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又看到网上这样一则讨论贴,感觉能接受这个现实了,只是偶我还是很喜欢 Judith 和 Sarah。
美国之声(选秀节目) Judith Hill 在《美国之声》第四季学员里算怎样的水平?八进六被淘汰,公平吗? 美国时间 2013 年 5 月 29 日晚的《美国之声》第四季八进六环节,Adam 队的 Judith Hill 和 Sarah Simmons 被淘汰,无缘六强。可是,Judith Hill 难道不是本季最强的学员之一吗?如何评价她的水准?真的比晋级的另外六人差?
本集视频:搜狐视频 | 美国之声 The Voice S04E22 中文字幕 1 条评论分享 什么是答案总结?答案总结 查看全部 15 个回答 .zm-item-answer"}'>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35

川宁, 35 票,来自tu tu、知乎用户、meta 更多 非常合理。
这里首先需要纠正的一种观念,就是这是个真人秀节目,是个选星的节目,跟以前我们小时候看的歌手大赛已经存在变异了。我们小时候看的歌手大赛,说到最根本的性质是选择评委认为唱的最好的歌手成为冠军。而现在真人秀,一旦观众参与了投票,说到最根本的性质就是变成选择观众最喜欢的歌手成为冠军。也就是说不是选最好的,而是选最喜欢的。不要因为the voice是打着选实力派的旗号就觉得它会例外。任何大赛掺和到观众,结果必然是顺应民意的(票数作假就例外了)。这个概念必须要适应和修正。
看真人秀冠军诞生的过程,你会看到一个个极有可能比最后的冠军优秀的或是有趣的选手,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例如,选择了一首抛离观众审美的神曲;选择了一个观众不能接受的新的形象;做了一个让观众无法接受的举动等等,总之,就是这一次观众对你没感觉了,或者这一次观众不想再见到你了,于是你便被淘汰了。往往低调的,看上去诚恳的,有亲和力的选手能慢慢熬到最后发力,夺下冠军,他们不一定唱的是最精彩的。当然这里头,每个国家的“典型冠军相”都会有微妙的出入,但是总的方向基本一致。这里头没有什么不公平的,这种选手的确在锋芒毕露或者尽显丑态的各路人堆里面扎着,本着朴素,的确因为不那么让人讨厌而生存到最后。但是观众内心里面向往的还是明星,所以这些大部分的平民明星一旦退出真人秀之后,在各种个性张扬,媚态各异的星堆里面就非常格格不入且不够性感了,观众也就慢慢淡忘那些个被他们煽感动的节目情节,然后换回原档继续看Rihanna了。
the voice刚开始为了与x factor 等节目拉开距离,制造观众期待,所以往届会有意强化裁判的权利。为的是用“专业眼光”去确保优秀的选手晋级。这个做法其实是为了关怀看老牌歌唱选秀节目看伤的观众。但是现在the voice的收视率已经达到预期效果了,也因着“专业眼光”的介入会选出一些水准很高但没有观众缘的选手继续撑着。专业眼光和观众眼光往往很多时候会产生矛盾,一旦比赛留住的优秀选手观众并不想看到,这样同样也会影响收视率。因此,如果说节目刚开始宗旨是让观众认识这个节目,并且产生放弃看其他档的唱歌真人秀的念头,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留住观众继续看这个节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关怀一下观众的情绪了。这时候,削弱专业眼光的作用力,强化观众眼光便成为一个有效的发展趋势。其实大家也无需要过分在意专业眼光还是观众眼光,二者相结合便是职业眼光。职业经验往往不会无视观众观感,同时能在专业上进行适可而止的掂量。因此,就从真人秀的这个角度分析,两位选手的被淘汰是必然趋势,相当合理。
回归主题,为什么这两位选手被淘汰是合理。Judith Hill盲选的时候,便将走不远的素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她很冷感,但是冷感的让观众很容易产生反感。因为她看起来显得心机很重。最重要的是,她在演唱时候感情的表达方式过分强调音乐性而忽略与观众conect。这是真人秀最忌讳的选手。你或许会说这跟唱歌没有关系啊,看上去是,但是这跟真人秀有关系。观众不会喜欢一个这样的人,所以一旦观众有机会去选择,她们不会想到再去看她。幸好真人秀只有投赞同票而没有反对票,如果增设了反对票,那么这些观众必然会第一时间投反对票给这位他们认为唱歌没有感情,虚情假意的城府很重的女人。这个案例的正面教材就是Harrison Craig,这位选手在盲选时就将观众很想看到他的素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唱歌不算最好,甚至乎有点舞台腔(这个极有可能会成为走的多远的阻力),但是声音圆润有磁性——观众喜欢;唱歌时候表达感情很真挚,让人温暖,能煽人热泪——观众喜欢;人很有亲和力,总是很真诚的笑着,很朴素——观众喜欢;家庭成员弟弟很真诚的爱自己的哥哥——猛加分;长的标准——猛加分;口吃励志——猛加分。这样的人是观众铁定要留的。反观Hill,的确在这方面很吃亏。她用情不素,甚少观众感受到,而且她的亚裔长相也多少是个吃亏的点。
Simon盲选的时候倒是表现出了些许夺冠的气质。她的唱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没有跑出夺冠的范畴。长相很励志,气质也比较淡定,美国观众比较喜欢这种选手。但是她在后面的发展越来越不淡定了,尤其从Angle那场失控的演出开始,她便越来越吃力,越来越卖力的秀。她情绪非常不稳定,这源自于她过分想感动人,可惜美国观众并不买这个帐。在真人秀节目里面,没到点要比过火强,这是个规律。过火的演出,过火的唱腔都会让观众疲惫。美国偶像第九季的Siobhan Magnus就是个活生生的范例。刚开始她表现低调,不大被关注,突然有一场她飚了一个很漂亮的高音之后被重度关注,一下子成了夺冠热门。本来这是好事,谁知从此之后她每首到最后都飚高,让人烦透了,当然了她的人气也被飚没了,很快美国观众就让她回家了。普通观众最讨厌的是过火破坏了一首歌。因为他们大多数的人只想“让我完完整整听一首歌”。而Simon那种高兴时候撒个野或是炫天籁的唱腔是很容易让人生厌,加之somebody那首歌也唱的跑调频频,节奏拖沓。Simon 音色在次高音区很饱满,但是到了中音区往下走都比较薄弱,这首歌她自己明显抓不到北,不舒适的音域让她放不开,一到自己舒适的音区整个人又过分松弛了,气息变得更加不稳定。前头那段跳跃,节奏感强但旋律起伏不大的段落被她唱的相当吃力,跑调也多出在那一块。所以这首选曲也是一大败笔。在她的妆容达到最漂亮的时候,就走了。
娱乐业就是娱乐业,如果选票是公正的,结果即代表民意,没什么好可惜的。其实不要说一个比赛,在娱乐圈里面摸爬打滚的才子才女会少吗?比Micheal Jackson要才华横溢的人不会少,甚至乎可能你都没有机会见识到,他或许只能一辈子睡到地下室里郁不得志,但是说到流行乐大家不得不向MJ称臣,你可以解释很多原因,但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观众买他的帐。缩小到一个比赛也这样,淘汰了,就是观众不待见她了,再不合理都是合理的。
因为艺人的江湖地位取决于唱片销量,而唱片销量是观众给的。因此,无论是娱乐圈还是选秀比赛,最终成败还是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