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波特吧 关注:11贴子:33
  • 10回复贴,共1

【科尔波特】Cole Porter 的生平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上Cole Porter本尊。
镇楼!!!!!!!


1楼2013-05-27 19:30回复
    科尔·波特(Cole Porter 1891.6.9--1964.10.15),美国著名男音乐家 1891年6月9日,科尔·波特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秘鲁。6岁时的科尔就在母亲的辅助下猹始了音乐学习。10岁时,其完成了处女作“Song of the Birds”,后又发表了多部音乐作品。童少年时代科尔所展示出的音乐天赋已使人不容小视。 高中时代与耶鲁大学的求学生涯意味着科尔·波特的音乐创作又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各种学生组织及团体创作的超过300首音乐作品是这一阶段最有据的创作历程。


    2楼2013-05-27 19:30
    回复
      在百老汇的音乐创作巨星中,科尔·波特是独一无二的:他并不像同时代的人们那样模仿科恩;他也不像罗杰斯那样高产;既不像格什温那样雄心勃勃;也不像柏林那样简单朴素。波特就是波特,没有人的音乐能像他的那样特点鲜明,易于辨认。 波特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赋可能不如和他同时代的大师们,如罗杰斯,柏林,但他对于音乐的感觉,对于音乐技巧的把握确实是同时代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听波特的作曲,与其说它是灵光乍显,不如说它是极富创作力和想像力的佳作;与其说它温暖和富有感情,不如说它能够敏锐地抓住观众的心。波特的音乐是非常适合剧院的那种音乐形式:栩栩如生的氛围、微妙敏感的情绪和变幻无常的旋律


      3楼2013-05-27 19:31
      回复
        科尔·波特于1891年6月9日出生在印第安纳州的秘鲁。他的父亲芬威克·波特(Fenwick Porter)是一位药剂师,他的母亲凯特·科尔(Kate Cole)对他非常溺爱。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小提琴和钢琴的训练,在10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鸟儿之歌”(Song Of The Birds)。在1902年,他母亲帮助他出版了第一首作品“食米鸟华尔兹舞曲”(The Bobolink Waltz)。波特于1905年在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专科学院接受教育,在这里,波特遇到了对他音乐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阿伯克洛姆比(Abercrombie)博士,他向波特讲述了音乐中剧诗同节拍和旋律的关系,并且强调了一首歌中音乐和剧诗不可分离的重要性,这一创作原则对波特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年以后,波特在回忆这段学习经历的时候,还深有感触地谈到老师阿伯克洛姆比传授的经验:“音乐和剧诗必须要密不可分,紧密结合,看起来就像一个整体才行。”


        4楼2013-05-27 19:31
        回复
          校园知名人物 在伍斯特学院学习期间,波特学习非常刻苦,他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在1913年他考入了著名的耶鲁大学。在这里,他成了校园的知名人物,他为校足球队创作了两首非常动人的歌曲,包括那首著名的“耶鲁斗牛犬之歌”(Yale Bulldog Song)。他还为耶鲁大学的戏剧协会创作了许多歌曲,从那时起,他的创作天赋就已经开始展现了。到毕业时,他被评为他们班最令人愉快的人物,但同时也被公认为最具创造力和行为最古怪的人。 《初见美国》 《初见美国》(See America First)是科尔·波特离开校园后创作的第一部百老汇剧作,它在1916年上演。短短的15场的成绩给了波特一个不小的打击,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年轻的波特去了法国。在一战期间,他参加了法国的一个救济组织,他在巴黎度过了炮火纷飞的那段时光。他也结识了文森特·因迪(Vincent d’Indy),并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创作技巧和知识,对以前的创作思想和理论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巩固。这样,科尔·波特打下了坚实的创作基础。 成就及荣誉 在1919年,他同富有的社会名流琳达·李·托马斯(Linda Lee Thomas)结婚,琳达当时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之一。生活美满的波特开始将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音乐剧的创作上来。科尔·波特总共创作了23部作品,但只有1948年的《吻我,凯特》(Kiss Me,Kate)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如果按阶段划分的话,波特创作的黄金时代也许只有从《五千万法国人》到1935年的《狂欢节》短短的6年。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创作出了他最为人们怀恋的歌曲。此后他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创作感人、新奇的快节奏的滑稽歌曲。也许是作词比作曲来的更快,也许是和当时的剧诗作家分一高下,反正波特在这一时期剧诗创作明显多于写歌。 歌曲写作 在创作早期,波特为滑稽剧和几部并不成功的剧作写了歌曲,包括一首芭蕾舞曲“限额以内”(Within the Quota),这是他第一首也是惟一一首尝试管弦乐的作品。到1929年,凭借《五千万法国人》(Fifty Million Frenchmen)一举奠定了他精致华丽的风格,接下来创作于1930年的《纽约客》(The New Yorkers)和1934年的《万事成空》(Anything Goes),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和风格。在波特早期的作品中,他那充满异域情调的情歌,以及迷人歌曲中那诙谐的唱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最为观众所喜爱。一般情况下,在创作一首歌曲之前,波特会首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把早就想好的旋律写出来,最后是为它配上最合适的词。这样,一首好歌就创作出来了。 异域情调的情歌 异域情调的情歌可以说是在科尔·波特的努力下才发展成一种特色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关于波特热衷并擅长创作此类风格的作品,还有下面这个未经证实的小故事作为补充:当年科尔·波特参加格什温举办的酒会,闲谈之余,波特就向格什温抱怨最近总是写不出什么新作,并且自认为比较努力了,但始终没有什么轰动之作。他向格什温请教有什么秘诀可以透露一下。格什温也是半开玩笑地对他说:“既然你在原来的老路上踯躅不前,就换个路子,去写犹太人吧!”就这样,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科尔·波特转头就创作了许多与中东有关的作品,那首“心向爸爸”(My Heart Belongs To Daddy)就是这时写出来的。尽管这个故事听起来不是很可靠,但此后波特确实成功地完成了个人风格的塑造,并且这种风格也成了他的标签。“只是其中之一”(Just One of Those Things)、“我凝视你”(I Concentrate on You)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它们有很长的旋律和节拍、反映热带风情的节奏和多变的风格。[引自《Broadway Musicals》,Martin Gottifried/著,New York Press,1980年版,P202。] 《万事成空》 在《万事成空》中,有许多为人所熟悉的歌曲如“你是最好的”(You’re the Top)和“彻夜”(All Through the Night)等都出自其中。这部以船为戏剧背景的音乐剧显得与20年代的其他作品都不大一样。这部作品以盖伊·博尔顿和P·G·伍德豪斯的剧本为蓝本,经由罗素·克鲁斯(Russel Crouse)和霍华德·林德赛(Howard Lindsay)改编而成,波特负责为之谱写歌曲。 音乐剧创作 在音乐剧创作方面,佳作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部好的音乐剧作品中可能会有好多首作品传世,也可能几部作品中也没有一首能让人回忆起来的作品,观众的喜好对于创作者来说,有时是很残酷的事情。尽管波特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但很多都同科恩、罗杰斯和格什温的一样,演出以后就被人们遗忘了。但那些能够保留流传下来的都成为经典之作,真可谓是“吹尽黄沙始到金”。波特接下来创作的《狂欢节》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也许它早已为人所忘记,但它里面的一些歌曲却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像“跳起比根舞”(Begin the Beguine)、“只是其中之一”(Just One of Those Things)和“为什么不是我?”(Why Shouldn’t I?)等都曾热卖一时,挂在人们的嘴边。 跳起比根舞 “跳起比根舞”是波特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与传统的歌曲为32小节不同的是,这首歌曲达到了惊人的108节。尽管在这首歌中,“哦,是的,让他们跳起比根舞”(Oh yes,let them begin the beguine)这句歌词多次出现,使人有些厌烦,但这并不影响整部作品的美妙和完整。“为什么不是我?”则可以称得上是这部作品中最完美无瑕的一首歌了,它“开门见山”的揭示了歌曲的主旋律,而不是像通常那样等故事开始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突然跳出来。它听起来也与波特的其他作品不同,音乐曲折反复,令人荡气回肠。这首歌的唱词非常简单,波特并不想在这里展示他在作词方面的才华,只是让词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自然地向前流淌,所以整首歌听起来非常地和谐和自然。“只是其中之一”是典型的“波特式”作品,这首歌曲的音乐并不十分华丽,但它的剧诗为它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剧诗中充满了悔恨之情,同时还忘不了来一点讥讽挖苦,在观众们听来,整首歌就是一个心碎的人的内心倾诉和独白,没有一点矫情做作之感。这首歌也表明了感情并不是通过刻意设计的音符,而是通过水乳交融的整首歌曲旋律来体现,这正是波特的过人之处,也是波特独有的招牌创作手法。[引自《Broadway Musicals》,Martin Gottifried/著,New York Press,1980年版,P207。]


          5楼2013-05-27 19:32
          回复
            年生涯 波特的晚年生活非常凄惨,在1958年,他被迫接受了截肢手术,从此之后他就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1960年耶鲁大学曾授予他名誉博士的荣誉,1964年他在好莱坞逝世。


            7楼2013-05-27 19:32
            回复
              在百老汇音乐剧及电影方面的一系列的作品获得成功,如《快乐的离婚男人》(The Gay Divorce)(1932),《无论发生什么事》(Anything Goes)(1934),《吻我,凯特》(Kiss Me,Kate)(1948)。他的一些歌曲歌词机智诙谐,很有个性,其中《跳起比津舞吧》(Begin the Beguine),《让我们开始做吧》(Let's Do It),《夜与日》(Night and Day)和另外许多同样好的受人喜爱的作品。


              9楼2013-05-27 19:33
              回复
                科尔·波特 Cole Porter 获奖情况 1961
                Grammy Awards(Grammy) Best Soundtrack Album or Recording of Original Cast from a Motion Picture or TV
                坎坎舞
                (1960) 1957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上流社会
                (1956) 1944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Something to Shout About
                (1943) 1942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黄金梦
                (1941) 1937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为舞而生
                (1936)


                10楼2013-05-27 19:34
                回复
                  整点零花吧
                  chout qtud efywg chb!


                  来自iPad11楼2013-05-27 21:23
                  回复
                    不错啊哈哈我会继续一直关注科尔波特吧的
                    吧主多弄点资源啊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5-27 23:14
                    回复
                      不止一位推进历史的作曲家,也是坚强的斗士


                      IP属地:北京13楼2013-07-21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