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吧 关注:1,448贴子:6,024
  • 2回复贴,共1

【转载】大明王朝:光明与黑暗的悖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引言
年度古装大戏《大明王朝》的热播,为持续升温的“明朝热”又加了一把猛火。明朝的这把火在2006年点燃,而在2007年越烧越旺。网络、图书和电视,都在试图把人们带回到公元1368—1644,那遥远而漫长的明朝年间。
2005年,正值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明朝这一伟大的航海壮举迄今也让人惊叹,国内掀起了一股纪念热潮。这是近年来的第一次明朝热。
2006年3月,一网名为当年明月的广州 公务员在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开始连载讲述明朝历史——《明朝那些事儿》,迄今已拥有300多万的点击率,跟帖者无数。
之后,28家出版商蜂拥到了当年明月那里,希望能抢到《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权。持续高温的出版界历史热从三国跳到了明朝。《明朝那些事儿》在推出图书后,迅速蹿至销售排行榜的前十名,成为跨越2006和2007的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在2006年,那部关于明朝的著名作品,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推出了“增订纪念本”。这部作品曾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影响了不少历史学者,它在2006年的纪念本,无疑也是明朝热的一个结果。而从2006开始到现在,关于明代历史的图书大量涌现于市场上:《正说明朝十六帝》、《正说明朝十六臣》、《大明十五疑案》、《品明朝》、《明朝的皇帝》、《大明朝的另类史》、《明朝出了个张居正》、《大明王朝七张面孔》、《皇帝、文臣和太监——明朝政局的“三角恋”》等。此外,还有更多的有关明代的书籍正在酝酿和印刷之中。
紧接着,电视也迅速赶上了这股“明”潮。擅长制造历史热的《百家讲坛》推出了“明十七帝”节目,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主讲。与此同时,一部央视大戏《传奇皇帝朱元璋》在中央八套播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明代热潮。
2007年初,湖南卫视的《大明王朝》隆重推出。这部历史正剧为人们打开了1566年宏大的历史画卷。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大奸臣严嵩、大清官海瑞等等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剧中一一登场,为人们描绘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社会生活状况。国库空虚,各方势力博弈,倭寇袭扰东南沿海,灾民水深火热,贪官腐败严重,这些剧中所表现的明朝历史问题,如今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
而央视的另一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大戏《大航海》也将会在今年播出。相信在今年的电视屏幕上,“明朝”无可置疑将是一个关键词。
在2007年年初,环顾四周,“明朝”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流行语。今年已是“明”年。汹涌的“明”潮,正向我们奔涌而来。
为什么是明朝?
从2006年开始,甚至更早,历史热开始形成一种潮流。在谈到历史热的时候,学者吴思曾说过,“历次思潮从虚构逼近现实,历史热也是一次社会思潮”,学者易中天也说:“历史热反映社会开放度在提高,但还不够。”
有网友说,早就看烦了清宫戏,现在终于迎来了明朝戏。这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这几年来,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太多的清宫历史古装剧,从《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清宫风云》等历史正剧,到《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等戏说历史剧,统统都是清朝剧。各种各样频频出现的清宫戏,早已让观众审美疲劳。而明朝戏在此时推出,显然正好符合了人们此时弃旧迎新的普遍心理,一下提起了人们的兴致。
学者吴思在谈到为何热衷研究明朝历史时,曾说过:“清朝多了一个部族的因素,是外来民族的统治。如果你要通过历史看现在,现在就没有外来部族统治的因素。这等于是一个干扰因素。如果我们剔除了这个因素,那么就是明朝了。”
在近年,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比较高涨,这也和历史热形成暗合。明朝热也是人们试图从历史中探寻传统与文化的一种尝试。明朝无疑是通向传统汉文化的一条最便捷的途径,因为和秦代、汉代、宋代其他遥远的朝代比起来,明代离我们最近。
而在网络时代,草根群起,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专家和学者所讲述的明朝,他们更热衷于讲述自己的明朝。这点,恐怕也是明朝热持续升温的动力之一。也因为如此,在这股明朝热中,我们听到了更多来自民间,来自草根大众的声音。


IP属地:福建1楼2013-06-08 11:36回复
    第六章:陈宝国:嘉靖心中有盘棋
    嘉靖心中有盘棋,大臣、宦官、子民都是他的棋子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剧本原名《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本在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办送审时,明史学家刘志琴应邀阅读了剧本并提出修改意见。她读完剧本后,对编剧刘和平说,“你的剧本写得很好,尤其是对嘉靖皇帝的描写,把他塑造得特别精明。但他的精明又不像康熙一样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是藏起来了”。
    当刘和平第一次向陈宝国发出扮演嘉靖的邀请时,陈宝国并不愿答应,因为他演过了4个皇帝后,放出话说“不会再演古装剧了。”而且刘和平给出的1个月准备时间在陈宝国看来也有些仓促:“刚演完越王勾践,正在休息阶段,加上还要研究嘉靖这样一个如此遥远的人物,至少需要3个月。”但是,这样的决定在看完剧本后被陈宝国自己推翻了:“这个角色不同于以前演过的任何一位皇帝,他偏离正常人的渠道很远,这让我有冲动去诠释。”
    新世纪:其实你从前演的每一个皇帝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你会认为嘉靖是最特别的一个?
    陈宝国:因为他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不张扬,甚至很阴柔。成天坐在房间炼制丹药,不上朝,看似心中无物,可其实牢牢地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皇帝是从前的影视剧里没有出现过的,我想要带给观众一个最特别的皇帝。
    新世纪:你如何去诠释这种“特别”?
    陈宝国:我在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往往会去思考这个角色心里在想什么。嘉靖是一个很会玩弄政治的人,很多人说他是昏君不理朝政,可是你仔细想他为什么会把海瑞留给他的儿子处置?因为他不想成全海瑞做忠臣的心思,不想留下自己做昏君的名声。嘉靖心里很明白一切是怎么回事,他一直都站在暗处,通过宦官和亲信控制着一切。可以这样说,嘉靖心中有盘棋,大臣、宦官、子民都是他的棋子,他的智慧都用在了政治上。
    新世纪:扮演嘉靖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陈宝国:其实没什么困难,因为扮演过那么多皇帝,也能揣摩到帝王的心思。他们都猜疑、孤独、身边没有值得信任的亲人。在这种基础上,再去表现其霸气的不同。
    新世纪:但嘉靖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霸气。
    陈宝国:其实只要是君王,都是有霸气的,只是嘉靖的需要收敛一点,他不会把这种霸气写在脸上,而是放在心里。他心里明白自己是一个皇帝,手中是权力。而且我也不认为霸气就是那种外在的东西,应该是一种气质。很多演员演皇帝就瞪大眼睛提高声调大嗓门吼,像吃了猛药一样。有句话说得好,声音越大,说明心里越没底。
    新世纪:还会说以后不演皇帝了吗?
    陈宝国:现在不敢这么说了,演过嘉靖之后我意识到,中国还有许多特别的皇帝,比如 秦始皇、赵匡胤等,如果有和《大明王朝》一样好的剧本,我肯定还是要演的


    IP属地:福建7楼2013-06-08 11:41
    回复


      IP属地:福建11楼2013-06-08 1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