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ya吧 关注:40贴子:99
  • 0回复贴,共1

【meiya】如若爱ta,请给ta自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尔基有句名言:“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这句名言并不完全正确。教育好孩子是一门艺术,没错。但事实上很多父母并不会爱护自己的孩子,更别提教育好孩子了。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一真理一样,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婚姻,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父爱/母爱(父性/母性),可以胜任父亲/母亲这一角色。如何做一位好父母是要有能力,也要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学习爱。这爱不是假爱,不是溺爱,而是真爱。什么是真爱?最基本的原则有两个:爱与自由。即,一方面,父母给孩子充分的爱,另一方面,父母要给孩子自由。
我虽然未婚也未养育孩子,但通过观察却发现这两点恰恰是中国父母最缺乏的。有的父母将婴儿丢给爷爷奶奶抚养,一养就是好几年,错过孩子最重要的成长与受教育阶段。有的父母为了自己能痛快打牌、打麻将,不是给孩子买一堆玩具和零食,就是拿一张人民币,说:去去去,一边玩去。有的父母为了赚更多钱,忙于工作,常常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不闻不问,只让老师抚养和教育。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严防死守,给孩子生活里排满了各种培训班,眼里只愿意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父母为了发泄自己的压力和怒气,转嫁自己失败人生的焦虑,对孩子轻则辱骂,重则殴打致死……
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当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种,这种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爱与自由。作家池莉就是这样的母亲。她的新作《立》是一部饱含母女深情的大爱之作,深情讲述与女儿的共同成长经历,坚决抵制中国式父母的教育压力,深刻质疑中国陈旧又残酷的教育体制,通过自己24年的养育孩子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最好的教育是爱与自由。池莉将这欢笑与泪水相伴的24年写得细腻温情又犀利、澄澈激情又理性,真实客观又富于意蕴,让我读了感动不已也羡慕不已。感动的是她对孩子的深深的爱与理解,教育与信任;羡慕的是她女儿亦池有个懂得用自己的心去爱她的母亲,让她能够在世界一流的高中、大学自由求学,让她能够成长为最真实与最好的自己
 书中有很多的细节有趣又打动人心。这个浪漫感性的作家在怀孕时就遭遇了现实的滑铁卢。先是弄孩子的生育指标,各种证,各个部门,哭着跑了两万多公里。孩子在肚子里都会踢蹬了,她才发现孩子没有尿布,没有烘笼,没有衣衫、鞋袜、小床和摇篮。于是她行动起来,开始做尿布,踩缝纫机做婴儿服,织小毛衣小毛裤,一往无前。临产前一个月,她想着要是自己奶水不足,孩子吃什么。为了赚奶粉钱,她居然大着肚子直挺挺地站着写稿,一天写几千字,写了十几天,写出一部中篇小说,稿费纷纷而来,成了奶粉转款。池莉一直都自己带孩子,做月子时也是如此,遭遇了孩子的一次狂吐,这位从事医生职业的作家,有小儿科医疗课本,《家庭日用大全》和《婴儿喂养手册》,却毫无用处,救命稻草是一本美国博士斯波克写的育儿书。他写道:“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天然爱护远比懂得包尿布和调配饮食更有价值。每当你抱起你的婴儿——姑且假设是女孩——即使你最初做得笨拙;每当你为她换尿布,替她洗澡,给她喂食,对她微笑,她就会感到她是属于你的,同时你也是属于她的。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无论怎样富于技巧,都不能给她那样的感觉。”斯波克博士的育儿经可以说是池莉教育理念最初的启蒙。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每个成长阶段是不同的,孩子2岁之前需要父母投入时间,给予充足的陪伴,再多的爱都不为过,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则给予更多的尊重与自由,尊重孩子自然的天性,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自由。
面对应试教育“唯分数取胜”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教育环境,池莉以大无畏的精神做了极大的反抗,勇气非比寻常,她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实行的三条原则值得所有父母学习。第一条:让小亦池尽情与她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第二条:顺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第三条: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孩子喜欢整天在大自然中,在孩子中间玩耍,她就让她尽情玩。孩子喜欢弹钢琴,她买钢琴,请老师。孩子喜欢养小狗,虽然丈夫反对,但她还是让孩子从小就有小狗陪伴。孩子14岁就自己决定留英,出国,独自在外国学习和生活,一直读到硕士毕业,池莉欣然同意并全力支持与信任……
池莉说: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懂得敬重生命是世间最大的物事,懂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其实就包括敬重生命之中,它们其实与享受生命并行不悖。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一辈子的幸福和快乐不就随时随地都正在降临她的身心吗?书名《立》的意蕴丰富,是独立,是自立,是安生立命,是稳稳地立于世界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而最好的教育则是爱与自由,如若真爱孩子,请给ta爱、尊重与自由吧。


IP属地:上海1楼2013-05-21 22:3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