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轻举吧 关注:27贴子:1,988
  • 12回复贴,共1

【存文】最近喜欢用爪机看东西,先存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5-12 22:05回复

    大声演讲竟将裤腰带撑断
    1926年,萧楚女应邀来到黄埔军校演讲,来听课的人特别多,校方临时决定将会场改在大操场。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萧楚女几乎是边喊边讲了。“再大点儿声!”后面的学生仍在大喊。萧楚女略停了片刻,吸口气,运足了劲,把声音提到最大限度……突然,“嘣”的一声,他只觉腰间陡然一松,裤带崩断了,忙按住了裤子。台下的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丝毫没有察觉到他的窘迫。萧楚女就这样一手叉腰,一手挥臂,讲了整整90分钟。事后,他对朋友说:“此为平生第一窘事。”此后,他再也不用腰带,而改用保险系数更大的背带了。


    3楼2013-05-12 22:06
    回复

      ■田建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深刻变革,需要我们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有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
      每一代人都是被所处时代塑造的,每一代人都有其属于自身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当代青年学生在知识结构、观念视野、民主法治等现代意识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
      据调查分析,近些年来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持续发生可喜的变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真诚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度认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不移。特别是在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等重大关头,他们身上处于隐性状态的优秀品质得以集中凸显出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当代青年学生发展成长充满信心。
      正确评价当代青年学生,深入分析其思想特点,应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当代青年学生在社会转型中长大,在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己奋斗的市场社会中生活,在竞争大潮中承受谋生、就业的风险压力。从当代青年学生成长阅历和发展走向看,他们最新特点是“高、大、快、强”。所谓高,就是开放程度高;所谓大,就是信息量大;所谓快,就是思想变化快;所谓强,就是个体意识强。最突出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和观点的多样性。他们注重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欢在对社会现实思考中选择真知。他们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自立自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越来越开放的现代社会,他们政治需求更加现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成功需求更加强烈,社交需求更加广泛。


      5楼2013-05-12 22:08
      回复

        当代青年学生这些特点是符合社会现实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当代青年学生身上显现出的许多新的特质,说到底是由社会的发展进步决定的。我们要坚持用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用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观察、研究、分析他们。评价当代青年学生是否文明、爱国、进取和道德,是不能离开现代社会文化走向的。青年发展水平代表社会进步文化。一代胜过一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研究分析青年学生思想特点,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把握好主流,同时关注支流,争取实现某些支流向主流转化。二是显流与潜流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引人注意的是显流;未被发现的、正在酝酿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是潜流。我们要有见微知著的本领,及时洞察发现潜流。对学生中蕴藏着的积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理念、行为等“潜流”,要积极引导;对消极的、落后的、不健康的潜流,要及时掌握,力争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常流与变流的关系。常流是正常的、便于掌握的情况,变流是盲目性、杂乱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的情况。突发事件是变流的主要产生源,容易成为热点、难点问题。这三个关系相互交织、复杂多变,要正确对待。


        6楼2013-05-12 22:09
        回复

          研究分析青年学生思想特点,需要正确把握和清醒认识复杂的社会形势。目前,复杂的社会形势可以概括为“两个竞争”:面对激烈的政治竞争,就是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力,谁的政权更加巩固,哪个主义更受人民拥护,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就是看谁的思想文化更有吸引力,谁的价值观念更能广泛传播,哪种生活方式更符合时代潮流。“两个长期”:我国长期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长期面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三个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敌对斗争形势的复杂期。“四个趋势”:境外对境内影响越来越大,网上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非政府组织对群众影响越来越大,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越来越大。


          7楼2013-05-12 22:12
          回复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的群体。引导发展是根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原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最高境界。引导发展青年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责任意识,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是权利主体,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是行为主体,要把学生看作能动的、有创造力的行为主体,把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发展潜能。学生是生命主体,要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生命主体,把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发展青年学生,要从“人治”转向“法治”,从管理转向服务,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外堵转向内疏。引导发展青年学生,要靠人文关怀、道德情感、人性化管理;要有平等的态度、和谐的关系、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交融。引导发展青年学生,要把引导发展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同尊重个性结合起来,把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结合起来,把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结合起来。在引导中融入要求,在活动中蕴含教育,在管理中体现导向,在服务中潜移默化。


            9楼2013-05-12 22:13
            回复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需要加强理论教育的群体。理论教育是灵魂。要求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懂得做人道理,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政治方向,又是世界观、方法论,同时也是价值尺度,是思想教育制高点。在新形势下,用什么样的态度观察社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用什么样的规则规范行为,对青年学生思想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理论教育模式,在建设团队中构建新型学习组织,在互动参与中增强政治思想共识,展现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力量。入情入理,理论教育才能入耳、入脑、入心。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需要推进自我教育的群体。自我教育是关键。教育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个体主动和自我意识,学生就不可能全面发展。现代德育要充分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不仅强调自我价值,更强调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青年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现代德育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让青年学生自己掌握批判的武器,提高道德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学会自己面对人生、创造生活。


              10楼2013-05-12 22:13
              回复

                于他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道德标准,对于好坏善恶已经分不清了!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接受新事物最迅速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有正确的估价与定位,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1楼2013-05-12 22:13
                回复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当代大学生具有人生阅历短,社会实践少及伴随着互联网普及所形成的新的思维特点。与以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相比,他们的不同,表现为具有一元性和多元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稳定性和波动性、单一性和双重性、理智性和情感性等方面特点。所谓一元性和多元性,就是以往学生的思想、观念、信仰等是一元性的,而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信仰等表现出多种多类的情况。如以往学生的思想、观念、信仰都与社会主义连在一起;而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信仰等表现出既有社会主义,也有资本主义,也有宗教,还有迷信的东西。所谓社会性和个体性,就是以往学生的思想是突显社会性的,即他们所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以社会问题为主;当代学生的思想则突显个体性,即他们所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以个人问题为主。以往学生大都关注国内国际大事,由于国家包分配因而一般不太谈论自己的就业问题;而当代学生由于自谋职业,所以首先关注问题是自己的就业问题,而后才关注国内国际大事。所谓稳定性和波动性,就是以往学生的思想比较稳定,而当代学生的思想表现为不稳定,不同年级的思想重心和所关注的问题不同,且经常处于动荡和矛盾之中,表现为:充满幻想、憧憬和空虚、郁闷并存的一年级。高考成功的兴奋久留不消,美好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世界一片光明;大学生活并非是想象中的那样,离开中学的秩序、温暖的家,人地生疏,没有交流,只有寂寞的课堂。缺少理智,面对各种诱惑喜忧间半,在迷茫中进行选择的二年级。不能理智的面对事物,易感情冲动,学校和社会五颜六色的东西映入眼帘,加上师哥师姐的介绍,孰是孰非,无所适从。渐渐的开始理智地思考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但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时刻冲击着徘徊的心灵。逐渐走向成熟,奋斗、务实和具有玩世不恭心态的三年级。感情和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大部分学生明确方向,规划行动,努力实干;少数学生沾染了社会和学校中的不良风气,投机取巧,荒废学业。


                  12楼2013-05-12 22:14
                  回复

                    工作、生活的目标逐步确定,为实现目标而奔走忙碌的四年级,价值取向和目标协调者将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好高婺远、高不成低不就者将步入待业大军。所谓单一性和双重性,就是以往学生的思想、观念、信仰是单一的和均衡的,在任何条件下都始终如一;而当代学生的思想具有双重性,就是同一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如在理想、信仰社会观念、国家观念、政治意识、民族意识、道德境界、价值取向等问题上就表现出两面性的情况。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提到马XX主义,当课堂上讲马XX主义时,他们也很崇尚;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社会观念、国家观念、政治意识、民族意识淡薄,个人意识、朋友观念、家庭意识较强;在国家和民族利益受到侵犯和侵害时,学生的社会观念、国家观念、政治意识、民族意识就强烈,他们义愤填膺;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奉献意识较差,索取意识较强;集体观念较差,自我意识较强;当他们面对社会需要时,如募捐灾民和弱势群体、募捐和救助危难病人时,他们身上又闪烁出很强的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所谓理智性和情感性,以往学生的思想,理性思维较强,而当代学生就是理性思维较差,感情世界丰富,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被情感所困扰。总之,学生的思想是多元的,认识是多维的,信仰是多样的、价值是多向的,他们拥有矛盾的心理和性格,他们的理想和目标是近期的,他们的追求是实际的。


                    13楼2013-05-12 22:14
                    回复

                      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估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亮点与问题并存、喜忧参半。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还是好的,如爱国热情极高,具有积极进取、拼搏奋斗的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性质的估价定位仍然是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大学生,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 “是跨了的一代” 和“不可救药的一代”。当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也很多,如,偏激、执拗、任性、功利化思想、是非不辨、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感差等;有些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如,消极秃废、沉沦自暴、随波逐流、投机钻营、心狭嫉妒、政治意识、民族精神淡化、思想堕落、厌世自杀、投机取巧、坑害他人等。但这只是极少数人的思想和作为。关于当代大学生的马XX主义理想和信仰问题,有人认为存在着大面积的信仰危机,此估价不符合实际。我们认为并不存在大面积的信仰危机问题,我们也不赞成使用“危机”这个概念,应使用“淡化”概念更为确切。当代大学生的马XX主义理想和信仰存在着比较普遍的淡化的倾向。“淡化”和“危机”是不同的。“危机”是指严重的危害到成败生存的关头,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就是缺少马XX主义信仰或对马XX主义持不相信和怀疑态度,致使信仰问题严重的危害到社会主义成败生存的关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远没有滑落到这种地步,所以不能使用“危机”这个概念。所谓淡化,就是想的少或不刻意去想。大学生并不是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只是在课下没有特定的环境时就不去想了。因为他们是80年代后甚至即将是90年代出生的青年。


                      14楼2013-05-12 22:14
                      回复

                        不同于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深深地印上马XX主义;再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比较大,他们面对的是竞争、拼搏、奋斗。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比较注重理想和未来,而当代青年有理想,但是更比较注重现实和现在,所以他们的理想信仰层次比较低。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比较实际,重过程而不追逐结果。从这一点来讲,他们并不怀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而是不太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考,所以用“淡化”一词更为合适,这种淡化思想浸透着一种像康德所说的二律背反的矛盾特点,表现为从一方面看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从另一方面看大学生不关心马克思主义,两种情况都可以得到证明。关于青年大学生马XX主义信仰“淡化”问题,原因在于功利化思想影响,在于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正在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我们对此抑制、批判的不够,对策、措施不得力。严重地说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工具一度显得有些薄弱,所以说,“淡化”问题主要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15楼2013-05-12 22:15
                        回复
                          [网络上各种手机,明日必删]


                          18楼2013-05-12 2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