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的由来
·《尚书》,通常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集。(内容包括我国先秦时代,从尧舜的禅让到夏商周三代,距今4000多年到2000多年以前期间,一些帝王的训、诫、诰、命,和君臣之间关于施政方面的计论,以及祈祷词之类的文件汇编。如《尧典》、《禹贡》、《汤誓》等)
另如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荀子》、《韩非子》等。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汉代,盛极一时的赋,则无疑已标志着真正文学意义的散文的独立形成。
赋,本是诵的意思,据《汉书.艺文志》的解释:“不歌而颂谓之赋”。
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摛:舒展、散布)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楚人宋玉,《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
汉赋的代表作家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羽猎赋》《长杨赋》等;班固的《两都赋》等。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明人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王阳明的《瘗旅文》、归有光的《项脊轩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清人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名篇,也一直为后代读者所衷爱。
散文自身的体式,也时有创新,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追求句式整齐,音律和谐的骈体文;唐宋时代出现了生动活泼、自然清新的游记散文;明清时代出现了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小品文等。
西方散文:
在历史上,广义:非韵文的文章统称为散文。
现代,有独立文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