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水吧 关注:26贴子:598
  • 5回复贴,共1
仙吕·寄生草·饮
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②。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③。不达时皆笑屈原非④,但知音尽说陶潜是⑤。
  ①饮:本曲一说系范康(字子安)所作,曲题《酒》。
  ②“长醉后”二句:长期昏醉有什么挂碍,昏睡不醒有什么思虑。化用《屈原·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语意。
  ③“糟腌”三句:言酒把个人的功名,千古的兴亡,无限的壮志都埋葬了。腌,这里有玷污的意思,渰(yan):同“掩”,掩盖,遮蔽。曲,酒糟。虹霓志,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
  ④屈原(前330?—前278),我国战国时的伟大诗人。为了实现以民为本、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他与楚国的反动贵族统治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宣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终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自班固以来,就有指责屈原“露才扬已,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离骚序》)的。
  ⑤知音:知己。陶潜(365-327):字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句利,弃县令回乡隐居,诗酒为伴。


1楼2013-05-20 14:02回复
    中吕·阳春曲·知几 (二首)
      知荣知辱牢缄口③,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淹留④。闲袖手,贫煞也风流⑤。
      不因酒困因诗⑥,常被吟魂恼醉魂⑦,四时风月一闲身⑧。无用人,诗酒乐天真⑨。
     ①中吕:十二宫调之一。阳春曲是它的曲牌。
      ②知几(ji):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和先兆。《易·系辞下》:“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机:隐微预兆。
      ③知荣:就是要懂是“持盈保泰”的道理。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是老子明哲保身的哲学。缄(jian)口:把嘴巴缝起来。《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以缄口表示闭口不言。
      ④淹留:停留。《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⑤“贫煞”句:即使贫穷到了极点也是荣幸的。风流,这里作荣幸、光彩讲。
      ⑥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诗困:谓搜索桔肠,终日苦吟。
      ⑦吟魂:指作诗的兴致和动机。也叫“诗魂”。醉魂:谓饮酒过多,以致神志不清的精神状态。
      ⑧四时:一指春、夏、秋、冬四季;一指朝、暮、昼、夜。风月:指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⑨天真:指没有做作和虚伪,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2楼2013-05-20 14:03
    回复
      2025-05-19 04:48:49
      广告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②,扬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③。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①越调:十二宫调之一,天净沙是它的曲牌之一。
        ②帘栊:窗户上的帘子。李煜《捣练子》:“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③飞红:落花。
        ④一点飞鸿影下:秋雁从天空飞过,影子揣投在了地上。


      4楼2013-05-20 14:05
      收起回复
        双调·得胜乐·夏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①,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②。
          ①兰舟:用木兰做的船。木兰树质坚硬耐腐蚀,宜于做船。马戴《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②簟(dian):竹席。披襟散发:敞开衣襟,散开头发。


        6楼2013-05-20 14:08
        回复
          双调·庆东原
          忘忧草①,含笑花②,劝君闻早冠宜挂③,那里也能言陆贾④,那里也良谋子牙⑤,那里也豪气张华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⑦。
           ①忘忧草:即萱草。古认为它可以忘忧。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知所共知也。”
            ②含笑花:一种常绿灌木,初夏开花,呈象牙黄,有香蕉味。
            ③冠宜挂:即“挂冠”。《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逢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因以“挂冠”为辞官归里的代语。
            ④陆贾:汉高祖刘邦的智襄之一,著有《陆贾新语》,曾说服南越尉佗归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称其“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⑤子牙:姜姓,吕氏,名望,通称姜太公。西周初年,为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兵书《六韬》,相传为他所作。
            ⑥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的大文学家,著有《博物志》和《张司空集》。曾力劝武帝排除众议,定灭吴之计。统一后持节都监幽州诸军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等高级职务。后被赵王伦和孙秀所杀。
            ⑦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张升《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7楼2013-05-20 14: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