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西频道
春季植树造林完成全年任务的72%
6月8日,在太原市杏花岭区窑头村附近,造林专业队员运水拉管,对新栽植的油松进行浇水管护。随着该市“政府统一规划、企业投资绿化、适度开发经营”政策的出台,全市开发式造林逐步深入,东、西两山上今春已有12个总面积8万亩的城郊森林公园露出雏形。
和省会太原一样,各地抓住春夏营林黄金期,大规模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为三晋大地披上了片片新绿。截至5月下旬,全省已完成造林322.3万亩,占年度任务450万亩的72%。其中,太行、吕梁“两山”造林工程完成134.7万亩,水网、路网“两网”绿化工程完成61.5万亩,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和通道绿化两大标杆项目引领作用显著。
各地投入积极性高涨,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吕梁市全市今年安排林业资金15亿元,位列全省前茅。忻州市采取多种办法向社会融资1.9亿元,静乐县、五寨县投资均创历史新高。经济实力强的柳林、孝义、朔城区等县(区),林业投资都在3亿元以上,财力较弱的天镇、方山、夏县等县也尽最大限度加大投资,夏县从不足1亿的财政收入中安排林业资金2000万元。
整个春季造林最大的亮点是理念和布局的调整。今年各地都开始引入混交造林理念。长治市提出“安全林业”建设新理念,要求荒山造林工程全部采用混交模式。吕梁市要求营造杨、柳、刺槐和油松、侧柏多树种相结合的混交林,并规定针叶树采用“2+2”或“2+3”的容器苗,阔叶树胸径不超过5厘米。在布局方面,大规模综合性造林仍然是各地推进造林绿化的主要手段。各地按照山上山下共建、兴林养水统筹、经济生态并重的大生态理念,实施全流域、跨山系大规模综合性生态经济型工程。晋城市对泽州县和高平市相邻区域的100个村实施连片绿化,山水田林路、厂校村街院全面覆盖,形成高标准区域绿化体系。和顺县在县城上游恋思水库周边,全面规划实施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工程1.5万亩。(记者武俊鹏 通讯员赵雁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