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池听雨吧 关注:7贴子:3,172
  • 10回复贴,共1

.行走留痕__若素。【存档】第四纪冰川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IP属地:山东1楼2013-05-06 13:34回复
    名词解释:冰期与间冰期:冰期 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冰期时,冰川大规模扩张或前进;间冰期时,冰川消融后退


    IP属地:山东2楼2013-05-06 13:3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末次冰期与间冰期:人们把武木期和大理期称为末次冰期,是于第四纪的更新世内发生的最近一次冰期。末次冰期约于11万年前开始,于前9600-9700年完结。于这段期间,曾出现数次的冰进及冰退,最盛期发生于约1.8万年前,冰退称为间冰段。末次冰期是现今冰河时期所知最多的时期,末次冰期的中心位于北美洲及欧亚大陆的大片大冰原。


      IP属地:山东3楼2013-05-06 13:34
      回复
        Dansgaard-Oeschger旋回事件: 对格陵兰冰芯的研究发现,末次冰期内该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千年级的、快速的、大幅度的冷暖变化事件。即每一个暖期之后紧接着是一个冷期,气温可在短短几十年内变动,年均变化幅度为5~7℃,周期为1~3 ka;在115~14 ka BP共出现了24个旋回,每个旋回开始只需数十年甚至更少的时间,持续数百年至2000年,平均持续约1500年


        IP属地:山东4楼2013-05-06 13:34
        回复
          新仙女木事件:是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过渡的急剧升温过程中最后一次快速降温变冷事件,它以丹麦Allemd冰缘沉积物中发现的北极苔原植物仙女木(DryasOctopetala)命名,是迄今在冰芯、陆地和海洋沉积物的古气候记录中研究最为详细的一次快速气候变冷事件
          小冰期:小冰期一词是Matthes 在1939年用来描述全新世高温期之后的冰川活动时期,即泛指气候最适宜期之后,大约从2 000aB.P.开始的冷期 后来愈来愈多的学者把广义的冷期称为新冰期,而小冰期则专指近数百年中出现的冷期 对于小冰期的开始时间,不同学者意见不尽相同,有的认为从l6世纪开始,例如l 550年;也有的认为从l3世纪开始,例如l250年;不过结束时间都比较认可在l9世纪末.


          IP属地:山东5楼2013-05-06 13:35
          回复
            Heinrich事件:以北大西洋发生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为标志,代表大规模冰山涌进的气候效应而产生的快速变冷事件。发生在Dansgaard-Oesclager旋回中的最冷期,代表上一次旋回的结束,随后的变暖又代表新的旋回开始。
            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干洁空气是大气的主体,平均约占低层大气体积的99.97%(水汽平均约0.03%,杂质可忽略)。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IP属地:山东6楼2013-05-06 13:35
            回复
              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1.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行星大气自身的一种特性,并非由大气污染所导致。但由于人类活动增强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可能加剧了大气的保温能力,引发全球气候变化。2.阳伞效应:由大气污染物或火山喷发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受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


              IP属地:山东7楼2013-05-06 13:35
              回复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面,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IP属地:山东8楼2013-05-06 13:3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简答:第四纪的基本特征:气候显著变冷,高等生物空前繁衍,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地壳运动活跃
                  第四纪气候的基本特征:第四纪气候以全球显著变冷和周期性波动为特征。全球显著变冷是第四纪最突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的下降、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扩张及气候带的移动。波动式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即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雨期和间雨期的交替,冬季风与夏季风的交替。


                  IP属地:山东9楼2013-05-06 13:35
                  回复
                    中国第四纪下限的界定:以古地磁事件,构造运动事件,沉积物转型,天体碰撞,生物演变事件为标志。(1)、北方 1948年,以周口店第一地点下部作为第四纪下限(73万年),通过生物群的研究,现在改为Q2的标准剖面。 1949年,中国依照第18届国际地质会议拟定,根据生物地层学原则 将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的泥河湾组与维拉坊组对比(均为陆相 )将第四纪下限划在泥河湾组底部 1959年,全国地层学会议肯定了上述意见。 70年代,由于冰川派的盛行,泥河湾下部发现一套冰碛物(古地磁 年龄310万年左右冷的) 古地磁年龄为240万年。 (2)、南方 第四纪标准剖面在云南元谋盆地,将元谋组与泥河湾组对比, 第四纪标准剖面在云南元谋盆地 , 将元谋组与泥河湾组对比 , 界限划在 元谋组的底部,后来又是冰川学派,在元谋组下部发现一套冰碛物( 70年 代),定为“龙川冰期”,认为第四纪下限应下移至龙川冰期的底部。中国第四系界限: 中国第四系界限: 2.60Ma;古地磁M/G界限;氧同位素104阶段开始


                    IP属地:山东10楼2013-05-06 13:36
                    回复
                      如何进行古气候记录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采样,进行样品加工和分析测试,得出研究结果。研究数据可通过历史资料和各种天然气候记录获得。后者的研究主要包括寻找古气候证据和确定证据年代(称为断代技术)两个步骤。寻找古气候证据需采用地质学方法、地理学方法和同位素方法(物理学方法)等方法。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a.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本身辐射变化 b.地球轨道运动状态的改变引起的 地球不同纬度带、季节、半球接受辐射的日射率变化 c.地表系统各层圈相互作用引起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变化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现代大气环流的影响:a.分流:气流到达高原时被分为南北两股。蒙古高压出线并不断加强气流,欧亚大陆由于常年处于高压 控制,大陆度增强,造成海陆热力差异变大,促进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发展 b.动力:夏季高原地面温度高,形成热低压,在高空形成暖高压,建立高原季风,有助于南分支北撤的 加快和西南季风北进。 c.屏障:青藏高原一方面对西南季风起着巨大屏障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原热低压形成的上身气流在 高原北坡沉降产生焚风效应,使得欧亚大陆内部大陆度增高,加大了海陆热力差异,促进东南季风的发展


                      IP属地:山东11楼2013-05-06 1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