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因为深知紧随其后的疼痛,所以看到过去的自己时,最有悲悯心。
上周考完试去看的致青春,电影院人山人海太艰辛。
电影的影响力早已不再局限于小说的主题本身,作为看过小说的人再去看电影,其实觉得应该将它们看成两个太过相似的故事比较好。
这场全民致青春的风潮有点像《那些年》
一样的遗憾与错过,一样的不舍与惋惜,一样的谈一场如果做一场假设。
一样的怀念。
所以你看,我们总是陷在回忆的泥潭里。我们总是无数次的回味咀嚼过去的小细节,试图抽丝剥茧寻一份凭证。
试图麻痹自己残存的理性,给少女情怀找一处虚幻的落脚点。
在过去,在彼时。
我们曾经以这样的姿态生活过,以这样的心情笑过哭过。
小说里其实是朱小北说的那句祝酒词【她其实才是真学霸最后也成了剩女...
虽然苏轼和张爱玲的版本都挺好,但是缺少了氛围,虽然这么一段话是在小酒馆里喊出来的,却自有一份豪迈与大气。
何日功成名就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
这周我们写市三模的作文,主题大致是活在当下把握未来,很难写跑题。
晚课讲评时念作文,老师竟然说我理性。
我!理!性!
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人说我理性.....虽然我觉得是因为实在是刚考完试不愿意再写作文所以扯了一堆正确思想= =我连中国梦都写上了....
但是。
就好比其实我一直都不太理解为什么竟然有那么多夏米喜欢谢冰箱一样,我不是很喜欢那种太过理性的人。
不去参加辩论赛不加入班委会。多多少少都让人觉得实在是爱不起来。
这周篮球赛,我们班有的人没站在我们这群能喊的女生旁边,远远的站在高处观看。
回来后有人跟我开玩笑,说站在上面看有个女生又喊又蹦又跳又叫。
我其实从来理性不下来,虽然不至于“不疯魔不成活”,却也在多数时候做到了敢想就敢说。
虽然事后经常只拍脑门“当时怎么这么傻”,却也磕磕绊绊成长至今。
我鲜少能做到活在当下,经常神游天外,小时候叫白日梦如今是玛丽苏。
我是说理达人,却独独劝慰不了自己。
以前看到篇文章说长颈鹿综合征,大概就是我这种人。
经常在事后排演,如果当时balabalabala
最后哀嚎一句,啊啊啊当时真是太弱了啊!
却忘记了,其实除了一份浅薄心情,我完全无法给过去的自己什么。
我不舍得跟她说收心学习不想其他。
我不愿对她说未来其实越走越艰难。
我看着走了弯路有过哭泣有过欢笑的过去的自己,觉得这应该也算是青春。
这样就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