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广告资源吧吧 关注:64贴子:430
  • 3回复贴,共1

【小强推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度娘,如题


IP属地:浙江1楼2013-05-28 11:12回复

      我相信人人有创意。我爸很喜欢废物利用,顺手拈来,常会创作出一些很实用的家庭用品。我妈很喜欢自创菜式,无师自通,经-常炮制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上天是平等的,或多或少会在各人的身上预留一些创意细胞,所以,有人可以创业,有人可以是发明家,有人可以是作曲家,有人可以是厨师?-?-我收过很多应征信,应征者都说自己如何有创意,大有舍我其?-的意思。但我希望大家在应征前,先想想这个:有创意的人就能做广告吗?
      (1)广告需要持续性的创意。我在《此乃广告班》常会收到一些有趣的作品,于是,我会想有机会要把这些人都招进公司。可惜,下一次出了另一个题目,同一位参加者,却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何解?因为广告这个行业需要的不是偶然的创意,而是持续不断的创意输出。作为一个发明家,一生中可能只需发明一件传世的作品,例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贝尔发明电话。但广告人需要的却是每天靠创意为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构想广告。你为这个客户构思了一个很棒的广告,不代表你就能为另一个客户构思出同样分量的广告。所以,曾经-做出一件好作品,曾经-很有名气,都不是创意的保证,你的作品才是你的代言人。因此,BBDO的口号是“The Work. The Work. The Work.(作品,作品,作品)”没有好作品,说什么也没意思。
      (2)广告需要全面的创意。除非你永远服务一个专户,而客户只有一个单一的产品,创意方针千年不变,否则,你必须要拥有全面的创作能力。遇到过一位创意人,一直都只做房地产、汽车之类的广告,而且一做多年,从没染指其他广告,后来转职其他广告公司,服务其他客户,发现很难得心应手,创意一落千丈。以上海BBDO为例,我们有13个客户,20多种不同产品,每个广告的创意要求都截然不同。但°-于人手,我们每位同事都要服务至少四五个品牌。要是我们所聘请的创意人都不够全面,我们就得多聘四五倍的人手了。我说的全面,也包括创意手法。一个创意人总不能只用一种创意手法去服务不同的客户。有些产品需要幽默的创意,有些产品需要感性的创意,有些产品需要毫无感情、冰冰冷冷的创意。一个专业的创意人,必须面面俱到,要幽默的时候能幽默,要感性的时候能感性,要大气的时候能大气,要促销的时候能促销,不可一把板斧走天涯。今时今日做创意,更要有能力处理不同媒体的创意。广告不再只是电视或平面,越来越多是户外、多媒体、公关活动、售卖点广告等等。所以,新一代的创意人更需具备全面的创作能力。
      (3)广告需要触类旁通。具备创意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你更要拥有营销知识,明白消费心理,紧贴潮流动向,懂得沟通技巧等等。现代的创意人,很少会收到简报就开始创意,很多时候要先把策略想通,找到洞见,发掘与众不同的入手点。这些工作绝非只有创意就行,必须以一定的市场学、心理学、传播学认识为基础,再加上调研、观察、分析才能得出具有影响力的策略。很多创意人创意很好,脾气却不好,人际关系很差,这样的人也很难做出好广告。广告不是单打独斗,更多是分工合作。所以创意以外,我们还需有好的情商,对内能与同事互相搭配,对外能与客户及供应商建立好关系。无论多好的创意,如果不能成真,只会成为空想。因此,创意人也要具有卖稿的能力及执行的能力。不少创意人都是拙于言词的,卖稿不生动、没有技巧,很容易会糟蹋了创意。试想花了一两周构想的绝妙创意,可能会被十来分钟的笨拙提案所扼杀,何苦?成功过关的广告,若没有好好地执行,最终也是一种浪费。所以,创意人必须好好掌握执行的技巧与监控能力,让作品可以更上一层楼。广告这个行业变化万千,要是不能触类旁通,持续装备自己,很快就会被市场淘ì-!
      所以,我虽信人人有创意,但我更相信有创意的人不一定都能做广告。要入行,请三思!


    IP属地:浙江2楼2013-05-28 11:13
    回复

        摄影师与导演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拍摄广告的过程中与导演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摄影师。从勘景开始,导演就会与摄影师先到场地研究,看看哪个场地最适合拍摄,也会与导演讨论故事的每个拍摄镜头。因为很多导演都并非电影专业出身,所以对于镜头的运用就更加要依赖摄影师了。很多时候,导演只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摄影师,然后摄影师再按需要使用不同的镜头去拍摄。不过,部分导演是摄影师出身,所以拍摄时也会自己兼任摄影师。摄影师除负责镜头运用外,也要指挥灯光师调校合适的灯光配合。摄影师的辛酸常常不为外人所知,例如拍摄空中的镜头,摄影师就要坐在小型飞机或直升机内在天空中来回飞行,危险性非常高。我认识的一位摄影师,为了拍摄一个跳水镜头,曾经-摸黑爬上几十英尺的高台,结果意外地弄伤了耳朵,血流满面仍忍痛完成拍摄才到医院抢救。另一位资深的摄影师曾在外地拍摄现场的高台上失足倒地,结果要五花大绑横卧四张飞机座椅送回香港医治。摄影师不单精于拍摄风景或人物,更常要拍摄美味的食品镜头。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就为必胜客构思过不少广告。在拍摄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不是故事的拍摄,而是中段的食品示范。看似简单的一个比萨à-起丝镜头就常要拍摄好几小时,若不是很多有耐性的摄影师,恐怕很难胜任。


      IP属地:浙江5楼2013-05-28 11:18
      回复
        .TAKE8:后期制作
          广告拍摄完毕,意味着前期工作已经-结束,后期制作马上就要开始。其中主要的步骤包括:冲片(Film Processing)、粗剪、胶转磁、最后合成、配乐、混音(Mixing)、电脑三维动?-(Computer Graphic)等等。整个过程快则一周,慢则数月。这是一个让广告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已拍摄的胶片称为“生片”,必须马上冲印变成“熟片”。换句话说就不怕底片会不慎“走光”了!在外地拍摄,这方面尤其重要,因为未经-冲印的底片通过海关可能会有问题,一是底片盒不能打开,二是底片不能通过X光安检机器。虽然很多机场的安检机器都自称是不会影响底片的,但为安全起见,底片大都先行冲印完毕才会通过海关的。
          导演把拍摄好的底片冲印后会先做初步的胶转磁,亦即是One Lite。所谓“胶转磁”,是指把胶片数码化的一个步骤;而所谓“One Lite”就是指为广告片定下一个初步的色调。在制作会议上,导演把有关光影的参考图片或片段让客户过目,而One Lite基本上就会朝这个方向去调校色彩。但由于广告片的拍摄动辄要十多卷底片,若全都作胶转磁就会很浪费时间,所以导演会与剪片师先选取合用的镜头(Good Takes)作初步调色,到粗剪决定后,再把选取的镜头逐一仔细调色。调色视乎导演及创意人喜好,或是黑白,或是偏蓝、偏绿、偏棕等等都有。接着,剪片师就会拿这些数码化的片段进行粗剪了。
          粗剪或A拷,是指剪片师按照剧本所需,把拍摄所得的相关片段剪?-成广告的雏形。剪片师会把所有拍摄的片段先看一遍,然后选取合适的片段作为备用。专业的剪片师不会只按剧本剪接,常会以第三者的角度重新演绎广告,令广告生色不少。在粗剪阶段,剪片师会配以参考音乐、声效、辅助旁白、字幕、视觉效果等,务求让粗剪更贴近精剪版本。粗剪版本完成后,剪片师会先与导演交流,看看有没有任何修改,然后才会让广告公司提出意见。广告公司的创意人、制片及客户部人员都通过粗剪版本后才会向客户提案。由于粗剪版本很多方面都未尽完善,若客户的经-验不足,创意人及导演就需要从旁加以解释让客户能想象出最后成品的效果。顺利的话粗剪可以数分钟就通过,但我亦试过花了两周时间才完成粗剪。这主要由于客户与创意人及导演对广告的理解或要求有所不同,于是就会出现à-锯战。创意人很重视粗剪,因为如果粗剪弄不好,精剪的时候就返魂乏术了!
          剪片师一般都会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粗剪版本给广告公司挑选,如何挑选合适的粗剪版本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有几点很值得留意。首先,广告作为产品与目标群沟通的一个渠道,能否让受众理解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广告公司与客户之间会出现两极分化:客户很想把广告弄得清清楚楚,广告公司很想把它弄得含含糊糊。其实,两者都存在本身的理由,亦有自己的问题。客户常说3岁的小孩或80岁的老人会看不懂,问题是他们是真正的目标群吗?当然现在的简报在目标群一栏大都写着15~55岁,但也不能忽视15岁以下及55岁以上的,所以根本没有目标对象。加上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南北相异,还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与其余二三线城市之分,要靠一个广告满足所有人是不可能的,结果常会两边不讨好。我最怕的情况就是在A拷的时候,客户忽然带一个毫不知情的阿姨或秘书到来,然后故作专业地逐一批评。我敢说,A拷必死无疑!至于创意人亦真的常会自作聪明,把?-本很简单的事情故作高深,让人如坠迷雾之中。因此,看A拷首先看能否把?-来的故事重点说清楚,情节上的增删反而不重要,没有观众会拿着故事板来与电视广告逐格对应,找出错处的,除非他是一位客户!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镜头。剪接是把不同的镜头并合在一起,而每个镜头都有不同选择,长短不一,所以先选好镜头再剪接就不会浪费时间了。剪片师会跟导演在初步的胶转磁时抽取一些合用的镜头备用。粗剪时决定了故事的脉络后就要挑选最好的镜头。当然最好就是创意人曾经-监拍了广告,剪片时就可以大概知道有没有什么镜头可供替换。同一段镜头,有时要前一点跟要后一点就有很大分别,要长一点跟短一点就更不同。而镜头与镜头的先后顺序也很影响故事的理解及可观性。我就常会与剪片师及导演一起尝试剪出不同的版本,看看哪个效果最好。
          为加强剪接的节奏感,剪片师在剪接时都会配上音乐。例如剪接感性的广告会挑节奏缓慢一点的音乐,剪接时尚产品广告会选明快一点的音乐。这些音乐只作参考之用,不一定就是最终的音乐。因为音乐都有一定的节拍,如四四拍、四三拍等,有了这种内在的节奏,最后即使配上其他音乐,只要是合乎节奏要求的,就会同样合用。我就尝试过把一支剪接好的广告片配以不同的音乐,结果发现不同的音乐会替广告片带来不同的感觉。各位可以试试把广告片放到Windows Movie Maker中,把?-先的声音关掉,然后导入不同的音乐,你会更明白我所说的意思。有一点值得一提,若广告有大量的对白或旁白,音乐就要挑选比较简单的旋律,不然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故事的理解。


        IP属地:浙江8楼2013-05-29 2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