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吧 关注:48,727贴子:181,489
  • 3回复贴,共1

『东方韵·西子情』西湖第二篇—孤山寻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又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西湖的山水笼罩在一片湖光烟霭中,小舟点点散落在湖面。4月的清明,雨水总是这么充沛,令人想起了传说,也勾起内心的涟漪,这次的目的地是孤山放鹤亭。连接着断桥与孤山的白堤上种满了柳树和晚樱,沿途游人如织,我却独自穿行,。
孤山, 在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之间,早在唐宋时期已闻名遐迩,观其名便可知是一枚绿麓单独落在水中央。山上不仅有奇岭秀豁,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留心分辨了堤上的人们,发现以学子和情侣居多,便可明白为何常说西湖之奇在孤山。白公祠里有一联是这样说的:长留学士住西湖,曾将诗句结风流。我也觉得题非常贴切。在一山一水环绕的上千年,孤山凝聚了一种气场吸引着有同样有灵性的人不绝往尔。
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在孤山东北麓临水而建了放鹤亭。听说林逋一生未娶,隐居西湖孤山过着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生活,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交盛往。每逢有客人登门拜访,门童子会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年老后他在其庐侧修建了墓地,作诗云: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历史上对林逋的评价很高,称其为真正的隐士。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宋真宗得知其声名与才华,请他给太子当老师。他心怀感激,却一口回绝。旁人就有疑问,不理解他的想法,认为其真的是孤傲至极,目中无人。实际并非如此,不过生性恬淡而已。
最令人赞道的是林逋作诗从来都是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却在临终前写下诗句: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林逋引用司马相如临终前曾经以写了迎合武帝爱好的封禅书,实际是用夸张的手法讽刺相如。他的态度是自己去世之后若有谁像汉武帝一样搜集他的遗稿,无论是当初相如是假意的奉承还是真实的讽刺,他都不削一顾,故而未留下只字片语,体现出他不为名利所累,隐居不仕,逍遥飘然于尘外的洒脱性格。
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保留给后世的人呢,林逋回答:“我活着的时候就不以诗歌去争一时的出名,又何况是死后呢。”
作诗云:
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有这样一句话“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不知出处。第一种,小隐的人并非避世,而是对世间的 、金钱不那么在意,他们展现的性格更加随性,不受拘束,虽然曲高和寡,但是他似乎并不企望得到旁人的理解和欣赏,只愿意寻得一处僻静之地,过着闲云野鹤、栖身山林的日子,自得其乐罢了。第二种,隐于市朝的大隐之人把秉性隐藏起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与实际内心中那个真是的我,差别是很大 的。而这个内心世界是不允许别人轻易进入的,当面对世事纷扰时,也许他们表现得更加的淡定,和沉默。
我坐在凉亭里听着《最美的春天》、《向往》等歌曲,周围的林木茂密,两株年龄超过五百岁的香樟树将林逋的墓庐隐藏在后面。我望着飘落的树叶,尽量去感知着他的孤傲。或许我应该是有小隐倾向的人,相信自己与西湖之间是存在着某种溯源的。当年无意中起名西畔的时候,本来就是想表达在湖的尽头,临水而居的一间茅草屋子,这里没有其他可以进来的路,倘若有知己前来,唯有穿过专门的小溪,摇舟过来,予以着别人想找到我是很难的。我独自临水而居,且招临院客,试煮落花泉。听着溪水潺潺,享受那种来自自然的宁静的水声。
林逋在《小隐自题》中写到,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这也是我的体会,溪、山、林常常是古代书画家的主要素材。
大多数人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时候都会觉得无比轻松,没有压力,卸下重担,可以暂时地忘记各种烦恼。而古代的“隐士”一般是指隐居的贤达的知识份子,在当时的环境下内心受到迫害,无法凭借自身力量去改变时局,那么就会表现出“痴”于山水,这是这一类人的共性。隐士的感情是细腻的,避世的,他们有才能有学问,吟咏之间寄情于景,借景抒情,诗风轻灵飘逸,通过隽永秀美的文字表达内心中超然物外的意境和怡然自适的心情。
在孤山西泠印社书画厅的回廊里,有一幅对联“兴古人为知己,集斯文之大观”。我虽不是隐士,不过骨子里会有一些类似的倾向,这种特有的“痴”反映在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待在西湖。因为现实是残酷的,像我这样有小隐情节的人在如今是很难避世的。当面对在职场上的竞争,独自在异乡而且薪水不高来自生活的压力,使包括我等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面临更大的考验,保受精神折磨。为了舒缓这种痛苦,所以周末便常常来到西湖,去感知那些这里的人,知名的,不知名的。我们共同感应着。相信西湖是凝有某种有灵性的气场,在这里我们是知音,了解彼此内心的羁狂、清高,能够相互理解彼此精神上的孤独。
这里,我回归到最真实的本性!
以后,为了生存,我等年轻人也许会由小隐向大隐转变,慢慢接受不能改变环境,唯有改变自己的事实,也许那时候也就对两种风格“隐”的层次和区别会有更深的体会。看现在许多阅历丰富的人,他们在韶华过后所积淀修炼出来的大隐在名利、狡诈等一切坏的面前,所呈现出来的处变不惊,淡薄超然的气度才是令人折服。
关于孤山,关于林逋,关于隐逸,已经写得差不多了,我不才,仍以林逋的话作为本篇的结束,愿与知音者共勉:
荣显,虚名也;供职,危事也;怎及两峰尊严而耸列,一湖澄碧而画中。
西畔,2013年5月23日
作于沪上,聆听天地


IP属地:四川1楼2013-05-23 23:47回复
    孤山不孤……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3-05-24 08:42
    回复
      为规范格式发贴专顶!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3-05-29 20:05
      回复
        才女来着


        10楼2013-10-09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