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推出的行业阅读平台备受企业关注,它不仅帮助企业用户克服了以往的阅读、普及和管理困难,其总经理戴和忠对企业图书馆更是提出新的解读。据了解,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业务不但提供数字读物,也在大力推动个人领域向行业阅读领域发展。
记着:戴总你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和您交流。首先我想请问,为什么中国移动会搞手机阅读?
戴和忠: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问我,这里我有几点体会。第一,整个现有的图书市场,存在着一种不对称。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数字,去年当当上有6万种财经图书,但是销售量超过1万的只有65种。像蓝狮子,应该是国内顶尖的财经图书公司,它去年一年平均的销售量是2.1万册,难道说我们的图书就这一点用户吗?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整个图书市场,尤其是财经图书的发行量?第二,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很多用户、很多读者,他想买书,想看好书,但不知道什么是好书,也不知道哪里去买,这种渠道的不对称性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以我为例子,我以前是学管理、学经济的。我在2004年以前,基本上每个礼拜都去书店逛一逛,先去大书店,后来去专业书店,再后来去网上书店,再后来一段时间不去书店,只去机场的书店。
记着:那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戴和忠:首先,整个图书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我们无法把好的信息、好书、经典书介绍给用户,同时渠道也不存在。用户不知道哪里的渠道有好书,这是第一个问题。但是手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的生活和时间是碎片化的,我们总是在开会,总是在路上,很多人总是在排队,都是11点半开始休息,12点睡觉。时间被缩短了。很多的知识在占有之后和我们的阅读时间模式不一样,导致了无法阅读,这里就需要创新。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办?我们只能针对用户的碎片阅读的需求,去开发我们的图书创作,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互动很重要,现在互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本能。读者拒绝静态地、被动地接受这些东西,他想参与。现在很多图书就是这样的,他一边写一边发,作者一边评论,作者再一边改。我们明显发现图书的发行量和网络上的点击量、销售量是成正比的。这里面会不会有新的心态产生?以前是线性的,作者写书、成稿、印刷机、读者,以后能不能通过一些平台把读者的平台打通,我们来交互这些事情。最近我们网上、手机上有一些新的形态、新的东西在做,它搞了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读者想写宋代的东西,那一万个读者每人提供一个经典的案例和想法,就有可能会形成一个非常浓缩的、非常精华的、非常好的作品,这就是互动性的创作。
第四,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真的到来了。现在浙江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经占整个规划用户的60%,这是不敢想象的。前几个月一个老伯给我讲一句话非常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感觉到了上网冲浪的感觉,他拿了一个Andorid,他完全打破了一个静态,剪掉了互联网的尾巴,把终端、用户、读者搭在一起。吴老师也讲到,一开始大家还比较犹豫,去年ipad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很恐惧。说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改变必然会比被改变。
我认为,这四个点构成我们搞好手机阅读的基础。
记者:那再请问戴总,所谓的基地有什么好处呢?
戴和忠:基地有它独特的地方,第一,用户全网服务。尽管我们移动阅读在浙江,但是北京用户、广东用户,包括各位的财经作家无论在哪里,用手机看图书都要用这个平台。第二,平台的统一建设和运营,互联网地点接入全网平台。第三,地点接入,方面大家找流程,通过透明的流程来服务。
在业界看来,中国移动在内容建设方面,加深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同时利用先发优势,做好用户推广,培养用户移动阅读习惯,不断优化定价策略,实现了细分用户后的内容差异化营销。一方面以资源整合者的角色推动了国内数字阅读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自身的移动互联网建设丰富了应用,这步棋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