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吧 关注:5,601贴子:45,279
  • 14回复贴,共1

【转】论刘备、宋江和唐僧的"醇儒"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刘备、宋江和唐僧的"醇儒"化
作者:席红霞
摘要: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充满王霸气质的枭雄,宋江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盗跖式的英雄,而唐僧则是一个大智大勇的得道高僧。但作为文学形象,刘备、宋江和唐僧却平庸、无能,缺乏文学感染力。这三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恰恰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之下不断进行“醇儒”化的结果。


1楼2013-05-16 16:34回复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下分别简称《三》、《水》、《西》)这三部产生于元末明初及明中叶的通俗小说,其位居领袖和统帅地位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都不约而同地遵循了“有德而平庸”的模式:不论是作为蜀汉集团领袖的刘备、水浒英雄组织者的宋江,还是作为取经集团领袖的唐僧,均表现出这一特征。虽然刘备、宋江和唐僧忠孝两全,仁义兼备,都是各自所属集团的道德领袖,但他们在智慧、力量和军事技术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文本的生动性、复杂性和文学感染力等方面则都弱于他们的属下,显得平庸、无能。正如俗语所言:刘备文不如孔明,武不如关、张、赵;宋江文不如吴用,武不如鲁智深和武松;唐僧相比较于孙悟空,更是不能同日而语。正因为如此,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鲜活生命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刘备、宋江和唐僧,而是听命于他们、被他们所支配的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武松、鲁智深和孙悟空等英雄群像。
    而事实上,刘备、宋江和唐僧既是文学人物,又是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充满王霸气质的“枭雄”,宋江是一个具有浓厚“强盗气”、充满力量感的盗跖式的英雄,而唐僧则是一个大智大勇的得道高僧。作为文学形象,刘备、宋江和唐僧为什么普遍失落了人物的英雄气概而被塑造得“有德而平庸”,以至于其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竟然大异其貌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概而言之,应该说刘备、宋江和唐僧形象的“有德而平庸”,正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之下不断进行“醇儒”化的结果。
    一、“醇儒”化的由来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是一种“重伦理”的儒家精神。在儒家精神的主导下,伦理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社会主导心理。受这种心理的支配,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以礼教道德为中心,强调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孝敬父母、忠君爱国作为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一种重礼制的伦理道德型文化。千百年来,这一思想精神积淀在民族文化的深层,作为一种自律性极强的集体无意识,深刻影响并左右着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自然深受其影响,明代小说家也不能例外。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精神影响着明代初中期的小说背景和小说家的创作动机,使得后者在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带有更多的倾向性。
    宋代理学的兴起,又进一步在意识形态领域使重德观念得以强化。重德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与此相联系,它在对待德道与力量、道德与才智问题上的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尚德贬力”〔1〕、重德轻才轻智。
    北宋以后,随着封建汉唐盛世的不再,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始弱化民族个性。与之相适应,在社会思潮方面,便是程朱理学的兴起。程朱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最高目标,提出“醇儒”式的理想人格。“醇儒”的本义是学识精醇的儒者,《汉书?贾山传》言“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即是此意。在这里“醇儒”的意思则是只重视儒家道德修养的儒者。历史上,自孔子提出“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以后,儒家便轻视功业而重视道德,甚至把“刚健有为”、“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也仅仅统一到“厚德”即进德修身方面。程朱理学更是把“醇儒”作为理想的人格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加以提倡,要求人们“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事,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提出“内圣外王”〔2〕。
    明朝初年的理学氛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醇儒”为理想人格的儒生们“不知职掌何事”〔3〕,“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3〕,“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如同泥塑”〔4〕。这样就使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内省”,而很少想到“外扩”,似乎人生来,不是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仅仅在于道德的自我完善,而程朱理学提倡“醇儒”人格、对道德的崇尚本身正包含着对才智的贬抑和排斥。久而久之,道德修养的超前与实际才能的滞后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社会的战斗能力,由刚健自信走向了孱弱自卑,怯于反抗,怯于冒险。这无疑造成了民族个性的孱弱。
    刘备、宋江和唐僧正是在这种思想氛围中创造出来的。当时理想的君主形象、最高层次的英雄,正是像刘备、宋江,当然也包括像唐僧这样“有德而平庸”的人物。因此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三部书的作者为了把刘备、宋江和唐僧写成忠孝两全、仁义兼备的“醇儒”式道德完人,他们在历史原型的基础上,竭尽全力用儒家的伦理纲常对刘备、宋江和唐僧进行“醇儒”化,也就是主观上一厢情愿地拔高和净化,想方设法把他们塑造成能充分体现儒家伦理的道德领袖。但让作者始料不及的是,经过拔高、净化处理的三个人物形象不仅没有丰满鲜活起来,反而更加干瘪、苍白和平庸。


    2楼2013-05-16 16:34
    回复
      二、刘备的“醇儒”化
      首先看历史上的刘备形象。《蜀书.先主传》载:“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抑,弃官亡命。”这可是关于刘备的一段异常生动传神的描写,面对傲慢的顶头上司,他并不委曲求全,曲意逢迎,而是采用了以恶抗恶的手段,将他捆住,打了二百棍,把县尉的印绶解下来,套住他的脖子,拴在马桩上,然后丢下这个官逃走了。这一段记载充分显示出刘备的大丈夫气概,要不他怎么“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呢?怎么会被人认为有“枭雄之姿”呢?可《三》的作者由于考虑到怒鞭督邮有损刘备的仁厚,而恰可表现张飞的鲁莽,于是就把这一典型细节强加给张飞,编了个《张翼德怒鞭督邮》的专回,刘备则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懦夫。首先是“督邮至县,玄德出廓迎接,见督邮到,慌忙下马施礼”,继则“督邮正面高坐,玄德立于阶下”,当刘备据实回答了督邮的询问反而受到严厉喝叱后,其表现又是“喏喏连声而退”。第二天,督邮要县吏编造事实陷害刘备,“玄德自往见之,被当在门外,不肯放参。玄德再三求见,终不得入,回到县衙,心中怏怏”。而当张飞怒打督邮的时候,不但看不出刘备的舒心、快慰,反而“急喝张飞住手”,与《三国志》中的描述截然相反。从表面上看这样改编似乎美化了刘备,突出了他的“仁义”,实际上不但有损于刘备性格的复杂性与生动性,也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否认了他的“枭雄”本色和王霸气质。
      《三国志?先主传》中也有记载说明刘备勇武的,诸如“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等,但在《三》中也全都移植给关羽了。关羽的神威倒是得以充分展示,而作为军阀混战时期一个有王霸之志的将帅所应有的勇武,在刘备身上已荡然无存。
      同样,关于刘备的才智,作者也进行刻意的贬低。《世说新语?识鉴》载:“曹公问裴潜日:‘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日:‘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而到了《三》中,刘备变得极度低能弱智,只会不断向诸葛亮求教。比如第56回,周瑜设假道收荆之计,“孔明大笑日:‘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刘备却一再追问“此是何意”。这种过分的描写,连毛氏父子也看不过眼去,批道:“小儿瞒不过,大人倒不晓得!”对于史籍所载的功绩,《三》中或故意忽略,或移到孔明身上。如博望坡火攻,《三国志》中《魏书.李典传》、《蜀书.先主传》均载为刘备亲自将兵,亲自设计。刘表当时派刘备“拒夏侯悖、于禁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悖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等。其他史籍并无异词,更无一句言及孔明。《三》则全部转嫁到诸葛亮身上,至于刘备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以剑印付孔明”,看着孔明指挥调度而已。
      史载诸葛亮之于阿斗称为“帝王师”,应该没有什么疑问,而对于刘备,只不过是一位杰出的辅臣而已。但在《三》中,我们则清楚地看到刘备已与“阿斗”无异。所有上述这些改变,正是作者从“醇儒”人格出发,对刘备的“才”、“智”、“力”、“勇”竭力贬低的结果。


      3楼2013-05-16 16:35
      回复
        哇哇~~~~加精,绝对的精品,欢迎大家一起讨论“醇儒”的问题!


        IP属地:北京7楼2013-05-16 19:16
        收起回复
          好,转了


          IP属地:安徽8楼2013-05-17 08:30
          回复
            【应该说作为原型的宋江,性情粗豪,刚烈威猛,具有浓厚的“强盗气”,是充满力量感的盗跖式的英雄。】
            俺觉得这个作者没有通读过《盗跖》。。。


            IP属地:美国11楼2013-05-18 11:32
            回复
              儒有君子之儒,小人之儒。
              感觉这个作者在论述上犯了一个非此即彼的毛病。


              12楼2013-05-19 15:56
              收起回复
                个人以为:这仨人物形象的变化与这三部小说最后完成的时代相关啦。它们都是在元明最后完成小说的,而元明清是宋理学的辉煌鼎盛期,给这仨主角完成了醇儒化,而相对早期仨人身上的勇武精悍气质却给抹杀了,转化为其手下周围人物身上啦。如刘备的诸葛亮关张赵等,宋江的吴用花荣武松李逵等,唐僧的孙悟空……
                其实这三小说之后的续书和相似题材小说、甚至才子佳人小说等都有如此倾向啦,弱化第一主人公。像红楼梦上的贾宝玉、封神演义的周武王等等也是如此。


                13楼2013-10-27 15:56
                回复
                  论述得挺详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0-28 04:18
                  回复
                    宋江文不如吴用,那就是没读懂水浒传,没弄懂为什么宋江当老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9-15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