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一.单选题
1.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规定,软弱地基是由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其中不包括哪类地基土? A.淤泥质土 B.冲填土
C.红粘土 D.饱和松散粉细砂土
2.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主要考虑________的共同作用。 A.地质勘察资料和荷载场地土类别 B.荷载,变形和稳定性
C.水文地质,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 D.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 3.软粘土的工程性质较差,一般情况下,软粘土不具备以下哪个工程性质? A.高含水量 B.高压缩性 C.高压缩模量 D.低渗透性 答案:1. ( C )2. ( D ) 3. (C) 二.多选题
1.地基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有___________。
A.强度及稳定性问题 B.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 C.渗漏问题 D.液化问题 E.特殊土的特殊问题
2.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软弱地基就是指压缩层主要由________构成
的地基。
A.淤泥 B.淤泥质土 C.冲填土 D.杂填土 E.其他高压缩性土层 3.地基处理的目的有哪些__________?
A.提高地基承载力 B.防治泥石流 C.防治滑坡
D.提高土层抗渗透变形破坏能力 E.减少地基变形 F.防止地基液化、震陷、侧向位移 G.防止水土流失
4.对于饱和软粘土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表层压实法 B.强夯 c.降水预压 D.堆载预压 E.搅拌桩 F.振冲碎石桩 5.对于松砂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强夯法 B.预压法 C.挤密碎石桩 D.碾压法 E.粉喷桩 F.深层搅拌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6.对于液化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强夯法 B.预压法 c.挤密碎石桩 D.表层压实法 E.粉喷桩 F.深层搅拌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7.以下哪些方法属于地基处理方法?
A.钻孔桩 B.水泥搅拌桩 C.砂桩 D.扩底桩 E.CFG桩 F.预应力管桩 8.以下土层哪些属于软土地基?
A.泥炭 B.黄土 c.红土 D.杂填土 E.淤泥质土 F.冲填土
G.细砂土 H.粉砂土 I.坡积土 J.残积土
9.在选择确定地基处理方案以前应综合考虑因素_________。
A.气象条件因素 B.人文政治因素 c.地质条件因素 D.结构物因素 10.地基处理的对象是不良地基或软土地基,这些地基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
A. 承载力及稳定性的问题
B.动荷载下的地基液化、失稳和震陷的问题 C.沉降变形问题
D.渗透破坏的问题
答案:1. ABCDE;2. ABCDE;3.AEF;4.CDE;5. ACDH;6. ACH;7. BCE;8.AEF;9. ACD;10. ABCD
2 地基处理监测与检验方法 ~~~~~~~~~~~~~~~~~~~~~
一.单选题
1.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中,当压力—沉降曲线平缓光滑时,下面( )情况可按相对
变形s/d(s/b)=o.015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A.砂石桩,粘土地基 B.土挤密桩 C.夯实水泥土桩 D.水泥土搅拌桩 答案:1.A; 二、多选题
1.轻型动力触探(10N)试验可用于以下哪些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质量检测? A.碎石桩法 B.石灰桩法 C.夯实水泥土桩法 D.水泥土搅拌法 答案:1. BCD 一.思考题
1.试述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质量检验措施及其适用性。
3 换土垫层法~~~~~~~~~~~~~~~~~~~~~~~~~~
一.单选题
1.换填法适用于__________。
A.所有的土层都适用换填法 B.全部软弱土 c.部分软弱土 D.膨胀土 2.换填法不适用于__________。
A.湿陷性黄土 B.杂填土 C.深层松砂地基 D.淤泥质土 3.在人工填土地基的换填垫层法中,下面________不宜于用作填土材料。 A.级配砂石 B.湿陷性黄土 c.膨胀性土 D.灰土
4.在采用粉质粘土的换填垫层法中.在验算垫层底面的宽度时,当z/b<0.25,其扩散角q 采用__答案应为d_______。 A.q=200 B.q=280 C.q=60 D.q=00
5.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软弱地基时,确定垫层宽度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是____________。 A.满足应力扩散从而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要求 B.对沉降要求的是否严格
c.垫层侧面土的强度,防止垫层侧向挤出 D.振动碾的压实能力 6.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时,对填料分层夯实应处状态是__________。 A.天然湿度 B.翻晒晾干
c.最优含水量下 D.与下卧层土层含水量相同
7.对湿陷性土采用垫层法处理时,回填材料应尽量采用___________。 A.不含有机质等有害杂物的建筑垃圾以消化建筑垃圾。
B.碎石 c.粗砂 D.就地挖取的净黄土或一般粘性土 8. 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____。 A. 垫层土的承载力 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 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
9.当选用灰土作为垫层材料进行换填法施工时,灰土的体积配合比宜选为___________。 A.4:6 9.5:5 C.7:3 D.2:8 10.换土垫层后的建筑物地基沉降由__________构成。 A.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B.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两部分 C.垫层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
D.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11.换填法处理软土或杂填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A.消除湿陷性 B.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土层
c.消除土的胀缩性 D.降低土的含水量
12.在换填法施工中,为获得最佳夯压效果,宜采用垫层材料的_______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含水量。
A.最低含水量 B.饱和含水量 c.最优含水量 D.临界含水量
13.在换填法中,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处理土层的湿陷性时,宜采用__________。 A.素土垫层 B.灰土垫层 C.砂石垫层 D.碎石垫层
14.在换填法施工时,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应取为__________。 A.100-150mm B.200—300mm C.300—400mm D.350—500mm
15.换填法适用于处理各类软弱土层,其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______范围内,较为经济合理。 A.3m以内 B.5m以内 C.8m以内 D.15m以内 16.在各类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建筑物基础下的垫层其主要作用是____。 A.换土作用 B.排水固结作用 c.控制地下水位作用 D.控制基础标高作用
17.当垫层下卧层为淤泥和淤泥质土时,为防止其被扰动而造成强度降低,变形增加,通常
做法是:开挖基坑时应预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以保护下卧软土层的结构不被破坏,其预留保护层厚度为__________。
A.约100m B.约300m C.约450mm D.约600mm 18.在换填法中,__________不适宜作为垫层材料。
A.素土 B.工业废渣 c.杂填土 D.灰土
19. 灰土垫层需要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且上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小于_____。
A.300mm B.500mm C.700mm D.1000mm 20.素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_________范围内。 A. 最优含水率以下 B.最优含水率±2% C.最优含水率± 5% D.最优含水率±10%
21.在采用垫层处理地基时,当要求消除地下处理土层的湿陷性,还需要提高土的承载力或水稳定性时,宜采用垫层_________。
A.砂石垫层 B.矿渣垫层 c.灰土垫层 D.素土垫层
22.对于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要求、垫层底宽要求、压实标准的普通建筑物换填垫层处理地基,其变形计算采用________方法。 A.可只计算下卧层的变形
B.垫层的沉降加上下卧层沉降,下卧层的附加应力按布辛尼斯科的弹性力学解计算 c.垫层的沉降加上下卧层沉降,下卧层的附加应力按扩散角计算 D.垫层的沉阵加上下卧层沉降,复合模量按载荷试验决定 试题答案:
1.( C ) 2. ( C )3.(C) 4.(A) 5.(A) 6.(B) 7.(D) 8.( C )9.( D )10.( C )11. ( B )12. ( C )13. ( A )14. ( B )15. ( A )16. ( A )17. ( B )18. (C)19. (B)20. ( B)21. ( C )22.(A) 二.多选题
1.换填法的垫层设计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
A.垫层土的性质 B.垫层的厚度 c.垫层顶面的附加压力 D.垫层底的宽度 2.换填法垫层的材料是哪些______________?
A.块石 B.砂石 C.矿渣 D.均质粘性土
E.土工合成材料 F.红土 G.石灰 H.水泥 3.下列适合于换填法的垫层材料是_________。
A.红粘土 B.砂石 c.杂填土 D.工业废渣
4. 在换填法中,《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定灰土垫层中生石灰与土的常用比例为_________。
A.2:8 B.3:7 C.4:6 D.5:5
5.换填法中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加筋垫层时,加筋垫层的工作机理为__________。 A.增大地基土的稳定性 B.调整垫层土粒级配 c.扩散应力 D.调整不均匀沉降
6.换填法适用于处理下列地基土_________。
A.细砂土 B.人工填土 C.碎石土 D.湿陷性黄土 答案:1.(B) (D)2. (A)(B)(D)(E)(G)3. ( B)(D)4. ( A)(B )5. ( A)(C)(D )6. ( B)(D ) 二.思考题
1.试述垫层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三.计算题★★★★
1.一办公楼设计砖混结构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中心荷载N=250kN/m。地基表层为杂填土,r1=18.2kN/m3,层厚h1=1.00m;第②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r2=17.6kN/m3。w=42.5%,层厚8.40m,地下水位深3.5m。设计条形基础与砂垫层。
(答案:条形基础底宽b=1.50m,埋深d=1.0m;采用粗砂垫层:厚度Z=2.00m,垫层底面宽度为b‘
=3.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