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江,CBA公认对篮球最狂热的俱乐部老板,人称“中国库班”,终于决定甩手不干了。这几天,正在为山西中宇俱乐部寻找下家的王兴江神情落寞地对记者说:“努力奋斗了7年,却换来卖球队这么个结果,就好像是自家孩子给了别人。” 为何这个昔日狂热的投资人,在CBA最鼎盛时期,却要放弃篮球?如果把目光放在王兴江的发家史和人生历程上,也许能真正挖掘出他多年来一桩桩疯狂举动的行为来源。 一辆解放运输车发家 靠钢材生意做大 在CBA现有的17支球队中,他是曝光率最高的老板,有人眼里他是外行,有人斥他是疯子,有人称他为中国库班,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中国篮球职业化的先行者。 王老板被称为疯子,是因为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弄出点大动静,由于太过敢想敢干,他脑子里生出的主意一般都没几个人敢信,包括当年引进邦奇·威尔斯和马布里[微博],以及未成行的科比[微博],当初根本没有人相信这些买卖的存在。 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这是长在王兴江骨头缝里的性格。 上世纪80年代,王兴江是河北省邯郸市物资局的一名科级公务员。工作轻松,福利丰厚。当时王兴江的工作就是每月做两本账,用他的话说“用4天就做完了,剩下的26天都在干熬”。1986年,王兴江自己踹扁了这个铁饭碗,毅然辞职下海。 下海之初,王兴江的全部身家就是一辆老解放货车,跑运输挣了些钱后,他把眼光放在了钢材生意上。5年后,他的银行账户上多了6000万。1995年,王兴江成立了河南仁和集团,2004年,又以8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冲上CBA的河南男篮,成立了河南仁和篮球俱乐部。 从王兴江最初搞篮球的轨迹上看,他的篮球路是同钢材生意结合在一起的。2006年,河南仁和与同属于王兴江的山西宇晋两家俱乐部合并,成立了山西中宇篮球俱乐部,这其实也是他的生意经营重点从河南转向山西的需要。 当篮球老板的乐趣 不但是管理还要指挥 和绝大部分中国篮球或足球的俱乐部老板一样,王兴江投资篮球初衷是因为狂热的爱好。青少年时期,凭着过人的篮球天赋,仅一米七几的他入选了河北青年队,不过他篮球生涯的个人高度也仅此而已。 而后,工作,下海,经商,生意越做越大的王兴江却一直没忘记篮球。随着财富的增加,王兴江已不满足于在企业队玩一玩,他要玩职业队。在拥有了自己的篮球队后,王兴江“把90%的精力都放在了篮球上”。只要有时间,哪怕相隔千里,他也要去现场,甚至不惜亲自连夜开车前往。 通过CBA,王兴江有了另一个实现自己更高篮球理想的途径。 “作为搞篮球的人,如果能让科比这样的NBA[微博]大牌在自己手下打工,对老板来说感觉肯定不一样。”俱乐部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老板的大牌情缘, 不必扣什么振兴地方体育的大帽子,王兴江肯为山西男篮投入大量精力财力的核心理由是,这支球队能帮他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山西队,王兴江拥有绝对话语权,除了俱乐部管理,也包括球场上的人员使用和战术安排。这种权威无人能挑战,哪怕是请来的主教练都得适应他。 最被诟病的是有关他球瘾上来了,大半夜找球队陪他打球的传言,还有人说他气急了会对球员动手。但王兴江自己坚决否认,“我那是找过青年队的小孩陪我打,怎么可能找一线队员?” 砸锅卖铁投了2个亿 篮球俱乐部成了不良资产 既然如此痴迷篮球,王兴江为什么要卖掉球队?两个字:赔钱! 在进入职业篮球圈之前,王兴江就知道这行只赔不赚。进去后才发现,这个行业简直就是个烧钱的行业。刚开始,养一支球队一千多万就够了。这些年水涨船高,没有2500万就是捉襟见肘。即使是近几个赛季山西队买下的以实用著称的“裤衩组合”,每年工资也超过千万人民币。 据统计,8年间王兴江共砸出近2亿投资山西队,现在俱乐部财务紧张,连球员的工资都是刷老板自己的卡在发。 虽然CBA近年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但对投资人来说,依然没有摆脱“赔本赚吆喝”的窘境。持有一家CBA俱乐部仍是一个品牌价值大于市场效益的选择,它更适合那些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社会认可的企业,但对王兴江的企业来说,赚吆喝并无意义,特别是他的中宇钢铁已负债累累。 归根结底,王兴江还是个商人,而非中国篮球的慈善家。从商人的角度看,现在的中宇篮球俱乐部已是他手上一个急需剥离的“不良资产”。 在与有意接手的汾酒集团的谈判后,王兴江反复强调:“实在撑不下去了,才决定出售,请球迷理解”。他说,俱乐部这些年亏损严重。7年时间里,只有四五家企业不到500万元的广告等形式收入,每年亏损两千多万元。 65岁的王兴江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篮球,然而职业体育是个烧钱的事儿,多年的积蓄花光了,我把北京的房子卖了贴进去,家里人意见很大,现在确实是感到非常困难,完全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