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5月7日讯 招商银行与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今日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已达80万亿,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个人)规模已超过70万人;“财富保障”已经取代“创造更多财富”成为高净值人士的首要财富目标,在新一轮调控下,高净值人群对房地产的总体投资热情明显下降。
中国人可投资资产达80万亿 4万人可投资资产过亿
此次《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是招行与贝恩公司继2009年与2011年后第三次合作发布,据悉,该报告结果基于全国28个省市的3300多份有效问卷和100多个深度访谈数据,被访者包括私人银行客户,其他高净值人士,银行客户经理及行业专家。
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已达80万亿,较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14%,但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过70万人,较2010年增长了20万人;超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的个人)规模超过4万人。
2012年末,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总量和高净值人群规模相较2008年年底已经翻番。201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22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0万人民币。
在地区分布上,2012年末,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1万人的省份共有20个,对比2010年新增5个,均为内陆省份。而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净值人群的地域集中度也进一步下降,2012年末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五省的高净值人群数量占全国比重降至50%。
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全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92万亿元,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到84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
财富保障成首要财富目标 房地产投资热情下降
报告数据显示,“财富保障”已经取代“创造更多财富”成为高净值人士的首要财富目标,“高品质生活”和“子女教育”则分别位列第二与第三位,已有约三分之一的全部高净值人士、约二分之一的超高净值人士开始考虑财富传承。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开始关注财富保障,他们的投资心态开始变得更为成熟、稳健,跨境多元化配置需求日益显著。除现金储蓄、债券等传统的稳健类投资外,高净值人士对跨境资产配置、家族信托等财富保障和风险分散的手段兴趣较高。
在过去两年中,高净值人士的债券持有比重明显增加,而大多数集合信托产品由于具有类固定收益产品的特征,成为近两年的市场热点,在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组合中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加。而在新一轮的调控下,高净值人士对房地产投资观望心理增强,多数人不急于减持,总体投资热情明显下降。
随着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净值人群跨境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日益显著。报告显示,超过30%的高净值人士、超过50%的超高净值人士持有境外投资,且预计未来两年内人数会进一步增加。于此同时,受访的高净值人士中考虑或已完成投资移民的比例为60%左右,与2011年持平。
私银成高净值人群主要理财渠道 境外服务能力待提升
报告称,私人银行以其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的市场定位,已经成为高净值人士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渠道。约一半的受访者以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为主要投资理财渠道,较2011年增长10%以上;此外,超过30%的受访高净值人士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增加在私人银行管理资产的比例。
在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中资银行依托其庞大的客户基础,以其品牌、服务和产品的优势,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的首选,市场领军地位进一步凸显。
由于近两年高净值人群对投资境外市场的热情进一步增加,报告同时建议中资银行,中资私人银行应该考虑在中国高净值人士青睐的国家和海外投资市场积极进行海外布局,有针对性地在当地建设投资理财平台,增强服务中国高净值人士进行跨境多元化配置的能力。
截至2012年底,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近2万名,管理客户资产4400亿元。(汪伟)
名词解释:
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其中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指上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下同)、债券、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境外投资和其他境内投资(包括信托、私募股权、阳光私募、黄金和期货等)等;不包括自住房产、非通过私募投资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