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在路上吧 关注:3,482贴子:8,033

【端午】节时 粽飘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冷血毒舞 @信任最大 @温柔不够mm


1楼2013-06-12 10:42回复

    元吴廷晖龙舟夺标〉(国立故宫博物院)
      端午节的来源早在唐代就已经是“万古传闻为屈原”,当时的(唐)张建封的诗作〈竞渡歌〉,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龙舟竞渡的水上盛况是“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桌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紧张激烈的竞渡场面跃然纸上。
      当龙舟竞渡到高潮时,群情激昂到“坡上人呼霹雳惊”,多么热烈而生动的场面啊!宋代黄裳在〈喜迁莺端午泛湖〉中也为我们还原了宋代赛龙舟的紧张、刺激的景象:“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3楼2013-06-12 10:45
    回复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另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据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所以日本文献中就载有“大唐粽子”。
        端午食粽的民俗在历代诗人笔下得到了充分表现。唐代诗人郑谷曾写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吃粽子之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种九子粽后吟诗赞:“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所以宋代诗人苏东坡才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做的广告。苏东坡词作《六么令.天中节》的名句“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宋代陆游在其的诗作〈乙卯重五诗〉中写道: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的端午节民俗。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此诗反映出当时江南端午民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4楼2013-06-12 10:45
      回复
        悬艾叶、菖蒲: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
          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被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是斩除妖魔的“三种武器”。
           脍炙人口的诗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自唐代殷尧藩的《七律.端午》。这两句诗已说明当时悬艾叶、喝蒲酒风俗之盛行。这首诗十分知性,情感真挚,特录之如下: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诗的大意是:少年时候一到过节特别高兴,年纪大了却因过节感慨万分; 不效仿悬艾符以辟邪的习俗,只求喝点蒲酒聊聊世道太平。头上的发丝一天一天的白了,石榴花却一年比一年更鲜艳。历来无论贤愚一生转瞬即逝,有多少人湮没又有几人青史留名。
          本文以宋代张矩的诗作〈念奴娇〉作为结尾,这首词把纪念屈原的情怀与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悬菖蒲等端午民俗尽收词中: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征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5楼2013-06-12 10:46
        回复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


          6楼2013-06-12 10:49
          回复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8楼2013-06-12 10:51
            回复

              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9楼2013-06-12 10:51
              回复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我邪恶了) - -


                10楼2013-06-12 10:52
                回复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11楼2013-06-12 10:54
                  回复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12楼2013-06-12 10:55
                    回复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13楼2013-06-12 10:56
                      回复
                        山东粽子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14楼2013-06-12 10:57
                        回复
                          汨罗粽子
                          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15楼2013-06-12 10:58
                          回复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顺带一提 福建的烧肉粽子确实挺好吃的/流口水)


                            16楼2013-06-12 1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