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底?新生?
体改办面临终局,很多搞了多年改革的人心理上难以接受。悲观的人说,体改委"节节败退",现在终于"沉到底了"。
为什么会"沉底"?如果抛开某次机构改革偶然因素,来审视体改办(体改委)与中国改革关系的话,会发现体改委作用的走弱有着很大的历史必然性。
"迄今中国的20多年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十多年是改革,后十年是转型。前一段,改革基本上是自上而下推动的,需要有一个宏观调控部门来指导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而在后十年,改革呈现多元动力推进的局面。体改委能起到的作用自然越来越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石小敏认为。
有这样两条曲线为证: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直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这是一条上升的曲线;另一方面则是改革自上而下的势能不断释放,体改委的作用的逐步减弱。这是一条下降的曲线。
此外,由于后一阶段改革的重心在发生位移,从纯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渗透,从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拓展,而作为指导经济改革的部门,体改委自然难当全责。
不过,对于体改办被撤并,在体改委工作过10年的"老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倒显得比较超脱。他认为,保留不保留体改部门并非改革进行的必要条件。"广东的顺德和中山一直没有独立的体改部门,改革一样做得很好。"杨说。"关键是看做决策的领导是否真正重视改革。""我认为真正从经济规律来说,应该是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改革。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工作。但假如认为两个变成一个,标志着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了,就可以不要这个机构了,是这么一个思想,那就会出问题了"杨认为。
以杨的观点,改革进行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离建立真正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相当距离。要素市场的规范发展,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政府职能的真正转换,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四大难关尚待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