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 Climbing
想有效率地爬上陡坡,需要调整(身体的)位置来获得(轮胎的)抓地力与(人车的)平衡性,同时也要运用我们先前提到的「有效踩踏行程」。运用你的身体,在单车上方移动,以便能够找到正确的着力点(pitch length)和爬坡路面。
高效率爬坡的要诀主要在于,你是否能熟练地在你自己的坐姿与曲膝站姿之间平顺地转移,如果将身体重量向臀部方向集中,那么你可以得到最佳的轮胎抓地力,时常移动你的身体位置来保持后轮的支撑点与前轮的操控性。
坐姿爬坡法是一种寻求抓地力与操控性的平衡动作,如果前端较轻时,那么()可以将你的胸部往车把手的方向压低。你也可以在坐垫上,往前滑动以便加重到车子的前半部份。交互运用这二种动作来保持足够的重量作用在后轮上,但又不致让前轮失去操控性。这些微妙的调整是一种由前至后的动态平衡动作,如果前半部的重量太多,则后轮会失去动力,相对地,如果后半部的重量过多则前轮会轻浮而开始变得难以控制。要让前端落在地面上,那么将腰部向前移动,如果还不够话,可以在坐垫上往前滑动。
再者,如果后轮开始有失去动力的倾向时,你的重心就需要往后移动。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出力时,可以平顺地转换成曲膝站姿来踩踏,但切记不要站得太直,因为如此会重压前轮而后轮却无足够的抓地力。正确的方式是采攻击姿势,屁股离开座垫,弯腰,手臂往后拉,但不可拉得太直,否则会把前轮拉离地面。运用整个身体会得到更多的出力,若后拉车把手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试着想象以B.B.为中心,腿部向下及向后拉的动作有助于将后轮压于地面上,而运用辅助把手,也会增加出力。爬坡时,是否能有效率地踏踏具有决定性之关键,散乱的踩踏只会让后轮上下乱蹦而失去所有的推进力。请记住:用腿往下踩,用脚往后拉,再用膝部向前推。(「踩-拉-推」三步法)
有时候我们爬的坡度变化并不大,也没有太多的障碍物,这时候找到抓地力较好的硬质地面,这样会比较容易通过。如果遇到松滑的陡坡,关键因素在于选择适当的齿轮比和前进路线,尽可能找到较平滑的石头和较硬的泥土以确保有最佳的抓地力。以沙质坡来说,其要点在于找得到较大的块状物以取得较佳的抓地力,而能通过这种沙土成份的路段。
选择适合的齿数来让你保持理想的爬坡姿势,用太轻的齿数,会导致踩踏转数过快,这会迫使你紧贴座垫,同时也会使你的双腿失去避震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碰到障碍物时,若使用过重的齿轮组合,则会让你失去动力。一般骑士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快接近爬坡段时,变档太多太快,这样会让你在开始爬坡时失去最需要的推动力量。正确的方式是,每次变换一至二档,别忘了,我们有二十四个档位可用呢!
「平衡能力」是爬坡时的一项重要技巧,不要害怕骑得太慢或使用太轻的齿轮组合,如果你具有平衡的能力,那爬坡时就用容易多了。在缓慢移动过程中,如果展现这项技巧,那你可以专注于抓地力或出力的控制,而非仅是站在车上而已!
如果可以有效率踩踏并能放松身体,但不必尽吃奶之力,那么爬长坡时,你便可以轻松有节奏地呼吸,爬坡时便会感觉比较容易一些!同时你应该时常变换骑乘姿势,让不同的肌肉群作动,开始时不要骑太快,以免落得痛苦不堪。可以先用较轻的齿轮组合,让心跳率慢慢地提升上来,只要让你的身体系统热起来,但不用太专注于想放松你的颈颚,试着用有力的呼气动作来放松,如果胸部过于紧绷,那样有碍你的呼吸!
放松动作对你的胸部是有利的,那会让你更容易呼吸, 对手臂、肩膀来说也是一样。当然你必须握住车把手,但不用握到让你呼吸困难,运用辅助把手(牛角),这样会让你开怀地呼吸。
在爬长坡时,大部份时间我喜欢采坐姿方式,因为这样比较不费力。如果站着踩踏,心跳率会提高,那是因为除了踩踏之外,也必须有额外的能量来支撑身体重量。不过使用站姿踩踏的好处是,它能够运用不同的肌肉群,同时放松坐姿踩踏时所使用的肌肉。如果你的双腿极需回复,此时你可以站起来直接运用身体的重量,透过不必出力的双腿,使其落在踏板上来带动大齿盘,当运用上半身时你可以得到额外的出力。通常在爬坡期间,你应该集中力量在整个踩踏圆周上,在下压到最低行程时,继续将踏板向后拉,如此会帮助你使用更多的肌肉。当站立踩踏时,这样的转换会得到一种两侧交互出力的自然的节奏,如果是坐姿踩踏,则又是另一种更微妙的动作,因为它能够让你的关节部位更有力!
爬坡时的心态是一项重要因素,有一些人真的害怕爬坡,总是不舒服又痛苦。不过宁可有正面的看法,我自己的爬坡经验让我在健身方面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