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儿乖乖1984吧 关注:62贴子:1,522
  • 4回复贴,共1

〔古玉〕仿古玉器作伪浅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玉器入土久长,
常受到土压、崩塌的破坏,
发掘时又会受到损伤,
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也会受到意外伤害,
所以,一般说,古玉器多带伤痕。
要制造伪古玉,首先要将玉器作人工伤残,使之古意盎然。
1.敲打。
把仿古玉的边缘、凸出部分敲打,使有伤痕、裂缝,
或干脆将玉器的耳、脚打断,然后再行激接。
或用火烧加热,突然冷却,使之裂痕累累。
2.舵碾。
用细小的舵碾或钢钻,在玉器表面碾出大小不等的坑坑洼洼,或痕道,
粗看像是遍体鳞伤,只要用放大镜细察,就可以发现碾点的痕迹。
3.砂磋。
新玉器抛光后,再用砂磋磨,使之失去新器的光泽,
或部分抛光,部分留粗面,像是流传己久的旧玉器。
古玉器不仅是伤痕累累,
而且时间久远引起玉质变化,
造成古玉的“浸”、“古”,
更显得色泽古雅、斑斓可爱。
所以,仿古玉者还得将新造的玉器进行染色或人工作“浸”,
因为“浸”、“沁”、“古”,是古玉标志之一,
有了古雅的色泽、斑纹,才能冒充古玉,
这种作假的办法很多。


1楼2013-05-15 01:27回复
    制造仿古玉,其次要上色。
    上色有几种方法:
    1.上色用虹光草汁、酱油、黑醋等烧煮,玉能变为红、酱、黑色。
    2.“提油法”:玉器放入乌木屑、红木屑中缓缓燃烧——煨,玉能成为古雅的黑、红色。
    3.“灰提法”:用栗炭灰加银硝煮玉,玉器表面便生白雾,或微小孔窍,犹如刚出土的千年古玉。
    4.还有用玉器与铁屑拌和,令其生锈,久而成“橘皮红”的色彩等等,不一而足。


    2楼2013-05-15 01:29
    回复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
      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
      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
      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易集之。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
      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
      反之工艺差,艺术低劣,一味摩古者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
      所以对玉的收藏除重视玉的材质,还要注重玉的工艺水平,关注玉的艺术性。
      原因很简单,玉的材质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难度也越大,
      制造一件良玉就越难成功,价值就越高。


      3楼2013-05-15 01:30
      回复
        综上所述,
        这些人工作残、染色、作浸的手段虽很巧妙,难于分辨,
        我们只要从玉器的加工技术、器形、纹饰等根本因素作为鉴定的依据。
        即使作假的手法再高,也会露出作伪的原形。


        4楼2013-05-15 01:30
        回复
          有联系方式吗?我微信dq132743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3-15 0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