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袁崇焕之罪名与“反间计”不合。《明史 卷二百五十九 袁崇焕列传》说“法司坐崇焕谋叛罪 龙锡亦论死”。而《崇祯实录 怀宗端皇帝崇祯三年》则说“癸亥 杀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 处以殊死 上御煖阁 辅臣成基命等入对 久之 出御平台 文武诸臣俱入 谕曰袁崇焕付托不效 专事欺隐 市粟谋款不战 散遣援兵 潜移喇嘛僧入城”,并无“谋叛”字样。《明通鉴》第二千二百七十六页第三段有“遂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为崇焕罪”字样,也并未提到“叛国”“通敌”。《国榷》第五千五百四十四页所列之罪名与《崇祯实录》中相关章节完全一致,同样未提到“叛国”“通敌”。《崇祯长编》第二千二百六十页“崇祯三年八月癸亥”条目下有“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事欺隐 以市米则资盗 以谋款则斩帅 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援军四集尽行遣散 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字样,亦无“谋叛”“通敌”之语。支持“谋叛”“通敌”说的资料主要是《太宗实录》《东华录》等清方正史。《明季北略 崇祯二年 逮袁崇焕》条目下说“大清师闻报撤兵 李总戎部将擒一头目讯之 具述崇焕通敌根底 入奏 上命法司追崇焕书 明年四月诏磔西市”,则是把袁崇焕处死的基本时间都弄错,又及《北略》一书记载的多为明末市井传闻,此处说袁崇焕“通敌”并非当日明朝官方正式说法,只是民间流传之言。《朝鲜李朝实录》第三千四百五十九页虽有“治经略以通奴罪”字样,但却是出自“虏使”即后金使臣之口,亦非明朝官文。如此看来,明朝官方并未治袁崇焕以“通敌”“叛国”之罪,这“反间计”即使真存在,似乎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反间计”一说有清方一面之词之嫌疑,本身存有漏洞,而且从明朝官方公布的袁崇焕罪状来说,“反间计”即便真实存在,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限于个人水平,本文必定存在许多问题,仅是小子一家之言,望方家不吝赐教为盼
参考书目:
张廷玉 《明史》
《清太宗实录》
谈迁 《国榷》
万言 《崇祯长编》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整理
吴晗辑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夏燮 《明通鉴》
无名氏 《崇祯实录》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整理
文秉 《烈皇小识》
计六奇 《明季北略》
蒋良骐 《东华录》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反间计”一说有清方一面之词之嫌疑,本身存有漏洞,而且从明朝官方公布的袁崇焕罪状来说,“反间计”即便真实存在,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限于个人水平,本文必定存在许多问题,仅是小子一家之言,望方家不吝赐教为盼
参考书目:
张廷玉 《明史》
《清太宗实录》
谈迁 《国榷》
万言 《崇祯长编》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整理
吴晗辑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夏燮 《明通鉴》
无名氏 《崇祯实录》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整理
文秉 《烈皇小识》
计六奇 《明季北略》
蒋良骐 《东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