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吧 关注:224,431贴子:6,226,940

【求助帖】贵大的同学,他们需要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来到这里向大家求助,是因为我们学校北区有一名研三学生过得特别艰辛,但我又不知道怎样帮助他才是最好的,希望能够借助大家的力量,让这个不幸却坚强得令人感动的研究生获得最基本的尊重。
他叫刘于新,来自贵州农村地区,因为高三时得了类风湿引起的脊椎炎,双腿严重变形,此后无法正常行走,出行都要借助轮椅。从2004年至2006年,曾三度考上大学,但前两次都因自己是残疾人而被校方拒收。后来终于在2006年入读贵州大学,本硕连读,一待就是七年。期间,由于他下肢全瘫了的,我们学校道路又不太平整,每天的上课下课,年迈的父亲就成了他的双腿。经常可以看到老人佝偻着身躯吃力地推着儿子上坡下坡上楼下楼,七年始终如一。
大家肯定会想,他的情况这么困难,学校应该有数不尽的补助才对。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那名研究生除了在本科一二年级的时候获得学费减免外,其余五年学校没有给他减免一分学费!其次,学校的相关助学金对于他们也不是每年都可以得到。
不仅如此,就连父子俩人居住的无比简陋的宿舍,学校每年还要向其收取一千多元的住宿费!要知道一千多块对普通家庭来说肯定不是难事,但对以每天在学校卖报纸为生的刘伯来说,这笔费用对他们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老人以略带遗憾的口吻跟我说“我就是每天卖点报纸赚点生活费“,看到他脸上的皱纹和勉强的笑容,让人心酸不已.......是的,刘伯已经很老了,儿子的一切外出活动都要他来承担。因为要照顾儿子,所以他只能靠卖报纸维持父子两的生活费。
夏天,烈日当空,老人为了抢个显眼点的位置,顶着毒辣的太阳坐在小凳子上期待着过往的学生能够随手买一份报......
冬天,凛冽的寒风肆掠,地上都结冰了,好多同学都窝在寝室不愿意出来,老人端坐在只铺了薄薄一层报纸的石凳上,希望今天能够多卖出去一份报纸......
父子俩这样的艰难,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 七年!
七年中,他们受尽人们或异样或同情的目光,他们默默地承受着这个学校的不近人情,他们没有向贵大的同学索要一分钱,只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的保障。
这般坚持, 是因为他们渴望着这个社会的不歧视,他们渴望未来能过上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的平凡生活!
然而,到了这个毕业季,时至今日,刘于新却找不到工作......
找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学校反映冷淡......
自己去单位求职,屡屡遭拒......
七年了,怎舍得让他们抱着希望坚持了七年以后再给他们如此沉重的打击?
简直不敢想象,如果毕业后没有工作,父子两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不堪与窘迫......
在这里希望大家对这对不幸的父子多一点关注,如果有任何可以帮助到他们的建议还望不吝赐教,我代他们对大家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另外特别呼吁大四的同学,也许靠父母吃饭的我们没有太多的结余,但我们可以把自己需要的书籍送给刘伯,考虑到刘伯要照顾儿子,空闲时间还要卖报纸,所以麻烦大家最好是送到北区这边来。 或者联系我的qq,2835460989,我给大家刘伯宿舍的电话,或者我也可以帮大家的心意代为转交,真心谢谢大家!
以下是12年新华网关于他们的报道:
刘正顺,60岁,贵州安顺市幺铺镇牛方村农民,小学文化。本着对知识最基本的尊重和崇拜,刘正顺背着儿子刘于新读大学,六年“背”出来一个计算机硕士生。 29岁的刘于新在高三时得了类风湿引起的脊椎炎,双腿严重变形,此后无法正常行走。 2004年,刘于新考上大学,因为腿脚不便而放弃读书。 2005年,刘于新再次考上大学,却因身体原因被校方拒绝收录。 2006年,第三次考大学的刘于新以568分的优异成绩被贵州大学录取。一连三次考上大学,却不能一连三次放弃就读。刘正顺决定,陪着孩子去读书,“就是背,也要把他背到大学毕业”。为了给儿子攒生活费,刘正顺开始在校园内卖报纸,平均每天能有十块钱的收入,就靠这十块钱,维持着两人每天的基本生活。在照顾刘于新上学的六年时间里,刘正顺得过肾结石,双腿也因严重的骨质增生而行走不便。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背着儿子行走在各个教学楼间,六年来没有让儿子误过一节课。都说父爱如山,但对刘于新来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父亲是我的大山,更是我的一片天空。” 还有一年多,刘于新就将硕士毕业。对于未来,刘于新希望用人单位不歧视他并且录用他,让他能够开始回馈父亲如山般的大爱。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1楼2013-05-31 12:05回复

    刘伯背着儿子回宿舍


    3楼2013-05-31 12:12
    回复

      刘伯望着正在学习编程的儿子


      4楼2013-05-31 12:13
      回复

        刘伯推着儿子去上课


        5楼2013-05-31 12:13
        回复

          到教室了


          6楼2013-05-31 12:14
          回复

            刘伯在学校卖报纸


            7楼2013-05-31 12:15
            回复

              一讲到父亲多年来的辛苦,刘于新就忍不住要落泪


              8楼2013-05-31 12:15
              回复
                他们同学都去哪儿了?助学金最后的工作貌似都是学生科的学生在做!


                IP属地:贵州9楼2013-05-31 12:17
                收起回复


                  10楼2013-05-31 12:23
                  收起回复
                    “爱人”是帆,“爱己”是船,只有彼此的推动和支撑,才能使爱心常存,爱意永驻。


                    11楼2013-05-31 12:25
                    收起回复
                      我能做的太少了。但以后只要看到刘老伯,都会去买份报纸的。太励志了!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5-31 12:37
                      收起回复
                        谢谢同学!


                        15楼2013-05-31 12:38
                        回复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16楼2013-05-31 12:39
                          回复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17楼2013-05-31 1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