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和忠吧 关注:12贴子:122
  • 0回复贴,共1

中国移动戴和忠:创新手机杂志,促进期刊业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0月14日~15日,由国际期刊联盟、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以下为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总经理戴和忠先生大会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同大家探讨如何创新手机杂志新型业态来促进期刊业的发展。
  毫无疑问,期刊杂志市场具有巨大市场空间,但是我们也发现,像目前比如说整个人均的期刊消费量才两册多,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传统期刊发行量非常不均衡,这里很大的问题在营销能力上有待于拓展,很多地方无法实现覆盖。电子期刊这块目前方兴未艾,因为它的营运问题没有解决,而且很多数字杂志只能在电脑上看,它无法来抓住用户的时间。
  再看手机,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最普及的终端,到今年5月份,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7.5亿,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也就是3亿多一点,而中国手机用户就超过了7.5亿,现在讲每人一台电脑很难,但是每人一部手机很容易。随着3G的发展,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承载能力越来越强,正在成为新的终端,它有很多优势,比如无处不在、随身携带等等,现在有一种现象已经出现,如果一个人出门忘了带手机,会魂不守舍,手机成为带着体温的第五媒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时间被切成一块一块的碎片时间,我们发现总是在上班路上,总是在等待中,总是在会议中。这些时间让人很难沉下心去做深度的阅读,去看杂志和报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用户需要用随身方便的形式,我们认为手机是最好的载体。我们讲小屏幕大市场,而期刊杂志特别适合用碎片式阅读,特别适合手机阅读。
  手机报是手机和杂志、报纸结合非常好的例子,近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去年中国移动手机报用户接近5千万,在日本手机这块发展的非常好,2003年日本手机杂志大概有400万人民币,但是到了2008年就达到了32亿人民币,翻了好几倍,而且其中手机杂志是占整个数字期刊的62%。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推动这个发展,2009年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落户浙江,在政府和各方面支持下,我们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产品上线,在今年5月5号在北京举行了业务上线发布会,现在月用户超过了2500万。我们目标是跟业内各行一起打造一个新的模式,打造一个全新的图书发展渠道,这个渠道、这个价值链有几个特点:第一规模性,第二
扁平化,第三让读者能够找到作者,让作者找到读者,第四是随身性,第五是内容丰富。我们有两个形式,第一个以手机作为载体,通过手机用户来推动发展,包括浏览器、客户端;第二就是电子书,包括内潜式的电子书和正在探索的电脑。
  目前我们跟很多优秀的、大型的出版社,包括一些期刊杂志社开展了合作。我们发现目前有四种效应基本体现:第一种效应是规模效应,到9月底平台上超过1千万次的图书有428本,排名第一的图书超过了7亿次;第二是二次发行的效应,我们讲整个传统的图书市场,包括期刊市场是一个营销不充分市场,由于营销资源和渠道的限制,很多内容只能在一定周期里进行出售,过了这个周期以后就进入了仓库或者是其他的地方。但是实际上图书的生命周期跟其他不一样,因为我们用户在成长,像以前大学读书时候看的一些书、一些杂志,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也愿意看,比如说《盘龙》这本书目前在市面上很少有人点击来看,但是我们这里还有。目前在11万册图书有点击的图书超过了60%,也许每一本书只有几本人在看,但是可以日积月累把这个产品效应体现出来。
  手机杂志是手机阅读一种重要的阅读形态,目前我们主要业务形态是客户端,我们手机客户端有可能是目前国内覆盖最多的客户端。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在积极开发通过苹果浏览器来阅读。
  我们讲我们是基地,很多人问什么是基地?中国移动基地有四点,第一点是服务上网用户,不管你在那里,想要手机阅读、想看手机杂志都要来我们这里看;第二是内容一点揭露,甚至是国外的CP可以很方便通过我们这里来介入;第三方便,省去了很多的麻烦;第四通过全国的资源来推广这个业务,形成合力、形成规模。
  手机阅读从2009年建设以来得到了政府,包括新闻出版总署、工信部等等,包括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宗旨和目标是在政府指导下,同业内各行一起打造手机阅读开放的合作平台,同各期刊杂志和出版社一起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最终来构建一个领先的无限数字内容汇聚和发行平台。能够从三个方面实现供应:
  第一从社会来讲可以通过手机阅读,大幅降低阅读的门槛,提高阅读率,有助于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有助于提高阅读率;第二对于行业来讲能够提升杂志发行能力,让目前比较贵的杂志能够发行的更多,普及面更广,让一些已经过了期的过刊杂志能够形成第二波的增长,同时可以结合手机特点实现一些新的产品创新,比如说可以打造一些个人杂志、名人杂志等等方面;第三可以结合用户的杂志,让很多用户买不起杂志、买不到杂志、没有时间看杂志的用户在无聊的时候来阅读我们的杂志。
  以上是我的简单介绍,应该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无线化的浪潮,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精彩的手机杂志的世界,我们非常希望也非常期待同各位在座一起来打开这个世界,走进这个世界。谢谢。
  (责任编辑:朱大鹏)
来源:http://media.sohu.com/20101020/n276090902.shtml


IP属地:北京1楼2013-06-02 02: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