,形成了方仙道。
            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道教便以“道”为基点建立神学理论体系;道家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道教继承发扬。道家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的得道成仙思想成为道教核心信仰。
            战国中期的齐国出现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学派,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罢黜百家”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思想转变为宗教理论。
            道教的产生还有四大重要源头: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和阴阳学说。孔子、孟子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被道教吸收,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被道教承袭;《易经》被道士当做基本经典来研究应用,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邹衍创造的阴阳五行学说,也成为道教理论、修炼法术的重要来源。[13]


            8楼2013-05-04 14: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