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吧 关注:242,655贴子:7,793,574
  • 9回复贴,共1

节肢动物科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中文学名: 节肢动物门
拉丁学名: Arthropoda
界: 动物界
1、一般均为两侧对称,身体是异律分节,即身体的若干体节分别组成不同的部分,如分头、胸、腹3部,或
节肢动物门
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也有头、胸、腹3部分整个愈合在一起的。
2、体节可能消失,各部机能不同。如头部司感觉和摄食,胸部司运动,腹部司代谢等。
3、除身体分节外,附肢也分节,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各部分的附肢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分化,分别用于摄食、御敌、行走和游泳。
4、水栖种类的头部附肢甚至躯干部的附肢有能从水中滤取食物的功能。附肢也能起攻击、防卫或辅助交配的作用,有的可通过附肢表面交换空气。有的附肢分化为很特异的结构,如蝎的栉状板和蜘蛛的纺器。有的附肢已经退化或消失。
结构特点
1、外骨骼和肌肉: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体外覆盖着几丁质的外骨骼,又称表皮或角质层。外骨骼分成不
同的骨片,在相邻体节之间的关节膜上,角质层非常薄,易于屈折活动。
2、每体节的角质层基本上分成4块:1块背板、1 块腹板和两块侧板。通常由于次生性的合并或分割而有不同的变化。附肢的管状外骨骼在各分节之间也有关节膜相连,关节也可活动。多数节肢动物体节间的关节膜折叠在前一个体节外骨骼后缘的下方。某些节肢动物有脊椎动物球窝式的关节。外骨骼有时向体内突出形成内突,作为肌肉的附着点;或内部组织骨化成游离的骨片,供体内肌肉附着,外骨骼由其下方的一层上皮细胞(称上皮或下皮)所分泌。
3、外骨骼可分3层:自内向外依次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内表皮紧接上皮,是外骨骼中最厚的一层,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几丁质的复合体,无色而柔软,具有延伸性和曲折性。
4、外表皮位于内表皮的外侧较薄,在主要成分蛋白质和多糖几丁质中沉淀有钙盐,或富含骨蛋白,是外骨骼中最坚硬的部分,一般在节间膜和其他膜质区,由于此层不发达,因而显得柔韧。上表皮位于最外层,薄,通常含有蜡质。
5、有的节肢动物外骨骼薄且无含蜡的上表皮,使水和空气可以透入。角质层一般有纤细的孔道,使角质层下方的腺体的分泌物可以通出。角质层不完全局限于体的外表面。胚胎时期外胚层内陷部分的上皮亦能分泌角质层,因而象前肠、后肠、气管、书肺以至生殖器的一部分,内面衬有角质层,蜕皮时也要脱去。上皮层向内分泌形成基膜,基膜是一层无定形的颗粒层。肌肉呈束状,由肌纤维组成,两端无肌腱,着生在外骨骼的内壁或内部突起上。
6、无生命的角质层不能象脊椎动物骨骼那样生长,所以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蜕皮前,上皮与外骨骼分离,分泌形成一层新的上表皮。上皮再分泌几丁质酶和蛋白酶,通过新的上表皮把旧皮中的内表皮腐蚀掉。接着上皮层再分泌新的外表皮和内表皮。此时动物体外包着新旧两层皮。旧皮沿着预定的某些线裂开,身体蜕出,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阶段叫做龄期。甲壳动物一生中连续蜕皮多次,性成熟交配繁殖后还能再次蜕皮。
身体分部
节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由一列体节构成,异律分节,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或头部与胸部愈合
节肢动物门
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例如:昆虫纲(蝗虫)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二部分;蛛形纲(蜘蛛)动物身体分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动物身体分头部、躯干部。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
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每一体节上有一对分节的附肢。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
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分节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外骨骼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几丁质是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糖。几丁质以网格状结构包埋在蛋白质的基质中。几丁质的物理性质是柔软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几丁质与蛋白质一起组成节肢动物体壁的主要成分。体壁的坚硬程度不是由于几丁质的存在,而是由于蛋白质在酶作用下的鞣化和硬化。在相邻体节之间的关节膜上,角质层非常薄,易于屈折活动。附肢的关节也可活动。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阶段叫做龄期。
呼吸系统多样性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一系列变化:
节肢动物门
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呼吸系统虽然形式多样性,但都是体壁的衍生物。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外突起;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内凹陷。
呼吸机制有两类: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其它类型是呼吸系统都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
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作血腔。
开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心脏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环系统复杂如虾;呼吸系统复杂(分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与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同属于链状结构。但由于节肢动物的异律分节,常有一些前后相邻的神经节愈合成一个较大的神经节或神经团。节肢动物神经节愈合的情况与身体外部分节的消失是密切相关的。如蜘蛛体外分节不明显,其神经节也都集中在食道的背方和腹方,形成了很大的神经团。神经节互相愈合时,便失去其原来的链状结构。原气管纲具2条腹神经索,上面没有明显的神经节,这与涡虫的阶梯式神经系统相似。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复杂,有司平衡、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的感觉器官。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由个眼组成,能感知外界物体的运动和形状,能适应光线强弱和辨别颜色。
身体分布
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
甲壳纲(虾):头胸、腹二部分;
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
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
主要特征
第一,异律分节的高度发展。
第二,体被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的外骨骼。
第三,附肢分节并有关节。
第四,横纹肌发达,能迅速收缩。
第五,开管式血液循环。
第六,体壁内陷形成气管作为呼吸器官。
第七,排泄系统由肠壁向外突起而形成。
第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第九,绝大多数属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蛛形纲
蜘蛛,肉食性,结网,食鸟蜘蛛
几丁质外壳不如甲壳类坚硬
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只有单眼,无复眼
头部附肢:2对,第1对为螯肢,其内或头胸部的毒液由此导出,第2对与其它后面的附肢相似,但分为6节
胸部:4对,分为7节 蜘蛛
腹部:无
呼吸用书肺,腹面体壁内陷形成的囊状构造,血液呈绿色,在书肺进行气体交换,雌雄异体,雌大雄小,蝎子、后腹部末端有一尾刺,毒物为神经性的,人受蜇,疼痛难忍,小孩甚至危及生命,但可入药。
蜱螨类,寄生种类
嘿嘿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06-09 09:56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3-06-09 09:58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3-06-09 09:59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3-06-09 10:00
        回复


          IP属地:广东5楼2013-06-09 10:01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6-09 10:01
            回复
              受教!!!就是太长啦!拉屎时候看的!看完发现已经没必要用纸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6-09 10:43
              回复
                楼主辛苦了,,,,,,,,,,,,出了哈哈还是哈哈


                IP属地:北京8楼2013-06-09 11:06
                收起回复
                  为人民服务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06-09 1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