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话吧 关注:224贴子:382
  • 17回复贴,共1

永康话的词汇与普通话有何不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永康话与普通话不仅语音迥异,就是词汇和语法也有许多不同。本文试从词汇的角度探讨一下永康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首先,是词素的差异。同一种意思,永康话所用的词素与普通话不尽相同。


1楼2013-05-11 21:16回复

    例如,普通话里的“天”,永康话称“日”,普通话里的“太阳”,永康话称“日头”。其他如(括号里的是永康话)
      今天(该日) 明天(明朝)
      昨天(上日) 前天(尝日)
      早晨(五更) 傍晚(乌映)
    上午(午前) 下午(午罢)
    小孩(小家脚) 小男孩(小侬)
      小女孩(小细囡) 青年(后生)
    白糖(糖霜) 红糖(砂糖) 麦芽糖(白糖)
    桂圆(圆眼) 鸡蛋(鸡子) 脸盆(面盆)
      木柴(柴架) 打雷(响雷公) 闪电(霍闪)
    害羞(倒厌)
      干净(妮腻) 肮脏(恶糟)
      喝水(食茶) 现在(阳者)
      从前(之前) 顶嘴(应嘴)
      游泳(“洗洗浴”或“打皮八”) 相识(面熟)
    石阶(踏道)
      肚子(窝肚) 蚂蚁(虎奶)


    2楼2013-05-11 21:17
    回复

      而普通话里的一些单音词,在永康话里成了多音词。
        例如:
      肩(攀肩) 额(额介头) 霰(雪泽子) 狼(狗屠)
      丑(腻心) 美(黄妩
        脸(面切) 舌(口舌)


      4楼2013-05-11 21:17
      回复

        永康话与普通话的词汇差异,第三个方面表现在副词上。
          普通话表示程度深的词主要是“最”、“很”、“非常”,而永康话中相应的词则是“高”、“尽”、“险火”、“额外”等。
          先看“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非常”。
          (1)我高高兴。(我很高兴)
          (2)我高想念阿妈。(我很想念妈妈)
          (3)渠(格)个衣裳高的确。(他的衣服很合适)
          (4)格根树上的桑枣高多高多!(这棵树上的桑椹很多很多!)
          (5)渠(格)跳高跳得高高。(他跳高跳得很高)
          (6)屋前的溪水高清高清。(房子前面的溪水很清很清)
          “高”在永康话中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从下向上距离大之义。如例(5)加“·”的“高”就表示此义。由于它含有“大”的义素,当它在形容词或者心理动词前面作修饰语时,它就演变成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如例(1)到例(3)。如果表示程度的加深,常把“高”和所修饰的对象一起重复使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例(4)、例(6),“高”在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时,基本上不受限制,与“很”相当。如“高狠”、“高毒”、“高坏”、“高没良心”、“高穷/富”等。
          再看“险火”、“危险”。
          这两个词在永康话中都是形容词,表示“不安全”或者“某种状态达到比较深的程度”。年老的人一般用“险火”,而年轻人则用“危险”。
          (1)渠(格)病高险火了。(他的病很危险了。)
          (2)不要去,高危险!(不要去,很危险。)
          (3)看照相上,我笑得太险火了。(看照片上,我笑得太厉害了。)
          但是,当“险火”、“危险“在形容词、心理动词前面时,它们演变成了程度副词,表示的是“十分”、“非常”之义。如“险火大”、“危险大”,“险火高兴”、“危险喜欢”,并且,两个词可以互相修饰。例:
          (1)渠(格)跌伤了,险火危险哎!(他摔伤了,伤势非常危险呀!)
          (2)渠(格)跌伤了,危险险火哎!(同上)
          以上两例,前面的“险火”、“危险”都是程度副词,后面的“危险”、“险火”都是形容词。
          永康话中的这三个程度副词,显示了一个词汇演变规律,即含有“超过一定常规量,达到某种较高状态”的词,都有演变成表示程度深的副词的语义基础。目前年轻人和网络语中流行的“暴”“超”两个甚度程度副词也类似这种情况。
          永康话有时还用很忌讳、很不吉利的咒词来代替“非常”,如:
          非常重(死侬重) 非常热(死热) 非常倔(死硬) 非常威(死侬威)
          这些咒词、不吉利的词有时却用来表现相互关系的“亲热”、“无拘无束”。如:
          好朋友、情人之间见面,问:“这几天你在哪儿?”
          永康话可这样表达:“该两日午(你)死恰那?”或“两日葬恰,午(你)?”
          在这里“死”、“葬”均无贬义,而是表示“想念极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意,是“贬词褒用”。


        6楼2013-05-11 21:19
        回复

           永康话中副词“便”的意义、用法也比较独特。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时间副词“便”已不再使用,但在永康话中,“便”的用法十分丰富。并且“便”都可以移到句尾,形成一种移位强调,现作分类说明。
            第一,相当于时间副词“就”,表示动作很快将要发生,如:
            (1)母亲:衣裳洗好了没?
            女儿:便要洗好了。(就要洗好了。)
            (2)母亲:衣裳洗好了没?
            女儿:要洗好了便(很快就要洗好了。)
            “便”放在句尾是一种强调式的回答,突出“洗”动作将要完成的时间非常短。
            第二,表达一种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如:
            (3)亨冷的天,你便穿亨点衣裳?(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这么一点衣服?)
            (4)亨冷的天,你穿亨点衣裳,便?
            (这么冷的天,你只穿这么一点衣服,难道?)
            第三,对动作的发生或者状态的出现,表示一种惊讶的语气,相当于“就”,如:
            (5)你亨快便归来啦?(你这么快就回来了?)
            (6)我个病好去啦便。(我的病这么快就好了。)
            “便”移到句尾,更强调“病好完成”得快,有时,这种移位后还对这种“病好”的情况表示一种意外喜悦的心情。永康话中,“病好去啦便”后常按有“真运气”之类的句子。
            第四,“便”位于句后,可以表示一种不满或不屑的语气。
            (7) 渠(格)坐啦不动便。(他就是要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8)午(你)得哇便!(你得了吧!)
            (9)午(你)替我得哇便!(你给我算了吧!)
            第五,用于假设复句后一个分句中,表示假定出现前句子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情况,相当于“就”。
            (10)你再不归去,我便打过来哇。(你再不回去,我就打过来了。)
            (11)你再不归去,我打过来哇便。(你再不回去,我就要打过来了。)
            (12)好好歇歇起,好早点好去便。(好好养着,可以很快就好去)
            突出强调“便”,说话者希望安慰病者,因此将病将好起来的时间作为信息的聚焦点。


          7楼2013-05-11 21:20
          回复

            永康话“便”的后置用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凸显信息的方式,启示人们要从信息的传递功能去安排语序。不过,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它只不过是汉语较古的一种语用法。例如
              (1)储光羲《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鸿蒙已笑云,列缺仍挥电。忽与去人远,俄逢归者便。”(《全唐诗》一三八,1397)
              此句的正常语序是“俄便逢归者”,意思是说:“(云与电)一下子离人远了,一会儿就又看到它们回来了。”“便”的后置也是为了突出“快”。
              (2)杜甫《江涨》:“江发蛮夷涨,山添雨雪流。大声吹地转,高浪蹴天浮。鱼鳖为人得,蛟龙不自谋。轻帆好去便,吾道付沧洲。”(《全唐诗》二二六,2443)
              此句的正常语序是“轻帆便好去”,前几句是描写江涨之后的情景,在这种江涨的情况下,轻帆就好出发了。
              (3)张先《玉联环·双调》:“无由重肯日边来,上马便、长安远。”(《全宋词》)一,63)
              此句的正常语序是“便上马、长安远”,“上马便”中“便”突出无奈的语气。
              (4)陈日章《鹧鸪天》:“内乐清虚息万缘,逍遥真是地行仙。徒他玉带金鱼贵,听我纶巾羽扇便。”(《全宋词》三,2028)
              此句的语序是“便听我纶巾羽扇”,“便”的后置突出对这种闲适生活向往的语气。
              永康土话由于其原生态强,受外界“污染”少,许多词非常形象,极富表现力。如:
              苦闷(焦臭)(用可闻的气味表现难以触摸的心情)
              可爱(得侬笑)
              精明(较斤)(相当于斤斤计较)
              吝啬(小气猫猫,屁股搔搔)
              不理睬(懒对)
              现报(现刀口)
              节俭(做侬家)
              不守信用(口舌冇骨头)
              很轻(屁轻)
              算计到家[老滑子(睾丸)筋算断]
              说话不负责(乱管念)
              时髦或识相(香识)用识得香臭来表现高度的识辨能力


            8楼2013-05-11 21:20
            回复
              看了一遍…搞不灵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1-13 09:43
              回复
                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
                日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9-14 13:34
                回复
                  阿妈是普语的奶奶好吧,阿姐才是普语的妈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10-02 15:33
                  回复
                    楼主 永康话里面的“你”的正确写法是“尔” 风筝也可写作纸鹞哦😎😎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6-10-28 1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