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银河系漫游指南吧 关注:103贴子:2,788
  • 4回复贴,共1

[转帖]物理.哲学——小林泰三《醉步男》深度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幻想在线 丁丁虫


1楼2007-07-20 23:13回复
    .内在时间意识

    ——“说得对!说得太对了!”你兴奋地差不多要跳起来了,“时间的流动和意识的流动根本就是一回事!是人类的意识构造出了时间的流动性!”

    所谓时间,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一直将之视为一种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的客观现象。这种观点认为,时间是一种客观实在,我们对时间的认识只能通过这个客观实在与其他实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打个比方,地上有一块石头,而我们通过对这块石头进行观察——当然,摸它、踢它,都是观察的方式——才得以认识这块石头。

    第一个反思这种观点的是奥古斯汀,他把时间看作是心灵的特征,认为时间应分成过去的现在(记忆),现在的现在(直接感觉)和将来的现在(期望)三部分;同时他也提出,时间之流是内在化的,是纯粹的、人类主观意识中的存在。奥古斯汀将时间的存在完全缩至现在,将自在之流缩成此刻的内心状态,开启了时间内在化的先河。

    继承了奥古斯汀观点的,是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他首先区分了客观的时间和内在的时间,客观的时间也就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物理学的时间传统;内在的时间也就是继承了奥古斯汀对时间的主观的认识。客观的时间观念实际上建立于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它不是原初的、自明的,而是一种后起的、外在的时间观念;内在的时间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我们能够感知到某一意识现象先于或后于另一意识现象的能力。显然,在客观的时间之前,我们就必须具备了内在的时间意识,否则我们就根本无法进行外界的经验积累。这也就是小林泰三借血沼之口指出的,“是人类的意识构造出了时间的流动性!”

    .延迟选择实验

    ——“六月二十日的世界本来只不过是有着无限可能的非实在化的波,既存在着爆发核战争的非实在化世界,也存在大学消失的非实在化世界,还存在着突然发生革命的非实在化世界,等等等等。但是现在,由于你的观测,波函数坍缩到了惟一的一种可能上,无数的非实在化世界都消灭了,只留下一个实在化的、你所观测到的世界。”

    在意识作出观测之前,世界都处于非实在化的波函数状态之中;一旦意识作出了观测,世界也就随之确定——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所谓“确定的世界”,究竟是指世界在当前这一点的确定,还是指回溯到整个过去的世界的确定?对于这个问题,惠勒回答说,意识的观测行为会导致整个过去世界的确定,也就是说,在意识作出观测之前,非但当前这一点的世界不确定,连同整个过去的世界都是不确定的,只有意识在当前这一点上作出观测之后,才会将自这一点开始的世界的全部过去状态确定下来。

    这种观点看起来相当不可思议,然而这却是在实验中验证了的理论,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延迟选择实验。关于该实验的一个通俗版本,惠勒是这样描述的(关于该实验的专业版本可以参看此处:http://shss.sjtu.edu.cn/shc/0406/yanchix.htm;而这里则是通俗版本的一个业余变形:http://www.djdq.org/94ul/dispbbs.asp?BoardID=11&ID=20937):

     我走进一个房间,所有朋友都笑嘻嘻的。我知道他们又出了什么鬼主意。我还是先发问:
     “它是动物吗?”
     “不是。”
     “它是植物吗?”我问下一个问题。
     “不是。”
     “它是无机物吗?”我间第三个问题。
     “是的。”
     然后,我问下一个问题:“它是绿色的吗?”
     “不是。”
     “它是白色的吗?”
     “是的。”
     我继续下去。但是我注意到我的朋友花越来越长的时间回答。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因为他们心中有这个名词,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告诉我是或者不是?
     我知道我只能问二十个问题,而且很快就得在脑中找出某个名词。所以,我最后问一位朋友:“它是云吗?”
     他想了又想,直到最后才说:“是的”。然后他们全都大笑起来。他们解释道,当我走出房间时,他们还没选定哪个名词,后来他们达成共识不选定任何名词。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要附上一个条件:如果我挑战而他不能回答,则他便给输我了。所以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那个名词在我进来以前并不存在;只是视我选的问题而存在。

    这里的关键在于,所有参与这一游戏的人心目中本来都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只有通过不断的问答,所有参与者共同选择出了一个答案。而意识对于世界的观测也就相当于不断的问答过程。惠勒举例说,我们所处的宇宙之所以会有起始的大爆炸,完全是由于我们对于宇宙背景辐射的观测而导致的。换句话说,在我们对宇宙背景辐射进行观测之前,我们宇宙的起源方式一直都处于不确定的波函数的状态之中——这种理论,其实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强人择原理”。当然,所谓“弱人择原理”,也就是它的一个比较温和的变形罢了。


    2楼2007-07-20 23:13
    回复
      2025-05-26 09:59:05
      广告
      .补记

      作为译者,我感觉小林泰三的理工科硕士学位绝对不是白拿的。他的小说充斥着缜密的分析和尖端的理论,实在无愧于“日本当代硬科幻大师”的称号。然而这样带来的一大难题就是,翻译他的文章也成了一件极累人的事情。以《醉步男》为例,我不得不恶补量子力学、相对论、内在时间意识许多方面的知识;而他的另一个短篇集《看海的人》甚至比《醉步男》更加晦涩艰深,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隐含着相当复杂的计算,着实让人头疼万分。不过话说回来,硬科幻的魅力不正是体现在这艰涩复杂的计算之中么?


      4楼2007-07-20 23:15
      回复
        那个人择定理蛮有趣的 以前见过 感觉就像唯心主义


        IP属地:浙江10楼2007-08-29 19:56
        回复
          • 121.230.0.*
          关于实化非实化 以前常有一种奇怪的想法 
          人的躯体内 并没有严格的五脏六腑 只是由于某个方位的疼痛 或者开腹后内容的呈现才有明确的具体的五脏六


          11楼2007-08-30 1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