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2e吧 关注:425贴子:481
  • 6回复贴,共1

关于月球的惊天秘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方式:转帖
研究表明,月球很可能是个中空体,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卡尔·萨根博士却认为“自然形成的卫星不应该存在内部空洞”,这也是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这样,我们只能承认“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说。

有各种迹象向我们暗示,月面下有30-50公里厚的壳体。肯定没有人想象月球居民会住在精心建造的带有隧道的月球空洞内,月球内部的空调准是个妙不可言的世界,在寂静和黑暗中,无数结晶物散布在洞穴壁上,像树枝一样分别延伸的空洞或直接通向月面或与月面的裂缝相接,这种奇景将使最先踏上月球的人大为惊异。月球果然是个中空体吗?
在人类未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们推测:月球岩石的密度可能小于地球岩石的密度。然而,“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来的月表岩石密度却大于地球岩石。实测表明,月表岩石的密度为3.2-3.4克/立方厘米,而地球岩石的密度是2.7-2.8克/立方厘米,而且月球越往下密度越高。第一次登月的宇航员为把一面美国国旗插入土中,历尽千辛,两个人轮流铲土,但也只能把旗杆插入几厘米。后几次的宇航员是带着电钻到月球去的,但最多也只能打进75厘米,如果在地球则毫不费力打进360厘米。如果按照这一现象推测,月球的中心应该是一个由大密度物质组成的内核,这样一来,月球的总质量就会比现在计算的要大得多,相应的其引力强度也要大一些。考虑到月表距月中心比地表距地中心要近得多,再加上它的总质量,引力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可没想到月球的引力只有地表引力的六分之一,好像月球引力与其密度无关一样,这说明了什么?这只能说明月球是一个巨大的空心体。
1969年,阿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登月中安放了“无源地震仪——月震侦察测量器”,以后的几次登月活动都安放了这种仪器。这些仪器自动工作,可以把测到的数据传回地球,这样人类就可以直接掌握月球的震动情况。但是当月震发生之后,科学家却面面相觑了。
“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在进入月球轨道的时候,宇航员用无线电遥控的方式使飞船的第三级火箭撞击月球,其能量相当于11吨TNT炸药爆炸的效果,地点选择在距“阿波罗”12号安放的月震仪140公里处。然而,奇怪的是这次人为制造的月震竟持续了3小时,月震的深度达35-40公里,直到3小时20分钟后月震才渐渐消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地震专家们惊愕不已,无法对这次月震为何能持续如此长时间作出科学的解释。但科学家不甘心,又利用“阿波罗”14号的S-4B上升段的火箭去撞击月球,结果又引起了一起达3小时的月震,深度还是35-40公里。在此之后,又利用“阿波罗”15号的火箭制造月震,震波竟传到了1100公里远的风暴洋,甚至到达弗拉矛洛高原的地震仪。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在地球上制造地震,震波只能传1-2公里,也不会出现持续1小时之久的震动。
如果我们用同等力量去敲击两个悬空的金属球,一个实心球,一个空心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空心金属球的震动时间远比实心球要长得多。科学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与此相类似。通过数次人为制造的月震显示,月球内部的结构肯定与地球不同,否则就不会发生类似的震动。从其震动的特点来说,十分像空心球体的震动。因此,就连最保守的科学家也认为,虽然不能得出月球内部完全是空洞的结论,但至少可以证明月球内部存在着一些空洞。
但以上这些试验还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光有月震的横波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而人类在月球上安放的地震仪距离又过分接近,因而测不到月震的纵波。如果月球的确是中空的,那么纵波根本不会通过月球中心,而横波则会在月球壳体上反复震荡。科学家希望月球能发生一次较大的陨石撞击,通过测量纵、横月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异,来证明月球内部是否中空。幸运的是,这种概率极低的事件竟然发生了。1972年5月13日,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了月面。其能量相当于200吨TNT炸药爆炸后的威力,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科学家给这颗陨石起名为“巨象”。“巨象”造成的巨大震动确实传到了月球内部,如果月球是个实心球体,那么这种震动应该反复多次。但是,事实再一次令科学家失望,“巨象”引起的震动传入月球内部以后,就如同泥牛入海,全无消息。发生这种情况只能有一种可能:震动的纵波在传入月球内部后,被巨大的空间给“吃”掉了。
以上的研究表明,月球很可能是个中空体,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卡尔·萨根博士却认为“自然形成的卫星不应该存在内部空洞”,这也是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这样,我们只能承认“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说。


1楼2013-06-09 22:53回复
    编者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诗人苏轼当年的一句天问,今天看来却非同小可,2010年的中秋,人们举头望月,低头思量的或许不只是故乡了。
    在科学家的眼里,月亮是个“乖巧”的“怪物”。它怪,在于已知的天文学知识中,没有哪个卫星如同月亮这么相对比例大得出奇,也没有哪个卫星的轨道是圆的,除非人造卫星;它乖,因为月亮的很多数据都精确的“巧合”着很多精密设计: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地球与月球的395倍,而太阳的直径也“正好”是月球的395倍,致使地球上人看到的月亮和太阳一样大,因而有月全食。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正好”和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刚好有一个倾斜角度,在夜晚时能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照亮地球人的夜空。
    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吗?在真正的探索者眼里,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偶然,偶然背后必然有其根源。
    1969年11月20日当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用登月舱的上升段撞击月球表面,地震研究所当即传达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从震波来看,月球是一个中空的金属球体。这一切科学发现指出一个结论:月球是以前的人类所创造的。
    而以前的人是如何制造月球的?为何而造?拥有造月升天的尖端科技文明的人类哪儿去了?“人类不止一茬”,这是现代考古学家们的最新观点。尽管普罗大众对此观点觉得如同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但众多考古证据却有力的证实了这种学说的科学性。


    2楼2013-06-12 06:52
    回复
      一轮明月是谁造?
      文 ◎ 张杰连

      月球的背面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充满小陨坑与山脉。(NASA)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除地球外,人类最熟悉的莫过于高悬天际的月球。然而这个熟悉古老的月球,不只经常成为古代文艺作品中的常客,时至今日,经过科学家仔细地解析,发现人类目前的知识仍十分有限,许多谜团仍有待进一步厘清……
      传统的三种假说无法成立
      说到月亮的起源,以往科学家认为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叫“捕获学说”,就是说月球原本是太空中一个星体,经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抓住了,成为其卫星;还有个“同源说”,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宇宙像一团云雾一样,慢慢凝聚变成一个地球,边上演变出了一个月亮跟着转;第三种叫“爆炸学说”,也叫“分裂说”,是说地球突然间炸开了,一部分推出去变成了月亮。
      目前这三种假说都被证明是不太可能成立的。比如“地球捕获说”,直径相当于地球27%的月亮要轻易被地球的轨道吸进去,这在天文物理学家看来,是极不可能的现象,况且对月球进入行星的轨道的角度要求需要非常准确,差一点都不行,一不小心就更容易被太阳系的其他大星捕获。即使是月亮碰巧以如此准确的角度进入地球圈,能绕上地球的也应该是个椭圆轨道,而不是现在月亮的正圆的轨道。
      另外两种学说,“同源说”或“分裂说”,从物质结构来讲,必须月亮与地球的成分和结构应该是差不多的。但美国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很多样品,对于月岩的年龄研究表明,在形成年代上月球略早于地球。月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46亿年前(有的岩石寿命达70亿年),而我们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岩石的形成时间不过是39亿年。并有6种元素是地球上所没有的,这是“同源说”或“分裂说”无法解释的。
      既然自然界产生月球的三种假说都不能成立,那月亮到底是哪来的呢?莫非是人造的?当这个奇思妙想出现在脑海里时,很多受传统观念约束的人,马上在心里产生排斥情绪。不过,很多有胆识的科学家已经根据各种科学证据,认为“月球是人造的”。下面是这些科技先驱们对月球探测结果的简单汇总。


      3楼2013-06-12 06:53
      回复
        月球是个“太大”的卫星
        首先是月亮的大小。科学家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太阳系若干行星拥有卫星,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月球却有一个“不自然”的大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卫星,它的体积和母亲行星相比实在是太大了。
        请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3,467公里,为地球直径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自然天体。
        月亮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395,而月亮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是1∕395。这两个相同的比例造成在地球表面上看月亮的大小和太阳的大小是一模一样的。这种现象在天文学来讲,是非常“不自然”的,至少对于太阳系其他的行星,是绝对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现象的。
        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人们一提到月亮,就自然想到月亮上面吴刚伐桂、白兔捣药的图案,它永远就是那个样子,因为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时候,它总是永远同一面对着地球。这一点本身就非常不可思议,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同步卫星都要经过非常精确的计算,而没人知道月亮绕着地球转多久了,如果有一点点的差别,它就不可能永远是同一面对着地球。
        月球却似乎永远忠实地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后人类才一窥其背面的容颜。月球为何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这是因为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着地球公转。其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小、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所应有的速度,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
        以前天文学家猜测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陨坑和熔岩海,但太空船发回的照片却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坑坑洼洼,相当的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坑和山脉,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月亮两面的差异,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的自然星体,在长时间内,不管哪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机会应该相同,怎会有正反之分呢?
        更令人惊奇的是,几千年前,看不到月球背面的玛雅人,就把月亮背面的模样刻在了他们拜神的月亮庙门上。难道玛雅人曾经飞入太空,看到过月球的背面?

        月亮永远以正面对着地球,而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居然把月亮背面的模样刻在月亮庙门上。玛雅碑铭神庙的浮雕中也刻画了一个带头盔的青年,正在操作一台类似飞行器的机器。
        月球轨道是圆形的
        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轨道半径为38万公里),我们知道,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圆的。莫非月球只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卫星?
        月震试验证明月球是个中空的金属球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地,“月震波”被科学家用来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自从1969年以来,从“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美国先后八次派出宇宙飞船到月球进行科学考察。他们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号”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太空人在月面上走动的脚步声。
        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阿波罗12号的太空人用登月舱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55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8分钟,然后振幅仿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4楼2013-06-12 06:53
        回复
          月球上神秘的非自然建筑物
          1966年2月4日,苏俄无人探测船月神九号登陆“雨海”(科学家所定义的一个月球地点,下同)后,拍到两排塔状结构物,距离相等,依凡诺夫•桑德生博士说:“它们能形成很强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记号”。依凡诺夫博士从其阴影长度估计,大约有十五层楼高,他说:“附近没有任何高地能使这些岩石滚落到现在位置,并且成几何形式排列。”
          1966年11月20日,美国轨道二号探测船在距“宁静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数个金字塔形结构物,科学家估计高度在15至25公尺高,也是以几何形式排列,而且颜色比周围岩石和土壤要淡,显然不是自然物。如果这些能反射日光的塔形结构物是由史前人造的,那么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月亮表面的环形山仿佛记载着特殊智慧的秘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执行过程中,太空人曾拍下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照片透露了一个惊人的资讯,环形山上分明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有一个直角很规整,每个边长都为25公里,同时在地面及环壁上也可看到明显的整修痕迹。
          月球传出的信号
          令科学家震惊的是,月球不是哑巴,它能传出信号。“阿波罗15号”飞行期间,斯科特和欧文再度踏上月球的土壤。地面的联系人员十分吃惊地听到(同时录音机也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哨声中传出了二十个字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这来自月球的陌生的语言切断了太空人同休士顿的一切通讯联系。此事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月亮的用途是什么?
          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做出推论:月球是以前的人类所创造的,至于以前人类什么样,我们下一篇接着讨论。现代人类发射了许多卫星,绝大多数用于通讯、气象、探测等特殊用途,由此类推,假如以前人类科技水准更加发达,造个大型卫星也就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了。

          台北京华城有一个直径58米的球体造型设计,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球形商场建筑结构体。谁又能知道人类这些球形设计的灵感,是否就来自那史前时期的造月之术。
          那月球是干什么用的呢?俄罗斯科学家曾想到在太空中制造一面镜子,利用它反射太阳光照到地球上以给地球在夜间带来光明。1999年2月4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两名太空人将试验性的“人造月亮”送入了太空,但体积与月亮相比,那就太渺小太渺小了。◇


          7楼2013-06-12 06:57
          回复
            更后来的人,已经几乎没有人能相信悬在天空的月亮,就是他们自己的祖先建造的。
            地球上各民族的传说很多,现在人们往往把他们当作虚构的神话。然而这些传说,往往都有其历史的真实性,反映了人类曾经经历过的真实历史。可惜的是,目前教科书上对人类历史的看法,与真实的地球历史相差甚远。◇
            【史前文明】今月曾经照古人?
            文 ◎ 王净文

            月明的夜晚,一种“回家”的召唤油然而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能千古流传,很多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对人间故乡的思念,冥冥之中更有种心底的渴望,想知道自己是哪来的?真正的家在哪里?
            明月当空照,月光如水流。李白把酒问月,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而苏轼把酒问青天,感慨的却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要说人间最大的秘密,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而是“天地人”三才中的“人”。人的来源,人的历史,人的未来,这些才是我们最应该搞清楚的首要问题,就跟先哲们冥思苦想的那样,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许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过今人早已不是那个古人了,人类已经变换了无数茬了。
            “人类不止一茬”,这是现代考古学家们的最新观点。尽管普罗大众对此观点觉得如同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但众多考古证据却有力的证实了这种学说的科学性。
            史前文明与史前人类
            十多年前科学家们很困惑:按照进化原理,人类从单细胞进化到具有思维能力的现代人,最后发展出文明,距今最多不超过一万年,也就是说,一万年以前,在地球这个星球上是没有智慧生命的,它们不可能创造任何“非自然”的东西。不过让考古学家痛苦的是,他们却发现了很多距今几十万年,甚至几亿年前“文明古迹”。
            如南非发现的二十八亿年前的金属球,加蓬发现的二十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美国发现的几亿年前三叶虫化石上人类的脚印等,都是不同时期的文明产物。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历史,如同东方文化讲述的轮回一样,在经历“成、住、坏、灭”的周期性变化之后,又重新进入下一个“成、住、坏、灭”的轮回。

            1968年,业余化石专家米斯特在美国犹他州发现踩在生活于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三叶虫上的鞋印放大后,看见左上方有只三叶虫
            现代科学发现,光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就曾经历过几次局部的或全面的大灭绝,造成灭绝的原因很多,如外来星球的撞击导致的恐龙时代各种生物的灭绝,大洪水、大地震、大陆板块的升降、气候的突变等。在今天欧洲大陆的旁边,就曾有个更先进的欧洲,最后被沉积到海底了。
            目前科技界不愿公开承认史前文明的主要原因是实证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承认史前文明等于承认宗教里的传说和经典是真实的,这是某些无神论者不愿正视的现实。他们以“考古年代的测试方式是否准确”为挡箭牌,拒绝把这个科研题目深入下去,或传播开来。
            返本归真 重回家园
            有人说,我又不是科学家,我对月亮哪来的,植物是否有感情等问题,根本不关心。这些问题跟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们这里探讨的不光是一些科学现象,而是它本身蕴涵的某种启迪。假如植物跟人一样有感情,宗教说的六道轮回就是真的,假如月亮是史前人类创造的,为什么那时的人类被毁灭了呢?谁在掌控人类的命运呢?如何才能让自己跳出“成住坏灭”的轮回漩涡呢?
            有人说人生如三层楼,底楼的居民大多看重物质利益,在现代化的今天,更是追逐物质文明带来的肉体享受;而脚力好一点的人愿意住在二楼,那里能看得更高些,二楼的居民大多是些科学家或艺术家,他们追求精神领域的收获,遇事想问为什么;而住在最高层的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和修炼者,他们有凡事刨根问底的好奇心,总想找到物质与精神领域更深奥更彻底的答案。
            不过现在是个特殊的年代,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也无论我们的地位、人生境遇如何千差万别,在一个月明的夜晚,或在一个独处的时刻,我们的心中都会突然感受到一种呼唤,一种想回家的召唤。现在有很多人都想住在三楼上,看得更高更远。◇


            9楼2013-06-12 06:58
            回复
              必须顶楼主,我也想住三楼!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10-08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