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亦寒吧 关注:23贴子:1,977
  • 3回复贴,共1

【存档】李清照的幸福婚姻中有何欲说还休的隐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5-25 14:17回复
      青州十年,是赵明诚夫妇幸福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蔡京等人陆续退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兄弟也开始重新返回仕途之路。这本为天大的好事,但随着赵明诚回到仕途,他与李清照之间却又出现了变故!真可谓一波方平,一波又起!
      赵明诚重回仕途,本是件值得欢欣的事,但在李清照的一首词当中,却有些意于言外,这是一首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词——《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从内容上看,这首词显然是在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
      其实掰指一算,李清照与赵明诚自从结婚,还未曾真正分开过。刚结婚时一同在东京汴梁生活,后来屏居青州十年,夫妻两人真正各自一方的分开生活,就是此次赵明诚重返仕途之后。这对于长年厮守的夫妻俩,尤其是重情的李清照而言,真是一种残酷的折磨,所以李清照那些缠绵悱恻、思念赵明诚的词作,比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又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
      但是这一首词里却隐含着一些非同寻常的味道。
      这一天上午,李清照起得很晚,香炉中的熏香早已熄灭,床上的被子也乱如红浪。起床了也懒得梳洗打扮。女人本来是最爱美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如此蓬头垢面?只因女为悦己者容,赵明诚并不在家,打扮了又有谁看?梳妆盒上都已覆满薄尘,显然赵明诚已经久未返家。
      看看镜子中的自己,仿佛比日前消瘦憔悴了许多。为什么这么消瘦?不为醉酒,不为伤秋。几次话到嘴边,可是欲说还休,那“多少事”就是无法说出口。李清照真似有段难言的隐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终于,好似要极力挣脱这难言的苦衷,李清照嘶喊:休休!——罢了罢了!算了算了!为了留住赵明诚让他不再远行,她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但终究不能留,只独留她一人,每天凝眸望着那楼前的流水。而离愁就如东流水,她的爱人却也像这流水,只在她身边作短暂的停留,便又匆匆离去,仅有流水为她见证相思之苦。
      词中的蹊跷之处在于所运用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武陵人远,一个是烟锁秦楼。
      武陵人远,来自南朝刘义庆所著《幽明录》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据说汉朝的时候,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上两位仙女,乐而忘返,与她们共同在一起生活了大半年。返家后,方知世间已过六世。正所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烟锁秦楼,是《列仙传拾遗》上的故事,说秦穆公时有个人叫做萧史,擅长吹箫。穆公将女儿弄玉许配给他。弄玉跟萧史作凤凰之鸣,果真召来凤凰,于是他们便乘凤而去。
      这显然都是与长久的离别有关的典故。但问题在于,在烟锁秦楼的典故中,弄玉与萧史双宿双飞。但现实生活中,李清照却没有能够与赵明诚一起飞走,飞到赵明诚的身边。而在武陵人远的典故中,那两个人离家迷路后,便与仙女生活了半年的时间,换言之,是个离别后有外遇的典故。那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离家外出做官的人亦遇到了仙女?也与他们在一起生活?
      李清照在词中不无含混地说:“多少事、欲说还休。”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她想说而没法说,也不能说、不便说?在词的结尾,她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只是在凝望流水的一瞬间,又平添了一段新的忧愁。这新的忧愁到底又是什么呢?在李清照的内心,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难言之痛?她与赵明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楼2013-05-25 14:18
    回复
        显然,仅用一首词很难解开这其中的蹊跷与疑问,也不能解开隐藏在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秘密。我们仍需更多的证据。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四十一岁的赵明诚奔赴山东莱州任知州。这一次他决定将李清照接到莱州一起生活。如果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赵明诚兄弟先后离开青州外出做官算起,李清照与赵明诚断断续续的离别与分居也已有两三年,现在他们终要团聚,这该是多么令人高兴!他们又可以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分享收藏金石字画的快乐,彻底解除离别带给他们的相思之苦!
        那么,他们夫妻团聚后的生活是否如我们想像的那样美好?
        这个答案隐藏在她到达莱州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诗当中。诗前有一篇很短的小序:“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意思是说,我来到莱州以后,独自一人孤单地坐在房间里。这里不像青州,没有满屋的书籍、金石字画,也没有赵明诚的陪伴。看到茶几上有一本考试用的《礼部韵略》,就随手翻开一处,以当下看到的子字为韵,写下这首诗。
        这篇小序的格调已是孤单,而诗的内容更为凄恻,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这间屋子,窗户残破,桌椅陈旧,年久失修。既没有书籍,也没有字画,令人好不难过!我真像当年三国时兵败惨死的袁术一样走投无路,落到这步凄惨孤单的结局。就是因为人们都羡慕美酒佳酿、追求荣华富贵,所以才会放弃潇洒自在的乡间生活,来到这破败凄凉的地方,为那些杂乱琐碎的世俗之事四处奔波,自己的丈夫赵明诚不就是因为这样才不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吗?
        我一人待在这个冷清破败的小屋子里,真是百无聊赖、了无心情,只好关起门来孤单地坐着,写一两首诗,聊以排遣内心的寂寞。谁能说我没有朋友陪伴呢?我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子虚先生,一个是乌有先生,合起来就是子虚乌有,什么都没有。
        这首诗令人感到非常奇怪。
        它的主题不是离别,也不是相思,而是非常沉重的抱怨、埋怨!但这种埋怨并不符合李清照一贯的做人态度。李清照来到赵明诚的新官邸,由于赵明诚也是初来乍到,也许尚无精力、时间来布置新居,更不可能将青州的文物书籍字画全部搬来莱州。而青州十年的朋友知交亦不可能随着他们来莱州。所以李清照对莱州这个地方的陌生与冷清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也是已经三十八岁的李清照未来之前就应想到的。
        再说了,李清照来莱州是为什么?主要就是为了能与赵明诚在一起。她来莱州并非为了贪图享乐享受,她从来就不是那样的人,在《〈金石录〉后序》里,她早就表白过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意思就是不吃大鱼大肉,不穿大红大紫,头上没有珠光宝气,房间里没有雕梁画栋。这就是她对于生活的要求,朴素简单,只要适用就好,只要能够与心爱的丈夫在一起,只要志趣相投,即便生活窘困一点、简单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因此,从李清照的人生态度,以及与赵明诚这么深的感情、彼此的理解而言,她本不该为这样的原因而埋怨赵明诚。
        但实际情况是:李清照有着很深的怨气!从表面来看,她是在埋怨这个陌生的环境、冷清的房间,埋怨赵明诚忙于公务,无法陪伴自己。但只要我们细细体会一下这首诗,就能发现,这首诗最浓重的气氛就是:埋怨赵明诚冷落了自己,虽然将她这个妻子接到了莱州,但是却将她彻底丢弃在房间里,不闻不问,甚至让李清照感叹自己没有朋友,只有子虚乌有先生是朋友,也就是说,赵明诚公务之余也没有陪伴李清照。原来虽然远隔千里,但是两颗心是相近的;现在虽然近在眼前,但两颗心却相距千里。这是最让李清照不能接受、不能理解的,也是最让她感到痛苦的地方。
        这是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就算赵明诚再忙,两个人毕竟得以聚首,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让李清照有这么浓重的孤独感与寂寞感,那又是什么原因致使她感到人生都因此变得虚无了呢?


      3楼2013-05-25 14:21
      回复
          第一条材料,在南宋人翟耆年的金石碑刻文字著作《籀史》中。其中说到赵明诚文物收藏极为丰富,但“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意思是:赵明诚的收藏虽然丰厚,但是没有子女继承这些东西,每每为之叹息不已。《籀史》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这个时候李清照还在世,赵明诚的许多朋友、亲戚也都在世。翟耆年在书中也并非专门要提及这个话题,只是在讲述赵明诚收藏时顺笔提及赵明诚与李清照没有子女,可见在当时,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实。
          第二条材料,在南宋人洪适撰写的金石文字著作《隶释》中。其中谈到赵明诚身后之事的时候,说到“赵君无嗣”,即赵明诚没有后代。《隶释》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距离李清照去世不过十四五年时间,这个记载也是可信的。
          这两本书一个成书于李清照在世时,一个作于她身死之后,都是研讨金石碑刻、篆隶文字的学术著作。翟耆年与洪适都是金石学研究的有学之士,并非搬弄是非的小人,他们对于赵明诚、李清照的情况该是了如指掌。所以他们所说的赵明诚没有子女的事实应该是可信的。
          原来,让李清照如此难过痛苦,如此欲说还休的“多少事”就是:她与赵明诚结婚二十多年,居然一直没有生育子女。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身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如果无法生育,尤其是不能给丈夫生育一个儿子,那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价值,就会一落千丈!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古代,一个不能生育男孩甚至根本不能生育的妻子,在家中几乎是没有地位的,而且最终也会丧失丈夫的关爱以及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对于她们来说,这将意味着感情与财富的双重失败!
          问题在于,赵明诚是拥有侍妾的,但始终未有生养,这不能生育的责任似乎并不能全由李清照承担。但在古代,只要没有子女,舆论一般都会将罪责指向为人妻者。
          试想,此时此刻的李清照怎能不痛苦,怎能不难过,怎能不悲观甚或绝望?
          难道,赵明诚与李清照这一对天作之合的神仙眷侣、美满伉俪的感情就这样走到头了?他们的感情还有机会和好如初吗?


        5楼2013-05-25 14: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