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所述,行观时第一步是观出入息如空中之风,筋骨皮肉,身内诸物皆不实不净,令人生厌。观觉受之喜乐等,实苦非乐;定中之心识,生灭无常;所用诸法,皆因缘所生,并无自性。第二步,把上述观境提高一步。开始观时,是用细思去观析。用现代语言来说,是用一种理论去认识所观事物,是表层的粗浅的,因为这种理论不是从自心所发,是借助于书籍或老师教导。第二步就是要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深入下去,把外来的认识变为自心所见。具体的方法是先观息入遍全身的状况,观到能细微而明确地体察到入息遍至每一毛孔时,忽然会出现“心眼开明”的现象,这不是开了天眼,乃是深微而精细的觉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有点像超觉状态,也有点像气功的内视。这时看见体内诸物,内外不净;众苦逼迫,刹那变易;一切诸法,悉无自性;心生喜悲,无所依倚。到这一步,四念处得到了,四颠倒也破了。这叫发了“观解”,是从心生出,真正认识到了。但,这时的定心,忽然觉得,这样觉念流动,仍然不是正道,应当舍观修还。修还,这就不是还到前三步,而是还到空,还到“境智双忘。 ” 既然知道观从心发 (细思曰观,粗思曰觉 ),若跟随所观之境去追析,当然找不到本源,那么就返观此心,从何而生。是从观心生,还是从非观心生 ?如果认为是观心所生,不好解释,因为数、随、止三法中均未有观;若从非观心生,又有从灭生、从不灭生两种。若从不灭生,即二心并;若是灭,不能生现在;若言亦灭亦不灭生,或非灭非不灭生,皆不可得。当知观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即空。观心既空,何来观境 ?观境亦空,智境双忘,这就是还,还到智境双忘的地步。修净,修净是息妄想垢,息分别垢,息我执垢。实际是使心回到“本净”境地,豁然心慧相应,无碍方便,任运开发,三昧正受,心无依倚。修净,或证五方便相似无漏慧发,或证真无漏慧发。