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外2008届2班吧 关注:17贴子:2,802
  • 10回复贴,共1
正值春末夏初,课业尚轻,学有余力,则以一观楚辞,聊自娱耳。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5-04 23:25回复
    九歌·东皇太一
    迎神之序章,九歌之初响。
    盛大恢鸿的祭祀,出场便满目琳琅。古人的节日总是有声的,不是喧闹,是黄钟大吕般会回荡,有余响,让人的灵魂得以或紧或慢跟随的。它可以繁多,但只缤纷,不杂乱。视觉上也是的,丰盛的玉器陈列,巫人的华袍和舞姿,无疑都是儋兮忘归的因由。甚至还有女巫身上草药的香气,一个叠词足以描绘那种馥郁撩人,芳菲菲兮。
    我常羡慕先民的生活和生命。他们如同陶罐上简洁朴素的线条一般,活的肆意而洒脱。又如一把大刀劈在裸露的岩石上,深刻而清晰的痕迹。当然也有匮乏,也干瘪,也令人在重复无味中感到厌倦。然而有祭祀,一场神的盛会,人的节日。于是在那低声的吟唱中,不知足的也就知足了,不圆满的也就圆满了。安歌缓节,心和渺渺的苍天一道高远,实现了某种未知的渴望,抵达说不清道不明的超越。神秘因而具有了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是为总序。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5-04 23:47
    回复
      不不不今天是立夏了


      IP属地:浙江3楼2013-05-05 08:38
      收起回复
        这星期看了《中国文学史》关于先秦文学的部分,其中涉及《楚辞》方面的评述和我的认知有较大出入,好吧,其实包括《诗经》在内都有很大的出入。不过我觉得书里写的是很有道理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句话我们都学过,但是分析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很难想起。大概这和某种恋古情节有关,在我的想象中,先秦文学都是淳朴的民众情感的简单表达,我以为那是自由的,却没有注意到,在一个生产力匮乏的年代,个人难以脱离集体而存活。封建制度虽然还未建立,但是礼法一直牢牢约束着逐渐成型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自由也是也只能是社会道德许可下的自由。没有后代统治者为维持统治而压制文学,但是整个社会都在沉默地展示自己的强大。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5-18 23:37
        回复
          也许总有个人能超越自身所处的时代,但《诗经》这类集体创作的产品代表的还是时代大多数人也是时代的面貌。所以无疑,我应当不持偏见地再看一遍,不过现在没有什么时间了。
          至于《楚辞》,我还是坚持从中读到了超越性。九歌第二章,《东君》最后一句,“攥余辔兮高驮翔,杳冥冥兮以东行”。穿过幽暗的地底,东君驾着他的马车向日出的东方不可抑制地驶去。几多阴郁,几重虚无,都在即将升起的太阳中无可遁行。日出的灿烂前,又是怎样沉闷而压抑的旅程。地下可真有黄泉?不由想到杜甫的沉郁顿挫,那是将欲喷薄而出的渴望与残酷的现实生生造就的,幻想着东君之行的作者,内心又该有多少情绪交织激荡?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5-18 23:50
          回复
            好吧有点困了,好像什么都没说,果然我擅长扯淡。下一章是喜欢的云中君,决定认真写。可惜现在时间真的太少了,花几节晚自习看书心里都很有负罪感。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5-18 23:53
            回复


              7楼2013-06-22 19:45
              回复
                学有余力。。。。。


                8楼2013-06-22 19:45
                收起回复
                  院长叼霸天。。给跪。。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7-06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