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8,009贴子:226,787
  • 4回复贴,共1

【原创】海因里希(奇)和希圌特圌勒的柏林决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5-15 17:49回复
      一、哥特哈德.海因里希
    相较于纳圌粹德国用将近4年的时间去征服别国而言,从转入防御直到覆灭,第三帝国则只坚持了1年半略多的时间。由此,很多人印象里的德军形象都是只善进攻而不长于防守的,通过众口相传所树立起来的纳圌粹德国三大名将,也均是以善于进攻而闻名天下的隆美尔陆军元帅(全名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曼施泰因陆军元帅(全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和古德里安陆军大将(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可是事实上,帝国并非没有长于防守的将才,其中的佼佼者即使是在战略防御时期,面对兵力、装备均占绝对优势且剽勇善战的苏联红军,也从未曾被圌干净彻底的打败过,此人就是德国首都柏林城下的决战中,德军“维斯瓦(波兰第一大河的名称,也称维斯图拉河。)”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奇)陆军大将。在战后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站在一向作风严谨的德国人立场上,海因里希告诉记者,如果想一举攻破由他指挥的防线,那么攻防力量对比至少要达到12:1,甚至18:1。对于这种说法众多史学家也并未给予否定,在他们的评价里,海因里希的名声甚至更胜于纳圌粹德国威震一方的防守元帅贡特尔.汉斯.冯.克卢格和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是帝国最负盛名也最成功的防御大师。
      比较于其他以擅长防守而著名的将领,海因里希更为出奇的地方在于他是最少要求增援部队的防守名将,即便是在最关重要也压力最大的柏林战役中同样如此。海因里希总是设法对所面对的防御战态势作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从而有效的为防御战区分地段、组织火力,并依据实有兵力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组成防守和预备队人员。事实证明,在长达近4年的苏德战争中,凡是由海因里希负责防守的地段,那里往往就是整个德军防线中最牢不可破的地段。可尽管功勋卓著,海因里希在纳圌粹德国风生水起、举世闻名的将海群星里,却始终属于默默无闻的角色。此中的原因则是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海因里希一生都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新教教徒,坚持每天都要看一段圣经,甚至在战争年代也仍然坚持每周上教堂去做礼拜。这是德国元首、纳圌粹狂人希圌特圌勒所无法容忍的,他认为一位纳圌粹德国的高级将领公开去基督教的教堂做礼拜有损于高尚得不可企及的德国日尔曼民圌族和纳圌粹德军的纯洁性。为此希圌特圌勒曾一度专门从柏林派员给正在家中休假的海因里希捎口信:“元首认为将军的宗教活动与纳圌粹主义的目标极不相容。”,但海因里希却没有因为元首的警告而改变信仰,由此更加加深了希圌特圌勒的不快。此外海因里希的妻子格特鲁德有一半的犹太族血统,对希圌特圌勒来讲这更是大逆不道,为此希圌特圌勒对海因里希刻意漠视。就这样,一次次挽救了前线危机的海因里希被纳圌粹党强大的宣传机器遗忘了,每一位军人追求的威名与光荣都躲开了他。1944年5月间,时任第4集团军司令官的海因里希因肝病发作,不得不离开苏德战场的前线回德国治疗,早就对海因里希的宗教信仰和老派军官习气烦恶透顶的希圌特圌勒趁机以第12军军长库尔特.冯.蒂普尔斯克瑞奇(蒂佩尔斯基希)上将接替了海因里希的职位,并在6月份将海因里希列入预备役将领的名单。此后的几个月里海因里希一直都呆在捷克卡斯巴德的一所疗养院里休养,也侥幸因此躲开了第4集团军所在的中央集团军群覆灭那场灾难。在这段时间里,作为老将,早已经清楚希圌特圌勒对自己是存心整治的海因里希十分郁闷,但却没有参与到“7.20”刺杀希圌特圌勒事件中去。“7.20”事件后,前线的危局仍在日甚一日,大批的德国将领也仍在为和刺杀元首事件有瓜葛而被捕被杀,内忧外患中的德国将要彻底战败的征兆越来越趋向于明显。作为一名忠诚的军人,此时倔强而又对希圌特圌勒暴圌政失望已极的海因里希却也依旧没有做出任何想要复出的表示,宁愿继续呆在家里听天由命,实在是因为德军太缺乏像海因里希这样优秀的防御型人才,希圌特圌勒才不得不重新启用了他,因为无论是元首还是敌人,谁都无法改变海因里希具有杰出指挥才能这一事实。可惜希圌特圌勒并没有将海因里希派到也许更有用武之地的位置上。直到纳圌粹德国形将就毙时海里因希才得到希圌特圌勒的爱将——敢作敢为的古德里安(时任德军专门负责东线对苏作战的总参谋长,是库尔特.蔡茨勒的继任者。古德里安最终因在1945年3月末试图寻求同西方大国谈和,以期尽早结束战争,避免可以预见到的、即将降临于柏林头上的灾难而触怒了希圌特圌勒,遭到解职,他的继任者是纳圌粹德国最后一任的总参谋长汉斯.克莱勃斯上将,此人于柏林战败后效法希圌特圌勒的做法,自我了断。)一力保荐,于1945年3月20日取代希圌特圌勒的弄臣、混世魔王海因里希.希姆莱,成为了“维斯瓦”集团军群总司令,并在不足一个月后参加了柏林决战。


    2楼2013-05-15 17:50
    回复
      2025-05-25 03:31:33
      广告
        二、决战之前
      如果回溯海因里希巨大的战功,那么还得先回望1943年。这一年里苏德战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决战是南方的库尔斯克坦圌克大决战,像发动侵苏战争时一样,在这一战中德军再一次远远低估了红军的实力,不仅没能在决战中取胜,更加没有料到红军只是将这场耗尽了德军全部实力的决战视为1943年整个南方反攻计划的一部分、的序章,随之而来的才是全面的大反攻。对此德军几乎毫无准备,于是,为了不被消灭,苏联南方的德军开始了千里大撤退,直到土崩瓦解、狼奔豕突。与此同时,红军也并不打算让苏德战场上德军北方和中央这两个集团军群得到喘息的机会,相较于南方而言,总体优势略小的红军在南方大战的同时开始冲击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然而红军所取得的战果却不如南方那样理想,这两个方向上的德军都有着更多相应于沉着死守的准备,最终当年红军在北方的攻势由北向南停止于纳尔瓦至普列斯考至维捷布斯克(此地在中央集团军群的辖区范围内)一线。而在中央集团军群方面,红军的攻势则由北向南止步于苏联白俄罗斯加圌盟共和国的边境线附近(部分地段取得突破)。在1944年,继南方集团军群崩溃之后,此时辖有4个集团军,是德军最强大集团的中央集团军群成为了红军新的主要打击目标,以后红军主力也正是由中央集团军群这一方向一路打到德国首都柏林并攻克该城的。而在1943年,中央集团军群所以能防守成功,除了防区东南角、地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广袤的普里皮亚特大沼泽帮了守军的大忙,阻滞了红军汹涌的前进步伐外,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第4集团军司令海因里希的成功坚守。两军自1943年10月起一直激战到当年12月,红军始终未能突破海因里希负责防守的地段,这一年中对于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势也便止步于此。不幸当第二年灾难降临在中央集团军群头顶时,海因里希已经离开了中央集团军群,之后于8月改任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负责苏德战场南方喀尔巴阡山一线的防守,直到1945年其的北方友邻遭到重创,步步后退,其才不得不因形格势禁,奉命撤出喀尔巴阡山去组织新的防线。


      3楼2013-05-15 17:50
      回复
          三、柏林之锁
        在随后爆发的柏林决战里,正是由海因里希组织的塞洛高地防御,成功挫败了苏联红军一举攻克柏林的锐气——并且这支红军是由红军第一名将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亲自指挥的、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苏联红军的方面军,力量相当于德军的集团军群,战争后期由于德军的力量已经严重削弱,其大多集团军群的兵力已经远远小于圌红军的方面军。),塞洛高地也正是红军为夺取柏林预选的主要突破方向。这场胜利甚至使得希圌特圌勒和他的统帅部在一段时间里以为红军将不能攻克柏林了,为此狂歌乱舞、大肆庆贺。柏林会战因其规模过于巨大而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攻防战,双方参与到这场会战中的兵力高达至少350万人,远远超出了之前的斯圌大圌林格勒会战。德军在这场会战中同苏联红军的力量对比为人员1:2.5、火炮1:4、坦圌克1:4、飞机1:3.4。可在决战不久前,希圌特圌勒及其党羽的一些措施,却给未来的战争投下了一道绝望的阴影。除了1944年10月强令德国16——60周岁之间的男性平民组成“人民冲锋队”辅助军队作战外,在战争临近结束时,希圌特圌勒定下了如下决心:
          如果战争失去了,人民也将失去。这个命运无法避免。考虑人民如何继续生活的问题,是没有必要的。恰恰相反,不如自己将其毁掉;因为,人民将证明自己是软弱的,而未来属于强大的东方民圌族。战斗后的幸存者,都是劣等的,因为优等的已经死掉了!
          与此相对应,希圌特圌勒准备将德国境内所有的工厂、水电设施、铁路和桥梁都加以破坏,以免会被敌人所利用。由于这种疯狂的理念和疯狂的做法势必使德国人民遭受史无前例的浩圌劫,军队中除了希圌特圌勒身边几个不可能实际指挥破坏实施的高级主官外,其余如东线总指挥古德里安和西线的前后两任总司令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元帅和莫德尔,都一致对希圌特圌勒的命令进行了抵制,并私自命令部下不得将命令付诸实施。不幸那些希圌特圌勒疯狂的纳圌粹党圌徒们却在可能的范围内将悲剧变成了现实。面对灾难,准备参加到首都保卫战中的德军将领们也不得不重新对他们的元首进行一番审视,以判定这个人此时想要带给德国和人民的,是否已经只是毁灭的本身。
          在柏林决战中,德方统称首都柏林的外围防御为“柏林之锁”,共由三道防御线组成,位于防线东北地段的塞洛高地居高临下,是整个“柏林之锁”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可夫和海因里希之间激烈的对决也正发生于此。然而激战的结果却是红军尽管使用了曾经获得成功的大型探照灯战术(这一战术在柏林战役里的运用曾经被苏联官方一再吹嘘,甚至成为了一段佳话,可是最新解密的资料却显示,面对海因里希准备周密、壁垒森严而又灵活机动的防御,这一战术最终只是演变成了红军的一场灾难。)和大规模的空袭轰炸以及装甲突破等方法,力量居压倒多优势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还是经过了4天苦战才告最终突破了塞洛高地的防御,付出代价之巨大达到了整个柏林战役中红军损失总人数的近1/3,甚至比在柏林巷战里付出的牺牲还要多。海因里希部队的综合伤亡则相对较小,其亲率的剩余人马甚至还在红军的合围最终形成前成功撤出了包围圈。


        4楼2013-05-15 17:52
        回复
            五、尾声
          可事实上,和许多人的印象不同,德国在柏林会战时并非已经失败到了再无还手之力的地步,相反,即使此时德军在柏林包围圈里被包围了100万人,而在这个战场以外,他仍然还是有着为数超过百万人的大军,但是在柏林会战这样的决战关头,这百万大军却被希圌特圌勒派去驻守殖民地了——即使是这种时刻希圌特圌勒仍然还在死抱住他不许放弃地盘的信条不放。他宁愿用大量编入老人和儿童的办法来组织虚弱的柏林百万守军,也不肯在可以自圌由调动时调动近在柏林咫尺的、东南方小国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中央集团军群来巩卫都城。由费迪南德.舍纳尔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当时兵力高达100万人,且装备尚好。最终,他们却只能奉希圌特圌勒之命眼看着元首和他的柏林幻梦毁灭而不许有任何撤出殖民地的行为,结局就是在柏林陷落后面对着已经包围他们的苏联红军乖乖地举起双手投降。


          6楼2013-05-15 17: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