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上寻东坡
李林青
一位朋友曾对我说过,他以前不喜欢儋州人,但自从去了一趟东坡书院后,这个印象忽然间就变了,而且很彻底。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深深感动于儋州人的豪爽和温情。当年东坡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来到儋州,是儋州军使张中迁东坡一家于官屋,后被像瘟疫似的董必迫逐后,是当地土著披荆斩棘为东坡搭桄榔庵遮风避雨,儋州人对垂老投荒的东坡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了。如此看来,儋州人实在是古道热肠!”
时过境迁,八百年过去了,无论今人如何评说儋州人,已不要紧,要紧的是东坡给儋州带来的风采遗韵。
说天佑东坡实不为过,他的夫人王弗、王闰之,侍妾朝云,太后——神宗的母亲,哲宗的祖母,以及神宗皇后——皆像守护神一样眷顾着他,使他温暖,纵然遭遇人生太多的失意也波澜不惊、从容淡定。佛道人物佛印、参寥、吴复古、维琳长老在他的生命旅途中筑起了一座座流动的僧舍道观,使他时时皆可抽身参悟,从而回复到“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背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静谧境界。
东坡虽常以策论或讽喻诗披沥政见,获罪于敌,但在世人心中,东坡仿佛与政治家不沾边,他或许也不喜欢以政治家自居。在文学建树上,东坡在迁黄州时完成千古传诵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以及《定风波》、《临江仙》等作品,在贬惠期间完成了大部分和陶诗,并开始偕朝云修炼佛家功法。贬谪儋州后,他又继续挥洒余绪,完成了和陶诗数十首,以及创作了堪称五言压轴之作的《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及《澄迈驿通潮阁》、《六月二十夜渡海》等杰作,真是赫赫文焰,光照华夏。
走在中和镇上,随便找一家茶店坐下来,听当地老人说东坡,说他篡改王安石诗文的逸事,说他揶揄当地村姑的掌故。一位父老这样讲,相传苏东坡有一天酒后遇见一位标致的村姑,便吟诗道:“寻幽探胜意踌躇,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村姑见东坡取笑,立即回敬:“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因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听罢方知遇到何仙姑,待上前致嫌时,突然大雨倾盆,溪水暴涨。东坡悔恨难归,恰逢铁拐李来到,于是用铁拐化作一桥渡东坡过溪。
东坡在贬所留下故事无数,他的平民化、乐天知命、幽默风趣,使得他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他到儋州后,彻底回归了平民化的生活。他不仅寄身于陋庵,讲学于草堂,常常独自策杖访友,亲自酿酒,上山采药,小儿子苏过不在家时,自己还要下厨弄两个下酒菜。
令人倍感亲切的是这位通家在论到平生功业时,特别点到儋州。古老的北门江在默默流淌,那个在田塍边上漫步的老头儿,对儋州人来说是如此熟悉,他策杖走在椰影婆娑的村落,在宁静的犬吠声中微醺。这位集傲岸、旷达、幽默、戏谑于一身的一代文坛巨子是在儋州顿悟的,而启悟他的人,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乡间老太婆。今天,走在千年古镇中和,迎风招展的酒肆幌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有传说,传说一个爱吟诗的老头儿曾经来过,落魄天涯的赵鼎、胡铨、李光曾经因为这个幽默的老头儿先前来过海南而倍感冥冥中知音不灭。
东坡自海口经澄迈越临高至儋州后,有一次向琼岛西北漫行,来到昌化江畔,留诗二章后离去。雪泥鸿爪究竟预示什么,后人无从得知,但肯定牵着一份说不清的缘。
李林青
一位朋友曾对我说过,他以前不喜欢儋州人,但自从去了一趟东坡书院后,这个印象忽然间就变了,而且很彻底。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深深感动于儋州人的豪爽和温情。当年东坡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来到儋州,是儋州军使张中迁东坡一家于官屋,后被像瘟疫似的董必迫逐后,是当地土著披荆斩棘为东坡搭桄榔庵遮风避雨,儋州人对垂老投荒的东坡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了。如此看来,儋州人实在是古道热肠!”
时过境迁,八百年过去了,无论今人如何评说儋州人,已不要紧,要紧的是东坡给儋州带来的风采遗韵。
说天佑东坡实不为过,他的夫人王弗、王闰之,侍妾朝云,太后——神宗的母亲,哲宗的祖母,以及神宗皇后——皆像守护神一样眷顾着他,使他温暖,纵然遭遇人生太多的失意也波澜不惊、从容淡定。佛道人物佛印、参寥、吴复古、维琳长老在他的生命旅途中筑起了一座座流动的僧舍道观,使他时时皆可抽身参悟,从而回复到“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背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静谧境界。
东坡虽常以策论或讽喻诗披沥政见,获罪于敌,但在世人心中,东坡仿佛与政治家不沾边,他或许也不喜欢以政治家自居。在文学建树上,东坡在迁黄州时完成千古传诵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以及《定风波》、《临江仙》等作品,在贬惠期间完成了大部分和陶诗,并开始偕朝云修炼佛家功法。贬谪儋州后,他又继续挥洒余绪,完成了和陶诗数十首,以及创作了堪称五言压轴之作的《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及《澄迈驿通潮阁》、《六月二十夜渡海》等杰作,真是赫赫文焰,光照华夏。
走在中和镇上,随便找一家茶店坐下来,听当地老人说东坡,说他篡改王安石诗文的逸事,说他揶揄当地村姑的掌故。一位父老这样讲,相传苏东坡有一天酒后遇见一位标致的村姑,便吟诗道:“寻幽探胜意踌躇,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村姑见东坡取笑,立即回敬:“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因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听罢方知遇到何仙姑,待上前致嫌时,突然大雨倾盆,溪水暴涨。东坡悔恨难归,恰逢铁拐李来到,于是用铁拐化作一桥渡东坡过溪。
东坡在贬所留下故事无数,他的平民化、乐天知命、幽默风趣,使得他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他到儋州后,彻底回归了平民化的生活。他不仅寄身于陋庵,讲学于草堂,常常独自策杖访友,亲自酿酒,上山采药,小儿子苏过不在家时,自己还要下厨弄两个下酒菜。
令人倍感亲切的是这位通家在论到平生功业时,特别点到儋州。古老的北门江在默默流淌,那个在田塍边上漫步的老头儿,对儋州人来说是如此熟悉,他策杖走在椰影婆娑的村落,在宁静的犬吠声中微醺。这位集傲岸、旷达、幽默、戏谑于一身的一代文坛巨子是在儋州顿悟的,而启悟他的人,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乡间老太婆。今天,走在千年古镇中和,迎风招展的酒肆幌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有传说,传说一个爱吟诗的老头儿曾经来过,落魄天涯的赵鼎、胡铨、李光曾经因为这个幽默的老头儿先前来过海南而倍感冥冥中知音不灭。
东坡自海口经澄迈越临高至儋州后,有一次向琼岛西北漫行,来到昌化江畔,留诗二章后离去。雪泥鸿爪究竟预示什么,后人无从得知,但肯定牵着一份说不清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