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声响吧 关注:150贴子:16,779
  • 4回复贴,共1
比才是19世纪法国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大都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歌剧《卡门》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也成为世界各国久演不衰的作品。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


1楼2013-05-12 21:47回复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歌剧的作家。他就是乔治比才。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乔治比才,并不是一个高产或者著名的歌剧作家。比起莫扎特等人,他在歌剧史上的地位并不算高,但却写出了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比才的辞世过于匆忙,他没能看到卡门后来的大放异彩。他更不会料到,这部剧在今天会被视为歌剧领域的最高成就之一,受到全世界的喜爱。


    2楼2013-05-12 21:50
    回复
      哲学家尼采曾是《卡门》最热心的赞赏者之一,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你相信吗?昨天我第二十次听了比才的杰作。我怀着同样的崇敬之情再一次到场倾听。这样一部作品使人快乐之至!它的音乐显示出高超的技艺,精炼优雅,妙不可言,同时又保持了通俗的特色。它具有一个民族而不是个人的精心制作的精神。比起以往从舞台上所听到的音调,这部作品的音调难道不是更令人痛苦、更悲伤吗?真不知道这些音调是如何得来的!毫无勉强作态,毫无任何虚伪做作。命运与这部作品联系在一起。它所描述的幸福是短暂的、突然的、不给任何宽限的。我羡慕比才有勇气去表达如此敏感的事情,这在迄今为止的欧洲高尚音乐中从来没有表现过。”


      5楼2013-05-12 21:50
      回复
        这个主题重复了几次之后,音乐从A大调转到F大调,乐队轻轻地奏出了歌剧第二场中将要出现的《斗牛士之歌》的副歌。选自歌剧第三幕中著名的《斗牛士之歌》,F大调,四四拍子,是卡门的新欢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它把一位趾高气昂的斗牛英雄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听众眼前。这段旋律因为重复了序曲中的部分旋律,听来会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速度为小快板——快板,力度的变化相当大,开始呈示的小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三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第一乐段从弱音开始,整个段落节奏鲜明,掩饰不住激动、高傲的神情,具有凯旋进行曲特点,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的飒爽英姿。在几个后半拍三连音运用渐强渐弱的处理后,旋律落在了主音上,同时一个小节的上行音阶,把力度和情绪带到了更高的高度,此时旋律反复提高八度,采用加强八度来表现喜庆、热烈欢腾的气氛,使情绪显得更为高昂。随后音乐进入了一个宽广的慢板段,用弦乐组的震音作衬托铺垫,铜管组的长号和小号奏出部分出现的卡门的音乐动机,带有不祥的气氛,在弦乐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铜管组和定音鼓为主的乐器奏出悲剧性主题。


        6楼2013-05-12 21:51
        回复
          最后,借用柴可夫斯基对《卡门》的评价来收尾:“我认为它是一部十足的杰作,一部似乎能充分反映一代人音乐倾向的稀见之作。我深信,不管多少年之后,《卡门》仍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歌剧。


          7楼2013-05-12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