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可行性
秸秆还田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在某些地方还推不开,除了传统习惯的影响外,主要是为了省事,所以不少地方还出现焚烧秸秆现象。秸秆还田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秸秆的C/N比值较高,一般在60?0∶1。高的C/N比值,使秸秆在土壤中分解缓慢,微生物在作用作物秸秆时还需吸收一定的氮素营养自身,造成与作物争氮,影响苗期生长,进而影响到后期产量的提高。
(2)秸秆还田不当。包括还田数量过大,土壤水分不适,粉碎程度不够,翻压质量不好,容易影响播种质量,进而影响到种子出苗及苗期生长。
(3)机械化程度不高,缺少秸秆还田配套机具。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1)首先是我国氮素化肥工业的发展,氮肥用量大幅增加,完全可以用氮素化肥来调节秸秆的C/N比值,使之达到既有利秸秆的分解,又有利作物苗期的生长。
(2)我国农民在秸秆还田方面有可靠的技术依托。"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等单位对影响秸秆还田的各种因素,包括秸秆还田的适宜方式、时间、数量、施氮量、粉碎程度、翻压深度、土壤水分和防治病虫害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
(3)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现有大、中型拖拉机的动力及收割机、粉碎机、播种机及各种犁等配套机具,其技术性能已经能够达到秸秆还田的要求,为秸秆直接还田提供了机构保证。
(4)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秸秆也相应增加,燃料结构改变,用秸秆作燃料正日渐减少,大量富余的秸秆为秸秆直接还田提供物质保证。
综上所述,我国进行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的条件已经成熟,秸秆直接还田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