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清民国时期
(一〉清末民国贸易
清未民初.麻城大小集市商业繁荣,宋埠镇
尤为兴盛,有"小汉口切之称.城关、自果、中驿次
之.岐亭、阎河、黄土岗、福田河、闵集等又次之.
1909 年,有外商来宋埠贸易.首先是英商
设在汉口的和记蛋厂于宋埠设庄收购鲜蛋.篓
装运于汉,加工成蛋粉,销售于欧美.随后是德
商美最时洋行,日商三菱洋行,都来麻城收购土
特产品.并倾销其洋货于麻城市场.
民国二十三(1934) ,汉口至小界岭的公路
始通班车.促进了麻城贸易,全县有商户 3240
家,从业人员 895 人.集市土流通的商品增
多.输出的大宗商品有棉花、皮油、梓池、蚕丝、
花生、猪票、土布、禽蛋、皮张、板栗、粉条、药材
输入的主要商品有食盐、糖、细布、煤油、火
柴、火纸及其它日用百货.土布销往本省的襄
樊、老河口和陕西省的白河以及四川的泸州、永
叙等地;蚕丝、花生、皮油销往江西、浙江、福建、
广州等省市 获苓、板栗、粉条、皮张销往湖南、
福建、广东等省.民国二十六年,白呆镇输出稻
15 万石,籽棉1. 万担.庆油1. 万担 宋埠
输出生猪 000 头.全县输出黄丝 000 担.土
12 000 捆(每捆 50 匹),小麦 万石.牛羊皮
~ 500 张.
全县各个集镇都有丝烟铺,大镇十多家,小
镇三、五家,规模较大的有 40 家.从业 200
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卷烟业兴起,丝烟市场逐
渐萧条.乃至停业.
抗臼战争时期,麻城商户减少.营业额下
降.直到 1945 年.市场才一度复苏.
1.市场演变
清道光二十-年(184 1) ,全县主要商贸市
场有城关、中馆驿、宋埠、歧亭、白果、闵集、阁
河、三河口、木子店、六合集.走马岗、福田河、两
路口、双庙关、黄土岗、乘马岗、顺河集、西张店、
夫子河、木栖河、东义州、蟠龙集、迎河集、孙陈
集、盐田河、望花山、骑龙镇、和尚潭料棚等 29
贸易
个.
传统集市有三种形式,一是日常集市,四乡
农民上市出售或购买日用品.凌晨集市.近午散
集.但大的集镇城关、来埠、自果、歧亭等则为整
天集市.二是常年或季节性集市,如三河口、水
子店、乘马岗、闵集、迎河集、阎河、料棚、西张店
等集市,按地域、物产等条件.形成米市、牛市、
花生市、鱼市、土布市、柴草板炭市及其它山货
市场.三是庙会集市,如娘娘会、-帝主会、城醒
会、龙舟会,或丰收后演唱连台戏剧.四方走贩.
携货赶场,相聚成市.
民国九年(1920) 以后,集贸市场有所发展.
1935 年(麻城县志续编)记载共有 51 个主要集
市:城关镇、宋埠镇、白果镇、歧亭镇、骑龙镇、阁
河、三水境、万寿集、三河口、木子店、槐树店、东
义州、夫子河、盐田河、黄岗庙〈现属罗田〉、闵
集、孙陈集、溥兴集、鲍家集、沙河集、王集、六合
集、杨家铺、望花山、中馆驿、和尚潭、艾阳寺、蟠
龙集、顺河集、西张店、范店、杨家墩、洪家河、伍
家河、阴山暖、王福店、乘马岗、黄土岗、福田河、
杜家河、南路口、黄土咀、河铺、双庙关、走马岗、
于天岗、莲花寺、沙子岗、郑家岗、聋子岗
.. 1938 21 日至 日.日军飞机
先后多次轰排城关、宋埠、中驿、歧亭 并相继侵
占这些沿公路的集镇.人们纷纷逃难.商店关
闭.许多偏僻山乡 一时聚成新的集贸市场.如
牛占鼻、龟头河、东界岭、蔡店河、三水境、月形
搪、沈家庄、桃林河、晏家店、骑路铺、陈家铺、占
家集、罗铺、长岭 岗、新屋河、于天岗、冯家凉亭,
枣树坪等 18 个新的集贸市场.原有的山乡集贸
市场如阁河、顺河集、料棚、西张店、黄土咀、迎
坷集、夫子河、木子店等此时更显繁荣.
主要集镇的市场演变
(1)县城
城关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紧靠举
水.民国二十三年.修通汉麻公路,水陆交通较
为便利.民国前,停靠木船、竹辉的水码头有朝
圣门、大东门、小东门、码头境等四处.商业集中
在北门内外,最盛时大小商户 591 家.从业人员
1 600 多.有粮食、油脂、油料、布匹、瓷器、银
楼、酒馆、中药、丝烟、花行、糕饼、屠宰等 32
• 413 •
行业.大东门、朝圣门主要经营柴草、板炭、仔
猪,也有零星小店铺.全城日上市人数多则数
少则千人.日营业额在 2000-5000 银元.
1938 年日本侵略军盘踞县城.全城人民
逃难 .1939 年底目军退出县城.λ们回城,商业
复苏,时有商户 300 余家.目军投降后 商业有
所发展,增至 400 余家.著名商户.匹头有复兴
隆二刘义发.花行;粮行、土布有彭正大、畅和森,
广货、杂货、屠宰、药店、丝烟、糕饼、酒楼都有大
声.
(2) 宋埠
该镇是鄂东北输入输出商品名镇,经营规
模超过城关.二时有"小汉口"之称,盛时大小店
铺(包括手工业 )777 家,从业人员 885 人.
1909 年起,英商、德商、目商.先后来此设庄开
店.雇请买办,收购土特产品 .1937 年行业有 45
个.流动资金 21.0563 万元〈银元 年营业额
167 万元二 1938 24 日.日机开始轰炸宋
埠.随后日军盘踞宋埠,不少商户关门停业.抗
战胜利后,市场逐渐恢复,直到解放前夕有商户
619 家.从业人员 785 人.
(3) 白果
该镇是较大的山乡集贸市场,清末商业发
达.民国初年.鄂、豫、皖三省 临近县的土特产品
常在自果镇聚散.抗日战争时期,汉麻公路沿线
集镇被日军占领,自果由于较偏僻.日军骚扰
少.一度成了汉口到麻城的中转站,商户由抗战
前的 231 户增到 474 户.有杂货店、布匹店、京
广百货店、陶瓷店、药铺、书店、丝烟铺、粮行、南
北货行、鱼行、油行、猪行、饭店、小吃摊点以及
各类手工业作坊.
(4) 歧事
该镇处麻城、黄安(现红安〉、黄同〈现新洲〉
三县交界处.清道光时为麻城三大集(歧亭、宋
埠、中馆驿)之一,当时有丸条街道 405 家店铺,
从业人员 230 人,行业 30 种.以西门、东门和
南门最为繁荣.后因举水河床逐渐东移.距城较
远,自此水路不通,加之 1934 年汉麻公路通车,
歧亭市场渐次冷落. 1938 月,日寇飞机轰
炸歧亭.许多店堂被炸.抗战胜利后.商业贸易
有所恢复.
• 414 •
(5) 中馆驿
该镇古为官办驿站.是县内三大集之一.镇
内有东门街、北门街、小西门街、人和街、金鱼池
街、新街等 13 条街,商店近 300 .40 种行业,
从业人员 000 多.此外,小西门外有小商小贩
41 .1938 月.日军飞机多次轰炸中馆驿.
店铺被炸毁,商户转移到偏僻的晏家店、迎河集
等小集经营.抗战胜利后.渐渐恢复六条小街,
大部分为手工业.或亦农亦商.有工商牌号的计
71 户,其中纯商业只有 17 户.
(6) 阎家河
该镇是山区、平原物资交流的纽带,有南
街、正街、北街和隔河相望的永兴洲街。同治年
间,商户 137 家,还有一座河运码头,承担著货
物吞量的 85% ,经常有近百幅竹解停泊.抗日
战争时期,阎河因偏于山区.商贸较稳定.加之
国民党县政府曾迁到阎河附近的三水境.该镇
便暂时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时小
商贩云集,商户增至 280 家.行业 30 种.抗战胜
利后.县政府迁回县城,同时大商户抽资转汉.
阎河集贸市场日趋萧条,解放前夕只有商户 82
家.
(7) 福田河
该镇是沟通鄂豫院三省邻县物资交流的纽
带.民国二十三年前.有商户 127 家,饭店 28
户.每天有近百辆独轮车途经本镇,往来商旅.
多在此投宿.后因公路畅通.独轮推车和肩挑商
贩减少.市场逐渐冷落, 1949 年.只剩商户 89
家.
(8) 闵家集
清末民初有商户 111 束,其中.粮食行、花
布行、山货行 17 户,绸缎布匹、百货、杂货 16
户,药铺 户.丝烟铺 户二染坊、糟坊、直腐坊、
糖坊、糕点、神香 22 户,牛行、猪行 户,屠宰
17 户.饮食 17 户.抗日战争时.市场冷落,抗战
胜利后.市场有所恢复,但资金较多的商户,逐
步迁移城关和白呆, 1949 年只剩商户 75 家.
(9) 夫子河
夫子河是农副土特产集散地.抗日战争前
夕.上市的土特产品主要有蚕茧、板栗、茶叶、桐
池、梓油、皮油 柴炭、竹木、土布等.销往河南、
以上是摘自麻城县志413-415页
(一〉清末民国贸易
清未民初.麻城大小集市商业繁荣,宋埠镇
尤为兴盛,有"小汉口切之称.城关、自果、中驿次
之.岐亭、阎河、黄土岗、福田河、闵集等又次之.
1909 年,有外商来宋埠贸易.首先是英商
设在汉口的和记蛋厂于宋埠设庄收购鲜蛋.篓
装运于汉,加工成蛋粉,销售于欧美.随后是德
商美最时洋行,日商三菱洋行,都来麻城收购土
特产品.并倾销其洋货于麻城市场.
民国二十三(1934) ,汉口至小界岭的公路
始通班车.促进了麻城贸易,全县有商户 3240
家,从业人员 895 人.集市土流通的商品增
多.输出的大宗商品有棉花、皮油、梓池、蚕丝、
花生、猪票、土布、禽蛋、皮张、板栗、粉条、药材
输入的主要商品有食盐、糖、细布、煤油、火
柴、火纸及其它日用百货.土布销往本省的襄
樊、老河口和陕西省的白河以及四川的泸州、永
叙等地;蚕丝、花生、皮油销往江西、浙江、福建、
广州等省市 获苓、板栗、粉条、皮张销往湖南、
福建、广东等省.民国二十六年,白呆镇输出稻
15 万石,籽棉1. 万担.庆油1. 万担 宋埠
输出生猪 000 头.全县输出黄丝 000 担.土
12 000 捆(每捆 50 匹),小麦 万石.牛羊皮
~ 500 张.
全县各个集镇都有丝烟铺,大镇十多家,小
镇三、五家,规模较大的有 40 家.从业 200
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卷烟业兴起,丝烟市场逐
渐萧条.乃至停业.
抗臼战争时期,麻城商户减少.营业额下
降.直到 1945 年.市场才一度复苏.
1.市场演变
清道光二十-年(184 1) ,全县主要商贸市
场有城关、中馆驿、宋埠、歧亭、白果、闵集、阁
河、三河口、木子店、六合集.走马岗、福田河、两
路口、双庙关、黄土岗、乘马岗、顺河集、西张店、
夫子河、木栖河、东义州、蟠龙集、迎河集、孙陈
集、盐田河、望花山、骑龙镇、和尚潭料棚等 29
贸易
个.
传统集市有三种形式,一是日常集市,四乡
农民上市出售或购买日用品.凌晨集市.近午散
集.但大的集镇城关、来埠、自果、歧亭等则为整
天集市.二是常年或季节性集市,如三河口、水
子店、乘马岗、闵集、迎河集、阎河、料棚、西张店
等集市,按地域、物产等条件.形成米市、牛市、
花生市、鱼市、土布市、柴草板炭市及其它山货
市场.三是庙会集市,如娘娘会、-帝主会、城醒
会、龙舟会,或丰收后演唱连台戏剧.四方走贩.
携货赶场,相聚成市.
民国九年(1920) 以后,集贸市场有所发展.
1935 年(麻城县志续编)记载共有 51 个主要集
市:城关镇、宋埠镇、白果镇、歧亭镇、骑龙镇、阁
河、三水境、万寿集、三河口、木子店、槐树店、东
义州、夫子河、盐田河、黄岗庙〈现属罗田〉、闵
集、孙陈集、溥兴集、鲍家集、沙河集、王集、六合
集、杨家铺、望花山、中馆驿、和尚潭、艾阳寺、蟠
龙集、顺河集、西张店、范店、杨家墩、洪家河、伍
家河、阴山暖、王福店、乘马岗、黄土岗、福田河、
杜家河、南路口、黄土咀、河铺、双庙关、走马岗、
于天岗、莲花寺、沙子岗、郑家岗、聋子岗
.. 1938 21 日至 日.日军飞机
先后多次轰排城关、宋埠、中驿、歧亭 并相继侵
占这些沿公路的集镇.人们纷纷逃难.商店关
闭.许多偏僻山乡 一时聚成新的集贸市场.如
牛占鼻、龟头河、东界岭、蔡店河、三水境、月形
搪、沈家庄、桃林河、晏家店、骑路铺、陈家铺、占
家集、罗铺、长岭 岗、新屋河、于天岗、冯家凉亭,
枣树坪等 18 个新的集贸市场.原有的山乡集贸
市场如阁河、顺河集、料棚、西张店、黄土咀、迎
坷集、夫子河、木子店等此时更显繁荣.
主要集镇的市场演变
(1)县城
城关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紧靠举
水.民国二十三年.修通汉麻公路,水陆交通较
为便利.民国前,停靠木船、竹辉的水码头有朝
圣门、大东门、小东门、码头境等四处.商业集中
在北门内外,最盛时大小商户 591 家.从业人员
1 600 多.有粮食、油脂、油料、布匹、瓷器、银
楼、酒馆、中药、丝烟、花行、糕饼、屠宰等 32
• 413 •
行业.大东门、朝圣门主要经营柴草、板炭、仔
猪,也有零星小店铺.全城日上市人数多则数
少则千人.日营业额在 2000-5000 银元.
1938 年日本侵略军盘踞县城.全城人民
逃难 .1939 年底目军退出县城.λ们回城,商业
复苏,时有商户 300 余家.目军投降后 商业有
所发展,增至 400 余家.著名商户.匹头有复兴
隆二刘义发.花行;粮行、土布有彭正大、畅和森,
广货、杂货、屠宰、药店、丝烟、糕饼、酒楼都有大
声.
(2) 宋埠
该镇是鄂东北输入输出商品名镇,经营规
模超过城关.二时有"小汉口"之称,盛时大小店
铺(包括手工业 )777 家,从业人员 885 人.
1909 年起,英商、德商、目商.先后来此设庄开
店.雇请买办,收购土特产品 .1937 年行业有 45
个.流动资金 21.0563 万元〈银元 年营业额
167 万元二 1938 24 日.日机开始轰炸宋
埠.随后日军盘踞宋埠,不少商户关门停业.抗
战胜利后,市场逐渐恢复,直到解放前夕有商户
619 家.从业人员 785 人.
(3) 白果
该镇是较大的山乡集贸市场,清末商业发
达.民国初年.鄂、豫、皖三省 临近县的土特产品
常在自果镇聚散.抗日战争时期,汉麻公路沿线
集镇被日军占领,自果由于较偏僻.日军骚扰
少.一度成了汉口到麻城的中转站,商户由抗战
前的 231 户增到 474 户.有杂货店、布匹店、京
广百货店、陶瓷店、药铺、书店、丝烟铺、粮行、南
北货行、鱼行、油行、猪行、饭店、小吃摊点以及
各类手工业作坊.
(4) 歧事
该镇处麻城、黄安(现红安〉、黄同〈现新洲〉
三县交界处.清道光时为麻城三大集(歧亭、宋
埠、中馆驿)之一,当时有丸条街道 405 家店铺,
从业人员 230 人,行业 30 种.以西门、东门和
南门最为繁荣.后因举水河床逐渐东移.距城较
远,自此水路不通,加之 1934 年汉麻公路通车,
歧亭市场渐次冷落. 1938 月,日寇飞机轰
炸歧亭.许多店堂被炸.抗战胜利后.商业贸易
有所恢复.
• 414 •
(5) 中馆驿
该镇古为官办驿站.是县内三大集之一.镇
内有东门街、北门街、小西门街、人和街、金鱼池
街、新街等 13 条街,商店近 300 .40 种行业,
从业人员 000 多.此外,小西门外有小商小贩
41 .1938 月.日军飞机多次轰炸中馆驿.
店铺被炸毁,商户转移到偏僻的晏家店、迎河集
等小集经营.抗战胜利后.渐渐恢复六条小街,
大部分为手工业.或亦农亦商.有工商牌号的计
71 户,其中纯商业只有 17 户.
(6) 阎家河
该镇是山区、平原物资交流的纽带,有南
街、正街、北街和隔河相望的永兴洲街。同治年
间,商户 137 家,还有一座河运码头,承担著货
物吞量的 85% ,经常有近百幅竹解停泊.抗日
战争时期,阎河因偏于山区.商贸较稳定.加之
国民党县政府曾迁到阎河附近的三水境.该镇
便暂时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时小
商贩云集,商户增至 280 家.行业 30 种.抗战胜
利后.县政府迁回县城,同时大商户抽资转汉.
阎河集贸市场日趋萧条,解放前夕只有商户 82
家.
(7) 福田河
该镇是沟通鄂豫院三省邻县物资交流的纽
带.民国二十三年前.有商户 127 家,饭店 28
户.每天有近百辆独轮车途经本镇,往来商旅.
多在此投宿.后因公路畅通.独轮推车和肩挑商
贩减少.市场逐渐冷落, 1949 年.只剩商户 89
家.
(8) 闵家集
清末民初有商户 111 束,其中.粮食行、花
布行、山货行 17 户,绸缎布匹、百货、杂货 16
户,药铺 户.丝烟铺 户二染坊、糟坊、直腐坊、
糖坊、糕点、神香 22 户,牛行、猪行 户,屠宰
17 户.饮食 17 户.抗日战争时.市场冷落,抗战
胜利后.市场有所恢复,但资金较多的商户,逐
步迁移城关和白呆, 1949 年只剩商户 75 家.
(9) 夫子河
夫子河是农副土特产集散地.抗日战争前
夕.上市的土特产品主要有蚕茧、板栗、茶叶、桐
池、梓油、皮油 柴炭、竹木、土布等.销往河南、
以上是摘自麻城县志413-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