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概念的广义、狭义区分
广义:无论东西方,早期的文学概念所指都是比较宽泛的,主要指文章著作等,或者进而扩大到现在一般所说的文化
狭义:指渐趋狭窄,主要指审美性的诗赋、文章即美文
西方现代对学的理解通常是指富有想象性、虚构性的作品
“五四”以来,习惯于把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戏剧和影视)等文学体裁看做狭义的文学
二,文学活动说及其意义
有关文学活动的理论主要有两方面来源:已是马克思的艺术掌握世界方式说;二是艾布拉姆斯的艺术构成要素说
马克思把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即人的精神活动分为四种:
1.以理论方式:如哲学火科学活动等2.以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如文学艺术活动3.以宗教的方式:如宗教或巫术活动等4.以实践—精神方式:如基于实践理性的道德、伦理观念活动等
文学的本质特征
1,以语言文字塑造想象性艺术形象——艺术创造特征2,包含想象性形象的文本(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本)——作品存在,特征3,直接诉诸心灵直觉——接受心理特征4,诗性思维和艺术话语创造的纯意识形式——艺术思维及意识特征5,蕴含审美意识的文化形态——审美文化特征
归纳分析为三个方面:
1,文学是塑造想象性形象的语言艺术2,文学是传达生命精神的纯意识形式3,文学是诉诸心觉的审美文化形态
文学的多元属性
1,诗学属性(诗艺性)2,美学属性(审美性)
文学的心理属性:主要包括情感性、想象性、虚构性
文学的语言学属性:主要包括语言疏离性、文采性等
文学的哲学属性:原道性(文原于道)、载道性(文以载道)等
社会学属性:意识形态性、阶级性、倾向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塑造想象性形象,以纯意识形传达生命精神,通过心觉实现沟通的一种审美文化形态,它是有诗艺性、审美性、情感性、想象性、虚构性、意识形态性等多种属性。
一,人为什么需要文学
1,认识作用:认识自己的心灵诗意的生存方式
二,人诗意的栖居
1,完整的整体2,真情流露(修辞立其诚,本色,认真)3,都遵循执着与洒脱的辩证法
三,文学理论学习的三种境界
1,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2,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3,成为一个有信念的人
文学典型论、文学消费与接收的性质、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