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坐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2000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为高文兵同志,校长为张尧学院士。
学科门类齐全 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二大门类,辐射军事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基地5个。学校现设30个二级教学学院,有92个本科专业。设立了研究生院,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19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
师资力量雄厚 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核心、博士生导师为中坚、正副教授为骨干的雄厚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教授及相应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00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3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受聘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49人。
科研成果斐然 学校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还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0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61项。其中,“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理论与技术”、“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学校有8项成果入选。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专利实施率达70%,居全国高校前列;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创新战略、学科性公司制创新平台、制度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等被誉为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中南大学创新模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才培养卓著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3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9万人。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办学思想,从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学分制、出口多方向”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每年在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物理、化学)升华班、(数学、物理)科学班、中澳国际班、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生命科学与技术教改试验班、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教改试验班,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不同的专业,免试保送一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重点学科专业的学生、成绩特优者可学士、硕士、博士连读。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就业率超90%,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先进行列。
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核心项目跨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目前,拥有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教学团队8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特色专业19个。在新一轮的“本科教学工程”中又获得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7个。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7项。
办学条件优良 校园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山水交映,花木繁茂,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占地面积5117亩,其中,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拥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信息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学校建有学术交流中心、科教大楼、体育场馆、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学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计算机网络将各校区连为一体,信息高速公路使学校与世界共享精彩。学校还拥有3家以“南湘雅”享誉海内外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对外交流活跃 学校对外交流不断发展,先后与英、美、日、法、德、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等国外300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研究关系。现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每年有几百人次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和合作科研;并聘请了一批长期外国专家和外教来校科研或任教;经常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每年派出几百人次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进行深造、讲学、合作科研。学校是全国招收台湾地区博士研究生最多的高校;从2007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资助学校100名优秀学生前往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师从一流名师攻读博士学位。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中南大学正肩负着历史重托,以严谨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