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择校问题,文章有点长,可慢慢琢磨。对老师、对家长、对学校可能有点启发。
段凌对于记者的采访始终有些谨慎,为孩子教育问题所操的心,让很多家庭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苦涩和艰辛。择校如一场战役,段凌选择让一双儿女辗转于公立、私立、国际学校和国际班,却逐渐感悟到,什么样的路径都可以到达目的地,只是沿路看到的风景不同而已。
口述◎段凌 主笔◎吴琪
>>理想与碰壁
我们一家2005年搬到北京时,大儿子在上小学五年级,小女儿正准备进幼儿园。来北京之前,我们生活在海南,儿子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作为家长,我和老公对于教育问题并不是没有思考,但是当时的资源很少,想法也有些过时,比如阅读,带儿子去过很多次书店,书架上孩子看的书很单一,我们能找到比较好的书就是四大名著简写版了。因为老公工作调动,我开始关注北京的楼盘。在网上查找楼盘信息时,进入了各个楼盘业主论坛,结果发现大家谈的全是择校问题。不仅是小学升中学的家长很紧张孩子能去哪所学校,哪怕是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家长们也有一套一套的讲究。但给我带来冲击的不是紧张的择校,是在家长们择校过程中讨论并传达出的西方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