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漠若尘吧 关注:31贴子:3,526

……水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文/江湖闲乐生
  2009.12.16 01:52:55
  开贴已经一年半,第一卷终于付梓了,还有六年半在前方等着我,在这里深深感谢广大将粉们的支持鼓励,不然我没可能坚持到现在。
  再说一句:不管第一本之后此系列还能不能继续出版,我想,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不抛弃,不放弃。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文/江湖闲乐生
  总序
  写这东西的缘起,在于我看了一本书,田中芳树的《中国武将列传》。
  很糟糕,日本人写中国历史,完全不能看。
  冷冰冰的文字,毫无人性的分析,简要的战争释读,没有兵法,没有谋略,一点儿不精彩。
  于是兄弟开始在网上、书店里寻找有没有中国人自己写的类似的东西。
  很可惜,没有,就算有,也是流于表面。
  于是,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我的脑袋中冒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我要花八年抗战的时间,写一个系列,把中国自春秋以来三千年历史中所有名将统统写光光。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5-11 21:30回复
    如果你认为我疯了,那么我真的疯了,因为我太爱历史,太爱名将这个历史群体了。
      因为名将太重要了,如果说战争与文化是推动历史这辆大车前进的两个发动机,那么名将就是前者的燃料、后者的催化剂。问天下哪一个热血男儿,不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品尝一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的冲天豪情。
      拿破仑说过,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做名将的男儿不是好男儿。
      然而要做一个名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勇敢和努力,还需要天份和运气,它需要太多太多常人难以企及的素质。
      如果你认为一个名将只要会打打杀杀就够,那么你就错了。会打打杀杀,那只是统治者的打手或保镖而已,最多称为猛将,或者骁将,这些人永远无法进入我这个名将系列。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5-11 21:31
    回复
      名将首先必须勇敢,拥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其次,名将都是很聪明的,他们不仅精通兵法谋略,而且拥有很多特殊的才艺,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历史群体中,有些是能力非凡的政治家,有些是纵横捭阖的外交家,有些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有些是毅力非凡的改革家,有些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有些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史学家,甚至还有些是国防工程建筑家,军事科技发明家,提振士气演讲家……很多名将,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的超人,因为兵者国之大事也,只有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成功胜任。
        所以名将,才是历史中真正的精英。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才智与生命在书写历史,书写辉煌,如果没有他们,历史该是多么乏善可陈。
        然而我们历史中这些如珍似宝的精英们,这些功盖天下的英雄们,极少有善终的,不仅不能善终,他们的黄昏,格外凄凉,还往往带着黑色的诡异的笑容。
        因为做一个名将,实在太难了。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争得赫赫声名,换来的往往却是君主的猜忌、小人的妒恨,与无情的背叛,于是悲剧从此注定。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5-11 21:32
      回复
        有人曾问过我:这世上真正的悲剧是什么?是毕生蹉跎,一事无成,碌碌的生命平淡的像一张白纸么?
          我回答说不!平庸的人,没有远大抱负,他们的人生没有意义,他们的智慧无法体会悲哀,又有何悲剧可言?
          真正的悲剧,便是这些满怀豪情、满身才华,却被命运所捉弄,或是时不利兮、或是郁郁而终、或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璀璨将星们。
          他们冉冉升起,光耀九州,而后壮烈的坠落,令人钦佩,令人扼腕。
          所以,我哀痛他们,我热爱他们,我崇拜他们,他们是我的偶像,也应该是所有爱好历史的人的偶像。
          然而,历史的长河太久远了,名将们的身影被冲淡到太模糊了,他们在千年前的绚烂舞台,光彩耀目,绝世华丽;而我们却在千年后最普通的街头,行色匆匆,人头涌动。两点之间的距离似乎只隔着一张史页,仿佛触手可及,却遥不可及。
          于是,我只能从各类的史简中各捞取一些琐碎的水花,蓄成一汪小小的清潭,把自己的小小心灵沉浸下去,追索他们的事迹,品读他们的奋斗,体味他们的心境,感同他们的悲欢,身受他们的挣扎,努力与他们灵犀相通和光同尘,而记录下他们的点点滴滴,而书写出自己对历史对人生的小小感悟。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5-11 21:33
        回复
          我一向认为,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只有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的脉动,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实在是破解了历史写作的究极密码。
            然而纪传体的史书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一条明晰的时间主线,要了解一件事情往往需要翻阅好几个人物的史传才行,这样就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困难。所以我发明了一个新方法,就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挑选一位对历史影响最大的名将,以他的视角见证这一段历史的发展,把人物的命运与历史的兴衰联系起来,将人性的分析与时代的背景结合起来,如此人物与史实兼顾,读起来也不费劲,岂不更妙?
            所以,本书并不是一本小说,也不是一本传记,而是一本丰富精彩内容多元的历史读物。如果你是个历史爱好者,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兴衰陵替、史海钩沉感兴趣,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对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荣辱与融合、以及发展进程感兴趣,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或者,如果你对中国人在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与生活方式感兴趣,请大家读一读这本书;甚至,如果你对诗词与古文感兴趣,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5-11 21:34
          回复
            最后,如果你是项羽、韩信、李靖、岳飞等超级名将的忠实粉丝,那么请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因为我会让你发现他们真实的一面,可爱的一面,伟大的一面,缺陷的一面,还有凡人的一面,在我这里,他们鲜活动人,他们有血有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好的,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一条件,那还等什么!泡一杯茶,放一首歌,躺在床上,抱起这本书,静下躁动的心灵,随着我跳动的笔触,读下去……
            。。。。。。。。。。。。。。。。。。。。。。。。。。。。。。。。。。。
            @淡漠若尘 我在天涯论坛看到的…百度一楼的题目就能找到!我知道你现在没时间……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看看!如果你喜欢历史,喜欢名将的话…那我想你会喜欢!~\(≥▽≤)/~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5-11 21:39
            收起回复
              @淡漠若尘 我猜这个你肯定不知道……
              结果,从汉元年八月,至次年端月,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汉军已基本平定了三秦之地,只剩下章邯守着废丘一座孤城还在苦苦支撑着,直到十个月后才失守。
                关中千里沃土,得来全不费工夫,虽然没有像韩信先前预言的那样传檄而定,不过也差不多了。
                现如今,项羽正深陷齐地pl之中不可自拔,这正是汉军出关东进的大好机会,至于困兽犹斗的章邯,就先困着他吧,对待困兽最好的办法就是困死它,小小一座废丘城,撑死了也掀不起多大的波浪来。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5-24 00:58
              回复
                兵仙韩信出道后的第一战,便以如此完美的胜利落下帷幕了。看到这里,大家心中一定早就起疑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天下闻名,怎么到了小生的笔下,就变成了“明出陇西,暗度陈仓”了?
                  事实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乃是在元代以后才在小说戏曲中出现的,在此之前任何史书中都没有提到过半句“明修栈道”之事,这完全是后人的穿凿附会,没想到吧!
                  只要大家认真的把《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曹相国世家》以及《樊郦灌滕列传》看一遍,就会发现韩信忽悠章邯的方法其实是“兵出陇西”,而非戏文中所言什么“明修栈道”。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5-24 00:59
                回复
                  (当时汉中入关中的蜀道有五条)
                  看完后,大家只要稍稍再深思一下就会明白,“明修栈道”不但不是一条妙计,而且蠢毙了。章邯是什么人,原大秦少府,等于是帝国的大管家啊,他能不知道秦岭有几条谷道?汉王入汉中时明明只烧了一条栈道,也就是说还有足足四条谷道可以走,韩信为啥还要辛辛苦苦去修那几年都未必能修好的栈道?这样岂不是更加宣告了当初烧毁栈道是别有用心?这样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摆了就是虚招?这样岂不是更容易打草惊蛇引起敌方的警惕?这些“野老戏语”简直把人家章邯当成个大煞笔了,章邯身为当世顶尖名将,纵使成了败军之将后志气衰竭不及从前,但智商也不至于低到这种程度吧,可笑,真扯淡。
                    更可笑的是,戏文里扯扯淡也就罢了,而今一些历史文章、战争史著述,甚至少数史学论文,竟也据此而来论析韩信还定三秦之战的战略部署,荒唐一至于是,小生不能不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5-24 01:03
                  收起回复
                    ………人生如股市,起起落落,人生如波涛,浮浮沉沉。在人生的旅途中,在滚滚的红尘里,被命运裹挟着的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也许你偶尔低头看看地,就可能捡到五百万的彩票赚死你,或者你忽然抬头望望天,也可能砸下五百斤的巨石压死你。不过,虽然我们无法掌握命运;但至少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心境。
                      有时,你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喝口凉水都塞牙,但只要你保持良好的心境,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奋力杀开一条血路,那么即便你被命运击败,但你也永远不会被命运击倒,那么你这一生就无怨无悔,你这一生也就没有白活。
                      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属于勇者,这种人在世上,并不多见;
                      又有时,你乘风而上平步青云,鸿运当头势不可挡,随便招招手都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钞票美女,但这时你还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平和淡定、宠辱不惊么?我敢说你肯定做不到,特别是当你经历过最黑暗的岁月,自以为如今已杀开一条血路,而将命运彻底击倒的时候,你尤其做不到。你甚至根本想不到,那个貌似已被你击倒的命运,正在更高的苍穹上,露出讥笑的嘲讽的面孔,准备当你一不留神的时候,倏的将你推倒,让你从最高处摔下,万劫不复。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6-29 23:43
                    回复
                        人,需要持满慎盈,戒骄戒躁,太锋利的刀容易折断,太满的水容易倾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能明白这第二个道理的人,是智者,这种人在世上,不仅不多,简直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而卫青,他不仅懂得第一个道理,而且也懂得第二个道理,他属于勇者兼智者。勇者无惧,智者无敌,智勇兼具,所向披靡。
                        做人做到这个份上,真可以算是做成精了。
                        顺便说一句,卫青不“招士”,并不意味他不“喜士”。齐地人主父偃,一生落魄,穷困潦倒,当时天下谁都看不起他,只有卫青屡次向武帝推荐此人。主父偃后来成为汉武名臣,其“推恩令”为汉朝彻底解决了地方诸侯的威胁,对帝国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还有一个叫减宣的干吏,也是卫青为武帝用心举荐的。
                        因为谦卑,所以高贵。因为明理,所以宽和。这就是卫青,开阔有如深蓝大海般的卫青。
                      江湖闲乐生:上面一段论述,与所有将粉共勉
                      PS:此是卫青篇……就像最后一句!你我共勉之吧!往事浮沉波澜壮,暗波汹涌入海流。……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6-29 23:56
                      回复
                        挖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8-16 23:08
                        收起回复
                          现在没时间看~~怎么办~~难道要上大学以后慢慢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8-17 14:14
                          收起回复
                            路过留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9-07 11:54
                            收起回复
                                第三位猛将兄是位新人,南阳人贾复(字君文,星宿“氐土貉”)。在野史评书中,此人出身草莽,使得一杆方天画戟,号称“银戟太岁雪天王”,端的是武艺绝伦。然而在正史中,贾复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儒生,他早年与刘秀一样主修《尚书》,好学不倦,书读的甚好,以至老师经常当众称赞他说:“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当天下大乱,贾复也带了数百人啸聚山林,自号羽山将军,后经刘秀族兄刘嘉介绍,北渡黄河来到刘秀帐下。刘秀以贾复有“折冲千里之威”,赐其宝马,又拜其为都护将军。当射犬决战正式打响,汉军与流民军苦战至日中,敌坚阵不却,刘秀便召来贾复说:“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可没想到贾复一读书人,这时牛脾气竟上来了,遂按剑扬眉,昂然道:“先破之,然后食耳!”(成语“灭此朝食”典出于此)说完高举战旗,身先士卒,迎着瓢泼箭雨冲入敌军阵中,所向皆靡。诸将见贾复如此勇猛,深受鼓舞,皆随后急进掩杀,终大破流民军,其残部沿着太行山道北走常山国,与那里的流民军会和,复聚众数十万,苟延残喘。
                              p.s.:看下面……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9-11 0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